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2017年2月27日完成台本
——最高法:让正义看得见!
节目导视
解说:
34起冤假错案被纠正,3718人被宣告无罪,支付国家赔偿金近7个亿,今天最高法亮出了近4年来的成绩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河北聂树斌案、海南陈满案均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这些冤错案件的纠正,重塑了司法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形象。
解说:
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新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普遍实行。
新闻播报:
一年来,司法责任制改革已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开。
解说:
审判流程公开,审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在三大平台基础上,又搭建了庭审公开平台,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也已投入运行。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 最高法:让正义看得见!
演播室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向外界公布了两个白皮书,一个是法院的司法公开,另外一个是法院的司法改革。那么通过这两个白皮书,向外界公布了从2013到2016这不到四年的时间里面,法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那么法院是维护维持公平和正义的地方,怎么去做到这一切,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还是关注今天发布会的现场。
解说:
"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 牵住改革牛鼻子"、"把司法责任制改革作为2017年首要任务",今天,当媒体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这场新闻发布会时,着墨最多的就是"改革"!
2017年2月27日新闻: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司法公开白皮书,通报2016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进展情况。
解说:
司法改革白皮书和司法公开白皮书,今天同时发布的这两份白皮书,是从2013年到2016年,近四年时间中,最高人民法院交出的成绩单!
2017年2月27日新闻:
2013至2016年,各级法院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无罪,坚决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诉讼原则,依法保障无罪者不受追究。
解说:
3718,这个数字中,包括了呼格吉勒图、陈满、念斌……这些被公众熟知的名字。而在白皮书中,还特别提到了聂树斌案:"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这起历时22年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得以纠正。"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河北聂树斌案、海南陈满案均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这些冤错案件的纠正,重塑了司法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形象,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人民法院也将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健全发现和纠正刑事冤假错案机制的指导意见。
解说:
2016年,全国各级法院在前三年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23件37人的基础上,新纠正重大冤假错案11件17人,数量达到历史新高。而2016年,也同样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仅改革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就发布了43个。
李少平:
那么从深度上看,司法公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在建成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基础上,又搭建了庭审公开平台,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已投入运行。
解说:
去年一年,司法责任改革已经在全国各级法院全面推开,而试点法院普及实行新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实现了"审判者裁判,裁判者负责"。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表示,尽管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但2017年,改革仍被视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李少平:
抓好司法改革的督察,应该说是我们现在,既是中央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总结我们过去抓好司法改革重要的举措和抓手。这个,特别是这个,中央去年,第31、32次,连续三次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会上,都要求我们要把督察落实作为重要的手段,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董倩: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系列数字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这个34起冤假错案被纠正,3718人被宣告无罪,在2013到2016这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几个数字,但是这背后,这个数字的背后却是一个个被冤枉的人,一个个被突然改变的人生,还有一个个极其不幸的家庭。那么他们的案子能够被纠正过来,应该说是他们不幸人生中的一个幸运。那么在2016年,全国又纠正了冤假错案这个数量又创了历史新高,一共是11件17人, 这些冤假错案之所以能够被纠正过来,跟人民法院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接下来我们马上连线一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陈卫东教授,陈教授,您怎么去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公布这两个白皮书,您觉得想说明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我想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最高人民法院召开这样一个发布会,公布两个白皮书,应该是有它深刻的含义和用意。首先我们这轮的司法改革,十八大开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两个重大的决定,确立了整个改革的框架。那么实际改革是从2013年到2016年这几年推进的,那么2016年结束了,我们现在马上进入2017年各项工作,对这样一项改革进行一下梳理,进行一下总结,因为我们现在的改革措施基本出台完毕,下一步就是落地,我觉得在这样的时间点公布,是非常必要的。
董倩:
陈教授,您看作为我们公众和舆论来说,最关注的,感受最深的就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面,像陈满、呼格吉勒图,还有聂树斌案,这些重大的冤假错案,一个个被纠正过来,这是我们感同身受的。那么您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怎么看待这近四年的司法改革?
陈卫东:
这几年的司法改革,伴随着我们法制不断的进步,司法不断的规范,特别是以冤假错案为代表的这样一种人权保障的日益加强,我们知道在过去我们的司法刑讯逼供,非法取证,忽视人权,不重视人权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导致这样的冤假错案。
董倩:
陈教授,抱歉我得打断您,当您看到这两个白皮书之后,一个是司法公开,一个是司法改革,您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从里面您看到的亮点是什么?
