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6日电 (记者 董子畅)在“世界卫生日”到来之际,“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主题活动6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表示,每个人要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共同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和谐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抑郁症患病人数日益增多。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3亿多人受到抑郁症困扰,在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都曾经历过抑郁。面对日益严峻的抑郁症形势,世卫组织将2017年“世界卫生日”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抑郁症,呼吁“一起来聊抑郁症”。
2016年底,国家卫计委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王国强表示,这是中国第一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到2020、2030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目标。
未来中国将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王国强指出,要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提供差异化、个体性、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其中,针对全体社会公众,要利用电视、广播、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和平台,全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困扰和心理疾病的人群,要大力发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针对处于突发事件中的人群,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
心理健康服务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如何充分利用各行各业资源、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对此,王国强表示,首先要铺设一张覆盖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各级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要依托工会等,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城乡基层要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
目前,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少、服务能力弱的现状制约了心理健康服务的长期发展。对此,王国强认为,一方面,可以参考其他国家心理健康专业人才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培养模式,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相关专业,逐步形成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系统化培养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激励机制,畅通职业发展渠道,促进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升。(完)
1982年就走上了讲台,李水连是绝对的资深教师,但是对于她来说,成就了如今的自己全是因为1997年的一场讲座。
为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为主要内容,在2016年12月19日上午9点在高新区实验小学录播教室开展心育活动课评比活动。
11月30日,顺河回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在苹果园中路开展“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志愿者服务”活动。
乔治·范伦特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是哈佛大学著名的成人发展研究所第三任所长,也是“格兰特幸福公式”研究的负责人。范伦特教授还选取了90位特曼女性样本,试图来讨论性别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在很多心脏病患者都伴随有心理问题。心理、情绪问题和心脏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烦躁已经成了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有人把这种情况形象地称作“习惯性烦躁”。其实,烦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偶尔这样,无需太担心;可若天天如此,则难免影响工作效率。
满满的安全感。如果每天一副“臣妾惶恐”的样子,那人就会很快变老的。
未成年人成长的愉悦往往伴随着成长的愤怒。近几年来,一桩桩青少年犯罪事件常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在这个变化着的社会里,青春有时候让人觉得残酷异常,为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当和一些女人谈及她们刚刚开始约会的男人,或甚至已经在一起一段时间的男友时,我经常听到她们抱怨说,男友在表达爱时,不能说出自己想听的话。我 的文章也建议过,相恋的男女应该开诚布公地谈谈对方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自己的爱。但是事实却是,只有少部分男人将自己的感情用话语表达出来。不能说这 样是好是坏,这也不能意味什么,只能说男人有其自己的感情表达方式(当然女人也是一样)。
提起三高,想必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但其实心理也有“三高”。关注了身体健康,也不要忽略心理的健康,总觉得自以为比别人高明,比别人高超,比别人高洁,一定要警惕心理的三高,关注心理健康。
所谓“密码强迫症”,顾名思义则是人们经常会忘记密码而感到精神疲惫、神情恍惚,甚至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障碍。所谓“密码强迫症”,顾名思义则是人们经常会忘记密码而感到精神疲惫、神情恍惚,甚至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障碍。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统计,大约有70%以上有心理障碍的人,其坏情绪会以“攻击”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泄愤”。
基本动作游戏的设计可以改善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自相矛盾的境地,它的原理建立在即兴的舞台短剧表演中。有6个原始动作,箭式、杯式、按式、听式、张式和树式。
生活中,爱干净是一件好事情,能避免细菌滋生,有益身体健康。日前,刊登在英国《分子精神病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清洁得太彻底,不仅可能削弱抵抗力,还有可能引发抑郁症状。
日本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脑内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以及脑活动网络的相互关系与这种“优越错觉”相关。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绝望感越低也即忧郁程度越低,“优越错觉”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