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高龄农民工陷困境:留城工作难找 返乡退休无靠

2017年08月10日08: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34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高龄农民工群体而言,年迈后如何落叶归根是他们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打拼多年,归乡后如何找寻精神家园?记者近日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多地调研了解到,当地采取各种措施帮扶中老年返乡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

  然而,无论是留在城市里打拼的“坚守阵营”,还是已经回到老家务农、打工的“返乡阵营”,为改革开放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高龄农民工大部分仍在工作一线,且一些人还存在没有养老保险、难找工作或留下职业病等问题。

  部分“留守”群体生活艰辛

  目前有部分高龄农民工仍然在异乡城市“讨生活”。记者走访北京、杭州等地多位高龄农民工发现,这一群体目前主要依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从事保洁、门卫等职业,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近几年年轻人到劳务市场找工作的不多,大多是40岁以上的。”杭州杭海路劳动力市场职介员董成宏说,目前市场内长期“滞留”一批高龄农民工,普遍没技术、文化水平较低,只能零散打一些小工糊口。“数量大概几十人,做完又回到这里。” 如今像北京市虎坊桥、杭州市杭海路这样的老牌劳务市场已成为高龄农民“集散地”。

  61岁的河南人刘德全在北京丰台一建筑工地做门卫。今年是他外出打工的第27年。一间简单的板房里只有一张钢丝床和几件简单的家具、电器,既是值班室也是宿舍。虽然和做快递员的儿子生活在一个城市,但老人大多数时间一个人生活。

  “原来一起出来的工友,基本上都回家了,”刘德全说,他现在每月工资2600元,除了抽烟的开销,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能存1800元。“趁还能干得动,给孩子和自己再攒点钱。”

  在杭州三墩做小工的管阿强今年64岁,每天工钱100多元。“工地里条件很艰苦,虽然有食堂,每顿也就是两个菜。就打打零工没有保险,我们担心出意外。”管阿强的女儿管丽君说。

  “现在这份工作到今年8月底。”杭州一小区保洁吴小妹说,“如果没有单位续聘,我就去做些钟点工。”她表示留在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女儿照看孩子。

  工作难找,退休无靠

  部分高龄农民工仍“滞留”城市大多出于就近照顾子孙、城市收入较高等原因,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也在“干与不干”之间犹豫。“工作难找”“退休无靠”使他们陷入“回与不回”的两难。

  一方面,工作机会减少。“送快递、外卖,手机不会用;做小工,一些新材料都没见过。”受访一代农民工普遍认为受自身身体状况、文化水平所限,未来工作机会将会更少。“‘不做了’这句话我每年都说过,总有一天要干不动的。”刘德全说。

  与此同时,城市生活成本上升进一步形成压力。管阿强说:“现在出去买点什么都贵,盼着一年到头不生病。”

  另一方面,回乡生活又缺乏依靠。管丽君说,父母现在回乡,靠种田基本无法养活自己。“没精力也没技术,种点自己吃还可以。”

  “再攒点钱回家”是部分高龄农民工普遍的心声和无奈:社保参与度低、对下一代家庭养老能力的担忧让高龄农民工缺乏安全感。吴小妹说,自己没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果回乡生活基本上要靠儿女供养,生病了也没人照顾。

  同时,返乡融入当地社会也成问题。“我在外边呆了20多年,回去确实有点不适应。”刘德全说。

  返乡群体遗留问题待解决

  除了坚守城市的,近几年一些高龄农民工已经选择告别城市,回到家乡,但遗留下的职业病与无养老保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已经56岁的王福苟,因常年做搬运工作,7年前被诊断出严重腰间盘突出,经鉴定为伤残等级十级。打工几十年的他因为不够钱住院,回到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龙湾村的家中休养。2011年,他也曾尝试到福建漳州一家企业打工,但因为身体不适且检查出肝病、胃病等问题返回老家。

  “就算一身病,也要养活家庭。”如今,王福苟已经承受不了任何重活,只能在樟树市一家宾馆做保安,仅靠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维持全家生活。“我老婆也有低血压,家里还有孙子和80多岁的母亲,一家人的开支实在是太大了。”

  此外,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第一代农民工都没有给自己办理养老保险的意识,而医疗保险也仅是报销范围有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

  “以前一直都没有要买养老保险的想法,现在有些后悔了。”今年55岁的邓小华是江西省宜春市人。从1993年便开始外出打工的他,2008年回到老家在建筑工地做散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我不能休息。”

  “每个月的收入只够全家人的温饱,我们夫妻俩都没有买养老保险,所以想自己创业试试看。”邓小华没缴社保,自然没有养老金。近几个月,正好有朋友邀他一起在附近的村子做养殖业生意,“做生意收入应该还不错,也许可以维持后半生的生计。”

  “回乡只是一个开始”

  “回乡只是一个开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认为,当前农民工返乡后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尴尬困境,而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是属于较早出去打工的一批农民工,当年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能培训,可能在城市常年从事低端劳动力密集职业,对自己人生没有长远规划。当他们年老后,很多人在城市难以立足,不得不选择归乡这条路。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农民工退返人群激增,过去农民工福利不完善所积累的心理困惑、现实困难、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特别关注。”四川省农科院原副院长刘建军说。

