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专家:京津冀气候条件越来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2017年02月06日14: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5034

  2016年过去了,回顾过去一年,雾霾一词再次成为人们痛心疾首的记忆。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尽管2016年雾和霾过程总次数少于2015年,但也先后出现了8次大范围、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其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监测显示,2017年1月2日我国中东部霾区面积超过70万平方公里。

  在这些雾霾天形成的背后,气象因素是大气污染物之外,一个必不可少的“帮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洪利就表示,在过去一年,京津冀地区70%以上雾霾事件的发生,是由气象条件所决定的。

  他给出两组数据——

  2016年10月以来,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为129,气象指数平均为121,两者逐小时相关关系为77.7%,即气象因素对雾霾事件的出现有77.7%的贡献;

  而从全年来看,这一比例是71.3%。

  刘洪利进一步解释,从这些数据可以判断,2016年10月以来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主要是天气因素所导致的——“大气污染排放,决定了‘平均’的污染水平;但是,雾霾天气‘事件’,则是由天气条件驱动的。”

  他告诉记者,污染排放,体现为长期平均水平,这需要人们多去关注大气的污染治理。相应地,天气条件,是几天尺度的短期变化,这就提醒人们,需要多关注天气的预报、预警以及预防。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服务首席艾婉秀说,接下来虽然会迎来一段时间的好天气,但从未来冬季气候变化趋势来看,特别是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的气候条件将越来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霾天气在冬季仍会显出多发的趋势”。

  首先,冬季的风似乎越来越少。

  艾婉秀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特别是冬季温度升高大于夏季,高纬度温度升高大于低纬度,这就使得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缩小,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使得冷空气过程少,静稳天气增多——换句话说,南北的空气流动减少,所形成的风也就少了。

  以我国为例,2016年11月以来,东亚冬季风偏弱,我国仅出现6次冷空气过程,较常年同期(8.2次)偏少。艾婉秀说,在缺少冷空气影响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静稳天气多,大气扩散气象条件差。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期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也提到,2016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这在专家看来,是近期全球多个地区雾霾频发的主要气象“帮凶”。例如,10月印度新德里,11月伊朗,12月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韩国首尔等多地均遭遇了严重霾天气过程。

  其次,风速越来越小。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京津冀地区的年平均风速,正逐年减小。该中心数据显示,1961年以来,平均风速减小了37%。

  2016年11月以来,表现得尤其明显。艾婉秀说,在这期间,京津冀平均风速比常年同期(常年指1981~2010年的30年,下同)平均值偏小,其中11月较常年同期偏小8%,12月偏小19%;北京的情况更加明显,11月平均风速减小20%,12月减小27%。

  第三,大气环境容量在变低。所谓大气环境容量,指的是大气对污染物的通风扩散和降水清洗能力的综合指标。容量低,表示大气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弱。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自1961年以来,京津冀11~12月大气环境容量下降了42%。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11月以来京津冀大气环境容量偏低6%,大气自净能力偏低15%,静稳天气日数占比达63%。艾婉秀说,这其中,2016年12月16日~21日和12月30日以来,北京地区的大气平均自净能力比年均值下降了50%以上。

  另外,京津冀地区的地形条件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艾婉秀说,西部和北部被“弧状山脉”包围,霾天气过程往往易出现偏南气流,将南部污浊空气吹向华北平原并停滞,加剧了京津冀污染物和水汽的聚集。

文章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容量;污染物扩散;大气扩散;东亚冬季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专家分析京津冀雾霾成因:平均风速比常年同期偏小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16年11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冷空气次数少、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多,导致近期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容量低,霾日数偏多。

  • 京津冀协同规划出台:国家正式给PM2.5划红线

    到2020年,PM2.5年平均浓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3年下降40%左右(记者 平凡)

  • 京津冀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专家们认为,实际上只要做好基础设施对接、公共服务对接、各种制度对接,市场完全可以实现资源流动,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就是燕郊,一个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交通不对接、制度相分割等不协同症候的缩影。

  • 联手治霾成京津冀一体化排头兵 三大疑问待解

    题:联手治霾成京津冀一体化排头兵 三大疑问待解 严重的大气污染促使河北再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催逼这个钢铁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之首的省份再次向过剩产能“开刀”。

  •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疏散非必要的权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使得京津冀一体化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后,成为舆论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大都市周边的新城开发与中小城市建设,将其建设成为生态、科技、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

  • 74城2月平均空气质量好转 京津冀污染天数仍近7成

    (记者 董冠洋)中国环境保护部18日在北京公布2014年2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最好,达标天数达91.6%,比1月份提高39.2个百分点,无重度及以上污染。

  • 中国74城1月平均空气污染天数超六成 京津冀最差

    中国环境保护部20日在北京公布了2014年1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也达到了47.6%,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占超标天数的94.7%。

  • 环保部:去年12月京津冀空气质量超六成天数超标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向媒体发布了2013年12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4.3%,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65.7%,重度污染占13.4%,严重污染占20.6%。

  • 中央投50亿治理6省市空气

    中央财政近日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 中央投50亿治理6省市空气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昨日发布,中央财政近日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蒙晋鲁六个省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研究计划》将设置大气污染源国家法规排放清单及减排支撑技术、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和大气污染防控监管技术体系三个主题。

  • 中央投50亿治理6省市空气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昨日发布,中央财政近日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蒙晋鲁六个省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研究计划》将设置大气污染源国家法规排放清单及减排支撑技术、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和大气污染防控监管技术体系三个主题。

  • 环境保护部:改善重污染天气 京津冀面临严指标

    记者近日从环保部获悉,针对京津冀地区灰霾严重现象,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建设空气质量国家直管监测点,定期公布区域内6个省(区、市)和53个城市的排名情况,公布区域内重点污染源名单、重点治污项目清单和时间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 京津冀公务员将跨地区交流任职 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昨日,国家公务员局公布近日印发的文件,提出在“公务员管理”方面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公务员管理的7项京津冀协作措施,包括加大公务员交流等。

  • 亚行批准3亿美元贷款支持京津冀治霾

    记者11日从亚洲开发银行(亚行)驻中国代表处获悉,该行已批准向中国提供一笔总额为3亿美元的政策性贷款(PBL),帮助中国解决长期困扰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这是亚行首次向中国提供政策性贷款。除亚行贷款外,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也计划提供1.5亿欧元的联合融资,以满足河北省《2015—2016年河北省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48亿美元的预计支出需求。

  • 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瓶颈:未建成区域市场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是没有构建成一个富有活力、统一性、区域性的市场。梁振刚进一步阐释说,地方应该利用京津产业转移的机遇,将之与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推动本地产业的更新换代。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