陈卫东:
这是两个白皮书,一个是司法改革,一个是司法公开,当然司法公开这个白皮书,它的亮点就是它的司法公开。这里面,最高人民法院在过去推行的庭审公开,诉讼流程的公开,文书上网的公开这样一种基础上又增加了另外的公开,比如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平台的公开,那么这是一个亮点。那么司法改革这样一个白皮书里面,我觉得它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亮点,就是关于司法责任制的改革,这里面最让人眼睛一亮的就是那句话,叫做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董倩:
好,谢谢陈教授。那么刚才陈教授也说到了,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其实核心和关键点就是这句话,让审理裁判,让裁判者负责。接下去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分析,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抓住"牛鼻子",那就是司法责任制改革。
而要想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首先就要改变过去院庭长批案不审案的情况。
江苏江阴市人民法院院长 王立新:
我们过去是行政化的领导,庭长管法官、院长管庭长,层级这样管理的。
解说:
按照改革要求,法院现有人员将分为"法官,辅助办案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只有入额法官才能独立审判案件,所办案件不再经过院长、庭长审批,由法官对案件质量和审案效率负全责。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安凤德:
因为我们的案件在增长,法官员额的数量在减少,那么入额之后,法官的工作量肯定比入额之前工作量要大。
解说:
以上海市法院系统为例,法官人数要从56%的占比下调至33%,这意味着将有700多人不能再穿神圣的法袍。
奉贤区人民法院审判员 潘肖东:
这次改革碰到法官的切身利益了,说实在话,我开始是不理解的。
解说:
潘肖东,55岁,从民庭到刑庭,再到监察室副主任,老潘在法院已经工作了30年。但是,他离开审判一线已经超过5年时间,要想保住"审判员"的身份,他必须放弃现有的一切,参加考试。
潘肖东:
我想想我到法院的初衷,我要做个优秀的法官,临到退休了,不是法官了,我想这违反我原来的初衷的,我感觉到要值得尝试下,去考一下。
解说:
老潘主动辞去监察室副主任的职务,在经过笔试、面试、办案能力考察的几轮筛选过后,成为了上海第二批407名入额法官中最年长的一位。他所在的奉贤法院有15人参加考试,最终入额的只有9人。
潘肖东:
我要去办案了,案子办更多了,这个压力又来了。而且现在这个案子只允许办好,所以对我又是上了一个新的战场,新的考验才开始。
解说:
案件在增长,法官员额的数量却在减少,对此各地都明确了,进入法官员额的院庭长,必须在一线办案,不仅要带头办案,还要主动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并且有办案指标。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沈德咏:
考虑到法院院庭长绝大多数属于资深法官和审判委员会组成人员,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办案能力,实行新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后,加强审判管理、统一裁判标准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基本思路是,经考核符合入额条件的,应当进入法官员额,但必须作为主审法官履行审判责任。
解说:
让院庭长办案形成常态机制,是重大改变之一。以上海为例,改革后全市院庭长去年办案10.02万件,同比上升23.54%;北京为13.8万件,同比上升52%;江苏全省法院院庭长办案占比达到38.5%。
董倩: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那说到责任制,谁来负责,怎么负责?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的变化:改变了院长、庭长只批案不审案的情况;可以通过上海、北京还有广东的数字,上海是上升了23.54%,北京同比上升52%,广东上升24点多,那么同时改变了法官过去什么都管,大包大揽,现在是法官就管审案这种工作模式,那么通过这种改革,上海法院法官年人均结案由过去的144件变成了228件,贵州由63件变成了157件。同时在提升审判效率还有在审判机制上也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层层审批的模式改变了,盯人盯案的传统审判管理机制也改变了。接下去我们继续连线陈教授,陈教授,刚才我们说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那么这样一种改变,是不是未来会减少中冤假错案的发生?
陈卫东:
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这回归了司法的常态,它符合司法的规律,它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办案的法官亲力亲为,亲自听取案件的各方的意见的陈述,通过证据来全面的审查判断,所以这样的审理,这样的一种运行的机制,它一定会保证我们司法的公正,一定会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董倩:
陈教授,你看这种改变对法官的心理上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变化,以前是谁都有责任,那就变成了谁都没责任,现在责任非常清晰的就是你的,那么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您觉得难点会体现在什么地方?