  刘建军认为,改革开放后较早离乡出来的一代青壮年农民大军,当年主要在18岁到40多岁,如今多数已是55岁到70岁左右了。中老年农民工只身或举家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可谓“牺牲”了一代、二代、甚至三代人——农村大量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不少家庭夫妻难聚,孩子流离就学转学难,家乡父老没法照顾。在当年那种低工资、低保障、难维权、艰苦甚至恶劣的生存生活条件下工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建设和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得到关注、受到关怀。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李云歌认为,作为城市“边缘人”,中老年农民工情感长期无寄托,回到家乡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很多中老年农民工只身一人回到家乡,或者儿女常年在外打工无法照料的,他们的孤独感、无助感非常强烈,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李云歌说。

  相关保障制度需完善

  接受采访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为了让中老年农民工回得去、留得住,政府不可缺位。

  摸清中老年农民工底数。刘建军认为,需要对第一代农民工数量、区域分布、分类结构、养老归宿地、生活状况、基本保障等问题给予重视并部署专项调研。

  高龄农民工养老体系待完善。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立法或出台政策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制度,加大力度统筹和规范解决老年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医保、福利等基本保障,务求全覆盖,应保尽保落到实处。

  中老年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培训仍需加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认为,中老年农民工出去打工早,自身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劳动者年龄偏大,又缺少技术,回到家乡后,缺乏相应的谋生技能。

  引导返乡中老年农民工参与乡村治理。王卓认为,这批返乡的中老年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接受了城市生活理念,在思想和见识上相对开放一些,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例如安排一些公益性岗位,或者进入村委会等,让他们成为农村进步的“带头人”,发挥余热促进家乡发展。

文章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群体;乡村治理;留得住;返乡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河南开展专项督查 确保80余万留守儿童有“家长”

    记者11月1日了解到,省民政厅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各地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确保到今年年底将全省80余万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

  • 十九大报告透露十件民生实事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等专家认为,十九大报告对城乡新增劳动力教育问题的关注,体现党中央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 邻居多次性侵11岁女童:说出去我顶多坐牢,你就毁了

    据北京时间8月25日报道,8月14日,湖北十堰竹溪县11岁的女孩晓红(化名),因一个月内被邻居性侵4次,羞愤之下喝农药自杀。”  竹溪县中医院出具的诊断书显示,体检发现晓红外阴血染,处女膜可见陈旧性裂伤,初步诊断为性侵害。

  • 12岁留守女童怀孕8月产子弃草丛 疑曾遭性侵

    弃婴为8个月早产儿,具体案情需等待有关部门公布;母亲为12岁留守女童。

  • 被误认为南京猥亵女童男子:最担心别人不信辟谣

    近日,宜宾南溪发生一件让人愤怒的事,在南溪长江大桥往江南方向的石板路上,发现一刚出生的浑身还带着血的女婴。

  • 刚出生女婴被扔草丛 母亲是12岁留守儿童

    近日,宜宾南溪发生一件让人愤怒的事,在南溪长江大桥往江南方向的石板路上,发现一刚出生的浑身还带着血的女婴。经警方调查,被遗弃婴儿的妈妈确认还是一个12岁的孩子,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外务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照顾她。

  • 智障男子被3名少年烧死:全身赤裸皮肤多处焦黑

    当地一位村民说,阿生在镇上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智障男子,他死了之后,镇上甚至有人说“死了就没人偷东西了”。

  • 马云乡村校长奖 背后的故事

    看点:“如果你要找一名叫嘎松扎西的校长,得先飞到位于青藏高原的玉树,再坐车颠7个小时山路,去到海拔4600多米的曲麻莱县麻秀村。作为一所乡村学校,桃花江小学属于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体育特色校”、“ 足球特色校”,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 河南一校长年年送留守娃见爸妈

    7月11日,校长汪舰和孩子们在一起。位于新蔡县砖店镇的凯旋双语留守儿童学校再次热闹起来,30名留守娃将在校长汪舰的带领下,奔赴千里之外的北京,与打工的父母团聚。”汪舰说,只要能力允许,他会把送留守娃探亲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

  • 19位老师陪留守儿童过暑假

    今年暑期期间,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与海陵区城西街道任景社区共同举办“暑期公益班”,学校19位老师放弃休息,义务帮助孩子们进行语数外功课辅导以及书法、唱歌、戏曲等兴趣学习,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五彩斑斓的暑假。

  • 俩小孩患病不会说不会走 爸妈都不工作全家靠爷奶

    常家祖孙三代租住在位于深圳南头古城城中村,爷爷(右二)和奶奶挣钱养家,6岁的常炎彬和4岁的常子晨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奶奶张国珍说,丈夫和儿子在老家交有社保,自己不仅在老家交了社保,而且从2015年开始由所在公司在深圳也缴纳了社保。

  • 河南80余万农村留守娃要有“家长”管

    6月12日,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示范活动在淮阳县留守儿童关爱学校举行。活动现场,淮阳县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受委托监护人代表签订了《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

  • 淇县: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脱贫攻坚

    淇县有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都在社会的关爱下,沐浴着党和政府温暖的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 儿童节愿望见妈妈一面 留守儿童不舍追车跑

    5月31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美艳如愿见到了妈妈。但在短暂相聚后,妈妈离开时,美艳追着摩托车足足跑了1公里,直到累瘫在地。

  • 河南城乡低补提高 月人均补助不低于250元、142元

    于此同时,要会同扶贫等部门,安排好今年的低保对象复核认定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去年,我省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共资助、救助587.45万人次;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惠及全省138万残疾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3万人次。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