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习近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2017年06月05日09:52  来源:新华网

5034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26日下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的生动比喻强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

  这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正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蓬勃兴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指引。

  一系列贯彻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政策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部署;

  ——福建、江西、贵州等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中办国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印发,对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实施严格保护;

  ——31个省份都已经着手落实“河长制”,统筹协调共守一江清水;

  ……

  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重拳”出击,力度前所未有。“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相继出台,中央环保督察如火如荼开展。

  环保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即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我国的水环境质量呈现出“好水”增加、“坏水”减少的趋势。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仅停留在“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发展理念和路径的根本转变。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8%,清洁能源比重由15.3%上升至17.7%,完成造林面积3.72亿亩,“三化”草原治理16.5亿亩,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社会广泛倡导的风尚。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自愿加入“光盘行动”、选购更加节能的绿色家电……绿色消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生态环境保护挑战诸多,绿色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在这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现实中不少地方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多发,一些重要生态功能区破坏问题屡禁不绝。

  在发展方式上,转型升级也并非易事,亟需一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单位GDP能耗是美国、日本的2倍以上,水资源产出率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绿色发展方式尚未全面建立,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增量仍处高位,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受限。

  目前,要GDP不要生态的价值取向在很多地方的发展中仍然存在。还有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习惯把环境问题归咎于客观原因,对主观原因和自身工作问题认识不足。

  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这场绿色发展观革命中的一员。“光盘行动”开展四年多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依然严重。中科院课题组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到2015年,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这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一个绿色的家园,要靠人人呵护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绿色发展,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触及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显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近14亿人口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大约束。事实证明,走发达国家掠夺资源、转移污染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三大红线,就是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生产和生活都不能超越现有的条件制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入手,从源头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6项重点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这其中最首要的,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在钢铁、煤炭去产能和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中,地方应强化环保、能耗等标准的“硬约束”,使环保达标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硬杠杠”。

  为了改善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8个城市已经排查出要关停取缔的小散乱污企业5.6万家。这就是利用环境硬约束,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生产方式更加绿色化。

  要解决环境问题,最终还是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通过公众生活方式的变革,倒逼生产供给端革命。“绿色发展要靠政府、企业和居民等主体的共同努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

  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是哪个部门、哪个人的推动,而是今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方向。

文章关键词:习近平;生态灾害;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问题;总书记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 学思践悟十九大丨这位扎根农村的十九大代表誓要返乡筑梦加油干

    2017-10-31 18:23:00习近平同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 31日上午,习近平和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从...

  • 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 梦想,从这里启航——记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

    ——记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 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

  • 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

    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