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持续热播中。
三月底开播后,十几集下来,《人民的名义》受到了广泛讨论。近日,有一种声音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传播:剧里的警察没一个正面形象,声称该剧“刻意拔高检察院,抹黑警察”。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有网友发文称,前十集警察出现几十次,都是负面形象。
文章称,为了拔高检察院的形象,竟然可以如此矮化警察形象,“请不要打着人民的名义来诋毁警察”。
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4月6日也发微博调侃称,《人民的名义》里警察的人物设定和所作所为,“好像没有一个是正面的,@公安部 打四黑除四害,怎么办?”
也有网友发文称,警界战友对《人民的名义》不必“反应过度”。
4月6日,有网友发文称,作为一部反腐剧,必然涉及到腐败对象,如果每个行业都持一颗忌讳的玻璃心,反腐宣传将无法持续。
对于种种争论,周梅森有话说。
4月6日晚,《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对澎湃新闻表示,已经注意到了类似“矮化警察”的言论,他原本并不在意这些,但后来觉得“不得不发声”。
“首先需要郑重声明的是,”周梅森说,“从主观上,我以及导演李路,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刻意拔高谁、刻意贬低谁,“从来没有”。
《人民的名义》剧照
周梅森对澎湃新闻表示,有公权力的地方就有可能产生腐败。剧中,公安系统的确存在腐败,但检察院系统也存在腐败。剧中,京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肖钢玉,就是典型的腐败分子。
同时,对于剧中“没有一个警察是正面形象”的说法,周梅森表示“不存在”。“京州市公安局长赵东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正面人物,可以说是‘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哪里不正面了?”
周梅森告诉澎湃新闻,经过他们初步了解,质疑该剧“故意黑警察”的声音,源头主要来自西部某省份的某自媒体账号。
周梅森说,经过研究,这个账号在之前的一系列社会敏感事件中,曾经发出过不理性的声音,导向和动机可疑。对于网络上的种种误读,甚至对该剧主创人员的人身攻击,周梅森表示遗憾。
周梅森也关注到了剧中人物李达康在网络上受到热捧的现象,各种表情包层出不穷,让他出乎意料。他说,作为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无疑是个好现象。
“所以对比下来,某些自媒体对该剧进行主观误读,让人感到遗憾。”周梅森对澎湃新闻说,片子才放了十几集,剧情还在发展,看完再评论不迟。
另据《法制晚报》报道,《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希望大家继续看剧情。
他说,剧中公检法各家其实都有贪腐分子,也都有正面典型,绝不会因为是最高检出品,就把公安、法院方面的人物设定为坏人,把自己就都设定成好人。所以,不要过度解读、片面解读,“争议是难免的,但是我信心是坚定的”。
周梅森:这是他长期作为一把手的本能反应,但说出口才觉得场景不对:这是在省委,沙瑞金才是一把手。周梅森:我有个朋友是纪委书记,他谈到现实中,实现同级监督非常难。记者:你刚才说到开常委会,观众看这部戏时,就很喜欢看开会,尤其是看领导之间你一言我一语。
3月28日,这部由最高检牵头立项的反腐电视剧在湖南卫视首播,当即创下了湖南卫视3年来所有开播电视剧收视率最高值,而截至4月5日,该电视剧相关话题阅读量在微博上达到2.6亿。
导演李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电视剧拍完后送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相关审查专家给了八个字:石破惊天,荡气回肠。李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一直很关注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而周梅森的剧本在当时恰逢其时。
在周梅森看来,作家不仅是艺术家,要写出真实的人物、事件、现象,还要成为政治家,对社会现象思索、剖析,还要成为教育家,教育和引导民众走向光明。周梅森:有这种打算,我现在在密切关注国企反腐的动向,下一部作品的名字都想好了,叫做《人民的财产》。
吴刚最早并不太愿意接演李达康,第一个理由很简单,“咱没见过市委书记啊,都是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以至于看着骂起人来毫不留情的达康书记,不知不觉都把角色的严厉移情到了演员本人身上。
吴刚最早并不太愿意接演李达康,第一个理由很简单,“咱没见过市委书记啊,都是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李达康也透露,为了保证整部剧的完整性,剧组的工作人员跑了四五家店,又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水杯。
一个水杯都是戏路满满
“首先需要郑重声明的是,”周梅森说,“从主观上,我以及导演李路,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刻意拔高谁、刻意贬低谁,“从来没有”。” 周梅森告诉澎湃新闻,经过他们初步了解,质疑该剧“故意黑警察”的声音,源头主要来自西部某省份的某自媒体账号。
《人民的名义》持续火爆,剧中饰演沙瑞金书记的张丰毅近日接受了采访。对于剧中几位主演,张丰毅表示自己合作得非常愉快,还透露差点演了侯亮平这个角色,“但是年纪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