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是人类进入太空的最主要方式。为了探索和利用更深远的宇宙,我国正研发更先进的火箭运输系统。8日,在京举行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火箭专家们宣布了中国重型火箭、低成本火箭和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最新研发进展。详情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报道——
超大推力重复使用成本低廉
我国正研发更先进的运载火箭
■白国龙解放军报记者韩阜业
火箭是人类进入太空的最主要方式。为了探索和利用更深远的宇宙,我国正研发更先进的火箭运输系统。8日,在京举行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火箭专家们宣布了中国重型火箭、低成本火箭和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最新研发进展。
瞄准深空探测,重型火箭低轨运力可达140吨
当前,世界航天强国纷纷启动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欧洲、日本、印度竞相推进新型大运载火箭研究论证。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人也加紧研制自己的重型运载火箭。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表示,我国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运载能力仍需继续提升。“目前,中国的重型火箭正进行先期关键技术攻关、方案深化论证研究,计划于2028年至2030年首飞,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0吨。”鲁宇说。?
据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拟命名长征九号。
专家表示,重型火箭先期关键技术攻关、方案深化论证的主要内容为“一总三大”:一总即重型火箭的总体技术和方案优化;三大即10米级大直径箭体结构的设计、制造和试验,480吨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220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告诉记者,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已经完成了首次发生器-涡轮泵联试,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鲁宇介绍,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将在现有的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基础上大幅提升,主要瞄准深空探测,月球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50吨,可满足未来建立月球基地、载人登月等方面的需求,并为我国火星探测和其他深空探测提供强大的运载平台。
资料图
研发成本低,长征八号弥补轨道发射能力“空档”
随着人类太空探索能力的不断成熟,“如何进入太空”的问题已逐渐转为“如何低成本进入太空”。
据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研究,太空发电站、载人深空探测、小行星采矿以及卫星发射等需求到2045年将达10万吨级运载量。未来20年内太空旅游预计将发展成为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种种迹象表明,低成本进入太空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也在探索具体路径。我国正在开展低成本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的研制工作,“前期论证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正式工程化设计和制造阶段,预计最快将在2018年完成研制,实现首飞。”鲁宇介绍。
长征八号采用两级半构型,低轨运载能力7.6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5吨左右,它将弥补中国现役运载火箭在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上的“空档”,也将弥补我国新一代大型火箭和中型火箭之间的“空档”。
鲁宇说,长征八号运用了我国现已成熟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动力,并采用长征十一号、长征三号甲火箭第三级的技术,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将更有优势。
资料图
可天地往返,中国重复使用运载器“三步走”
作为降低航天发射成本的重要途径,重复使用运载器也是各航天强国竞相研发的重点。
2016年我国发布的航天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中国将开展低成本运载火箭、新型上面级、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等技术研究。
鲁宇说,我国正在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包括了伞降回收和垂直起降技术,目前完成部分试验验证,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在重复使用技术上,鲁宇认为,重复使用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是仅仅实现重复。我国要走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要考虑我国火箭发动机现有的能力和特点,以及现在的火箭构型怎样实现低成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副院长王国庆认为,实践证明,通过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来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是可实现的,但并非唯一途径,还可以通过优化航天工业管理等途径来降低成本。此外,航天发射要求高可靠性、安全性,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在这方面会面临较大技术挑战。
日本三菱公司将在2017年年底之前至少要完成2架F35的组装和试飞工作,并交付日本防卫省。
7月26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第二架飞行试验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车间进行总装测试。7月26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第二架飞行试验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车间进行总装测试。7月26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第二架飞行试验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车间进行总装测试。
C919就要“上天”了,记者从中国商飞有限责任公司获得C919若干内舱、驾驶舱以及外观照片,一起来看。从2007年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到2015年,C919飞机首架机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总装下线,再到今天,国产大飞机,从蓝图到在蓝天下翱翔首飞,历时10年。
今天(4月1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完成首次高速滑行测试,地面滑行是飞机首飞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验证试验,按照低速、中速、高速循序渐进。高速滑行测试是首飞前的最后一关,在此次滑行完成后,C919还将进行多次高滑测试,并完成最终放飞评审,才能确定首飞时间。
几款重型运载火箭示意图,左二为中国长征9号运载火箭,运载力达百吨级,一次可投送100吨的空间站。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白国龙)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2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正启动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攻关,拟命名为“长征九号”,计划2030年左右实现首飞。
世界最大飞行器因技术问题首飞推迟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27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已完成深化论证,如果相关工作进展顺利,15年内有望实现首飞。据介绍,重型运载火箭是指火箭起飞推力在3000吨上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100吨左右的火箭,主要用于载人登月任务和发射大型深空探测器。
据《中国航空报》3月2日报道,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在前不久召开的2016年科研工作会议上透露,2016年我国研制的两种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和蛟龙600飞机都要完成首飞。
中国年宇航发射次数将在2016年首次突破20次,其中有15次为重大专项任务或首飞任务。雷凡培还提醒航天人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精神状态,对型号产品质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把连续成功的优良成绩保持下去”。
C919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国产大型客机,为150座级以上中短程单通道窄体客机,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畅销的空客320系列和波音737系列。中国商飞公司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C919有望在2015年内实现首飞,最快将于2017年完成取证和交付。
(记者 张素)中国首款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总数已达430架,目前已交付前机身、中机身、中央翼,开始结构总装,力争在2015年年底实现首飞。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表示,C919在完成总装后,还需经历气密性、结构测试和内部设备安装,将在2015年年底进行首飞。
当地时间2014年6月2日,瑞士帕耶讷,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首飞。
2014年2月17日,国内著名军事论坛网站出现一张据称为歼20新原型机的图片。
2013年11月21日下午,网络上出现了国产隐身无人作战攻击机的首飞照片。据悉,这款国产 “利剑”无人作战攻击机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中航工业洪都公司制造。目击者称,该机于21日下午13:00起飞,13:17分左右顺利降落,整个首飞历时近20分钟。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发射升空。央视新闻客户端稍早消息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在完成检查测试和全系统模拟演练及燃料加注后,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从这座集科技、生态、环保、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航天发射场实现首飞,开启它的全新太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