陈卫东:
我们这样的一项改革,彻底的打破了在我们国家实行多年的这样一种司法行政化的运行,过去审者不判,判者不审。院长、庭长层层把关,审委会又最终的定案,导致了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这样一种状况。那么我们这次推行这样的一种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这样一种司法责任制改革,将使我们的司法回归到这样一种司法的常态,也伴随着这样的一种推行,一定会出现一些这种机制适应的困难,这样的一种机制的配套措施的跟进。我觉得可能还有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还权给法官以后,如何来保证法官不滥权,能够公平的裁判。另外这样的一种审判机制的运行,它不是单独的简单的一句话,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保障性的措施的跟进,所以我觉得这项改革,我们还远远没有到位,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董倩:
好,谢谢陈教授。当我们关注完了司法改革中的一些关键点之后,我们接下去继续关注司法公开。
解说:
"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是今天最高法发布的司法公开白皮书,在前言中的第一句话。
推进司法公开是保障人民群众诉讼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就通报了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进展情况。
新闻播报:
中国裁判文书网现已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600万篇,网站访问量突破60亿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司法文书公开平台。
解说:
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如何认定事实?判决依据是哪些?判决理由是什么?这些信息一般都会在法官的裁判文书里呈现。
从2013年11月27号开始,全国3000多家法院的裁判文书都统一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除了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法律规定不能公布的文书外,所有法院裁判文书都必须上网接受当事人及人民群众的监督。
新闻播报:
最高人民法院在建成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基础上,又搭建了庭审公开平台,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也已投入运行。
解说:
去年9月27号,"中国庭审公开网"也正式开通,它是全国法院统一、权威的庭审公开平台,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建成中国审判流程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之后,开发建设的司法公开第四大平台。由此,我国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已基本覆盖审判执行工作所有重要节点。
解说:
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还通过完善网络查控系统、联合信用惩戒系统、执行信息公开系统,有效解决了"财产难查找、失信难惩戒、信息难公开"等难题。
李少平: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73万例,限制615万人次购买机票、222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各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7.1万余人次,基本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
董倩:
“正义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我们可以看到,法院已经实行了审批流程的公开,庭审的公开,裁判文书的公开,执行信息的公开等等,而且公开的方式也从原来的广播电视杂志报纸,加上了现在自媒体,比如说微博直播等等,接下来我们就公开这个问题,继续请教陈教授。陈教授,我们在这么多公开里面,我们举一个公开,比如说裁判文书公开,就这个东西的公开,对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卫东:
我们看到最高人民法院推行的五大公开的内容,其中有一个是裁判文书的公开,可以说这个公开,这项改革是非常了不起的,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600多万件这样的裁判文书上网,而且访问量突破了60亿次,涵盖了200多个国家,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这种裁判文书的上网,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这就是让裁判文书告白于天下,让人民群众从裁判文书中能够看到人民法院是如何依法裁判案件的,使人民群众能够对法院的裁判起到很好的监督,那么通过裁判文书的梳理,也更加能够认同裁判文书的结论,增强我们法院的公信力,所以我觉得裁判文书这项的公开,一定要继续把它推进好。
董倩:
陈教授,对于那些看不懂裁判文书的人来说,有没有适合他们的,门槛更低的这种公开?
陈卫东:
应该说公开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刚才已经谈到它有五种庭审流程,执行平台,包括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平台,包括这样一种裁判文书,应该说各种各样的平台它为我们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法院的审理,提供了这样的一种便利。如果你不识字或者看不懂,那么我们现在人民法院也有这种庭审的直播,有的是文字,有的是画面,可以说最直接的,你关心的话,你可以到法院亲自去旁听。
董倩:
抱歉,时间的关系我只能打断您,非常感谢陈教授。就像发布的白皮书前言的第一句话,“正义要通过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那么我们希望通过改革的推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推广打击拒执犯罪的“河南经验” 挥审判利剑 促进解决执行难 去年9月1日至12月10日,我们在全省开展了“百日执行风暴”专项集中执行活动,活动期间共拘传、拘留失信被执行人8373人,共执结各类案件4.5万件,标的金额70.3亿元。
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一行莅临宁陵、睢县扶贫联系点,为困难群众送去了最高人民法院全体干警筹资的40万元爱心款和新春祝福。
3月13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慈善法草案修改稿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10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高法微博走基层”栏目组和河南省高院“豫法阳光”微直播团队共同走进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河南省淅川县人民法院进行微直播活动。
7月31日记者获悉,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认真学习借鉴涉军维权“信阳模式”,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用心用情用法扎实做好涉军维权工作。
24日结束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西、重庆、陕西10个省(区、市),各选5个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2年,自试点办法印发之日起算。
答: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网络侵权案件尤其是侵害人身权益案件的最直接影响是,管辖地变得几乎无处不在。参照相关规定,在被侵权人的财产损失或侵权人获益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在50万元以下根据具体案情作出裁量。
最高人民法院29日首次发布中英文双语年度报告(白皮书)。最高法院表示,中英文双语年度报告的出台是最高法院为全面宣传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深化司法公开,深入推进“阳光司法”的重要举措。
历时近5个月,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最高人民法院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5名高层次审判人才5月8日正式报到履职。
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公开发布英文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为深化司法公开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正式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意见》制定实施细则,并正式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经表决,任命陶凯元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记者 欧阳开宇)今天上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纪委副部级巡视专员谢秀兰一行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阶段工作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在借助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方面推出新举措,官方微博@最高人民法院在新浪网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最高人民法院)在腾讯网开通,标志着最高人民法院在运用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加大民意沟通、主动拓宽人民群众监督司法渠道等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郑天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0月10日20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