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发射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 中新社发 杨志远 摄
中新社上海5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 郑莹莹)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2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说,中国已全面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
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首先在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第三步”是到2020年前后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北斗三号”。
冉承其说,计划在2017年下半年发射6—8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卫星发射,通过优化卫星发射计划,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冉承其指出,北斗三号系统在北斗二号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性能更优、与其他系统信号兼容互操作程度更高、用户体验更优的服务信号,运用了更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和星间链路技术,将会大幅提升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能力。
冉承其强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本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以“定位,万物互联”为主题,展现北斗系统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来自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卫星导航应用企业代表共3000余人参加年会。
“当前,15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5颗新一代北斗卫星完成在轨调试,即将入轨工作。”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力说,北斗系统已在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时空信息服务。
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与成果展同期展出,140余家国内外知名导航企业参展。据统计,2010年至2016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持续增长,2016年底达到21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北斗系统的贡献率超过30%。
据了解,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正按计划实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在2018年完成18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
3月30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
2月3日,新华社发布题为《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助力书写北斗导航系统新篇章》的文章,文章指出,我国将在2018年前发射18颗北斗导航卫星,未来5年内将射近40颗卫星,并拉开全球组网序幕。
(张素 王玉磊)2月1日15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采用“一箭双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中国采用“一箭双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中国采用“一箭双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3月30日21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5小时42分钟的飞行,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3月30日21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用于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4次飞行。
9月19日,载有第十四颗和第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9月19日拍摄的载有第十四颗和第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发射点火瞬间。
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次发射的卫星和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北斗二号建成后,在向国内提供系统服务的同时,即公开向北纬55度到南纬55度、东经55度到180度的亚太地区提供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的免费服务。
据新华社电昨天,正在长沙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传来消息,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卫星导航条例》,并已列入《国务院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在北斗技术的协助下,耕地的作业计划被输入到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专项控制来驱动农机、拖拉机,农用机械可以按照预定耕地路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