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桥村村民晒圣旨。程海波摄
中新网杭州8月1日电 “六月六,晒圣旨”,浙江省淳安县汪家桥村一直有着这样的传统习俗。日前,该村为响应当地发展全域旅游号召,给乡村旅游增加“文化料”,举办了晒圣旨祭祖活动,将保存了近400年的圣旨首次对外公开展示。
诵读圣旨仪式现场。程海波摄
活动首先由村里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请”出圣旨和祖先画像,并由四位“护卫”将圣旨、祖先画像展开,小心工整地平铺在桌子上晾晒,随后是祭拜祖先和诵读圣旨仪式,整个过程庄严隆重。
汪家桥村村民晒圣旨,吸引许多游客参观。程海波摄
淳安县汪家桥村发源于安徽歙州歙县(今属安徽绩溪),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生息,已发展成有900多人口的大村。明朝时,该村出了一位叫汪乔年(1585年-1642年)的陕西总督,保存至今的圣旨经淳安县文物部门认证,是明朝崇祯皇帝颁给汪乔年的。(完)
此次“晒”出的圣旨。程海波摄
汪家桥村村民晒圣旨。程海波摄
近日,河北一农户家里就有一副圣旨,而且距今568年,是明英宗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时的圣旨。经过文保部门鉴定,该圣旨为明英宗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颁发给时任南京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郭(王扁,音宾)之父郭士贤的,距今568年。
河北邢台一农户家中发现圣旨,从圣旨上文字可以看出,农户家中发现圣旨系一道明代圣旨,距今已568年。持有这道圣旨的郭姓村民今年已有76岁高龄。
河北邢台一农户家中发现圣旨,从圣旨上文字可以看出,农户家中发现圣旨系一道明代圣旨,距今已568年。持有这道圣旨的郭姓村民今年已有76岁高龄。
虽历经350多年的时间,仍然保存完好。
圣旨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至今已保存220多年,传承了7代人。
据新华社电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东北角村孙连保家中,日前发现了一道乾隆年间圣旨。孙连保家保存的这道圣旨为卷轴形式,件长约两米、宽33厘米,用黄色绫锦裱装,黄绫背面还有宣纸作底衬。
据新华社电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东北角村孙连保家中,日前发现了一道乾隆年间圣旨。孙连保家保存的这道圣旨为卷轴形式,件长约两米、宽33厘米,用黄色绫锦裱装,黄绫背面还有宣纸作底衬。
河北邯郸临漳县文史工作者近日在该县张村乡张村一周姓家族祠堂内,发现了一道400多年前明朝嘉靖皇帝的圣旨。周家原来还有一道给周国孚的哥哥周邦毓的圣旨,内容是嘉靖皇帝褒扬周邦毓孝道,但目前已没有了圣旨原件,只有圣旨照片。
河北邯郸临漳县文史工作者近日在该县张村乡张村一周姓家族祠堂内,发现了一道400多年前明朝嘉靖皇帝的圣旨。周家原来还有一道给周国孚的哥哥周邦毓的圣旨,内容是嘉靖皇帝褒扬周邦毓孝道,但目前已没有了圣旨原件,只有圣旨照片。
圣旨全文700余字,字体为风格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圣旨整篇布局工整严谨,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作为孙维城的后人,孙登选老人说,家中原本还有几道孙维城的圣旨,但大部分都在“文革”中遗失了,只有这道最长的圣旨保存了下来。
圣旨全文700余字,字体为风格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圣旨整篇布局工整严谨,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作为孙维城的后人,孙登选老人说,家中原本还有几道孙维城的圣旨,但大部分都在“文革”中遗失了,只有这道最长的圣旨保存了下来。
圣旨全文700余字,字体为风格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圣旨整篇布局工整严谨,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作为孙维城的后人,孙登选老人说,家中原本还有几道孙维城的圣旨,但大部分都在“文革”中遗失了,只有这道最长的圣旨保存了下来。
河北省邱县文史工作人员日前在一位名叫孙登选的老人家中,发现一道“巨长”的明万历年间圣旨,长达360余厘米,保存大致完好。据邱县文史专家杨凤奎介绍,圣旨中所指的孙维城,字宗甫,是孙登选老人的先人,邱县孙庄村人。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文保部门近日在北塘疃镇小固堡村一户姓郭的村民家中发现一道明代圣旨,为明英宗于正统十二年颁发给时任南京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郭之父郭士贤的,距今568年。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弓寨村西头看到,一辆铲车停在田间道路,数十位男女踩着菜园田埂围观出土的圣旨碑。记者注意到,西侧挖掘出土的圣旨碑碑文面朝天,它距离菜园拱棚水泥柱最近处不到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