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新京报快评丨因为是表扬稿,就能让“哑巴说话”?

2017年01月18日16:37  来源:新京报即时新闻

5034

  故事来自《内江晚报》,该报在1月10日发表了这样一则新闻:《盖新被穿新衣,31户困难居民温暖过冬》。可谓一篇暖意浓浓的表扬性报道,但仔细一瞧,却发现有点冷,原来新闻里还插了一则冷笑话。

  报道导语部分说,居民赵全贵领到被子和衣服后,感动地说,被子衣服如何如何暖和。但紧接着下一段,记者又不动声色地如此叙述着:据了解,今年62岁的赵全贵是一名哑巴…

  注意,第一段,引语处可是用的双引号哦,按照正常的新闻写作规范,这表示,原话引用。读到此处,笔者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哑巴。

  如此明显的错误,竟然出现在一张地市级晚报上,着实令人尴尬。

  个体的粗心固然是原因,但事情本身却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背后的新闻操作心理在作怪。所谓表扬性报道的低风险性,在这类新闻报道内容把关上,存在一种系统性的粗心。

  反正说好话,错了,不过是少一个锦上添花,不像一些批评性报道,马虎半分,就有可能惹大麻烦。

  在这种报道心理作用下,编造、出错、违背常识,类似的笑话并非孤例。最近的例子即是“新婚夜里抄党章”。闹了笑话,好意却成了抹黑。

  从报道的社会整体效果来看,“表扬性报道”同样需保证真实权威。否则,民众对你所说,不仅“狼来了”没人信,连“出太阳了”也没人信。“表扬性报道”马马虎虎,同样贻害无穷,严重消解社会信任。

  要避免和杜绝类似的笑话发生,不是处理几名当事人就可以做到的。今天是“内江晚报”粗心,明天又是“外江晚报”马虎,只有彻底扭转报道心理才是治本之策。

  无论批评报道或是表扬报道,此区分其实在现代新闻学看来,并不科学。分一个表扬、批评,很多时候,其背后打量的是公权视角。对于媒体来说,重要的不是表扬、批评的区分,而是真实、客观。

  坚守真实、客观的原则,媒体应摘掉表扬、批评的有色眼镜,选择新闻、报道新闻一视同仁,都是自己的出品,代表着自己的报格。同样严肃对待,表扬稿也不能让“哑巴说话”。

  文/朱玉

 

 

文章关键词:表扬稿;快评;京报;哑巴;表扬性报道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快评丨因为是表扬稿,就能让“哑巴说话”?

    故事来自《内江晚报》,该报在1月10日发表了这样一则新闻:《盖新被穿新衣,31户困难居民温暖过冬》。坚守真实、客观的原则,媒体应摘掉表扬、批评的有色眼镜,选择新闻、报道新闻一视同仁,都是自己的出品,代表着自己的报格。

  • 四川内江一媒体被指新闻造假:"哑巴群众"开口说话

    据中国青年网官方微博发布的图片,一地方报纸1月10日刊登的一篇“给困难居民送棉被”的新闻报道中居然出现了“哑巴群众开口说话”的内容。坚守真实、客观的原则,媒体应摘掉表扬、批评的有色眼镜,选择新闻、报道新闻一视同仁,都是自己的出品,代表着自己的报格。

  • 教育快评:大学生就业是“拼爹”还是拼能力

    大学生就业是“拼爹”还是拼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越来越不明晰,那些回答拼能力的声音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弱。

  • 不当甩手掌柜 要当贴身教练(快评)

    现实中,一些企业为了彰显责任、体现有为、展示形象而刻意为之,钱财物并不吝啬,但效果寥寥。在恒大与大方的故事中,人们看到了两个速度:一个是“恒大速度”,代表了民营企业的成长,一个是“大方速度”,体现了精准扶贫的成效。

  • 政协“求同存异”新论述值得点赞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求同存异”新论述尤其值得点赞。

  • 说好不参加“一带一路”又“反悔”,美国的小心思早已被看穿——

    5月14日,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马特·波廷杰(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循序渐进以发展为导向的宏伟蓝图,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 媒体“代孕风波”:行政要有据,讨论无禁区

    2月8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已注意到这些讨论,代孕涉及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国家卫计委将继续严厉打击涉及代孕的违法违规行为。虽然,那些坊间争论与学术探讨,未必能消弭争议,但重要的是去敏感化,将它从“谢绝讨论”的禁区里拽出来。

  • 新京报快评丨关于代孕:行政要有据,讨论无禁区

    2月8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已注意到这些讨论,代孕涉及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国家卫计委将继续严厉打击涉及代孕的违法违规行为。虽然,那些坊间争论与学术探讨,未必能消弭争议,但重要的是去敏感化,将它从“谢绝讨论”的禁区里拽出来。

  • 打黑典型孙氏兄弟案改判:错了的"铁案"也应"回炉"

    (原标题:新京报快评丨“孙氏兄弟”案改判:错了的“铁案”也应该“回炉”)   孰能料想,之前看似板上钉钉的“吉林孙氏兄弟案”,竟然也有“翻案”的日子。1月2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当庭宣布,被告人孙宝国、孙宝东的“故意杀人罪”、“组织领导和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多项原审判决当庭撤销。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