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追踪:沉银埋藏深约三米
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 追踪
“五十两”银锭出水 沉银埋藏深度约三米
备受关注的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进展如何?是否已经有沉银被发现?1月15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眉山市彭山区证实,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日前,记者了解到,考古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已发现少量银锭、银簪、戒指等文物,在已经清理后的沉银表面能够清晰看到“五十两”字样。目前,考古队已经初步锁定了100平方米的区域,沉银埋藏深约三米,春节后将大面积发掘。
施工过程已发现文物
含银锭、戒指等
在央视报道中,考古队人员称,前期围堰工作全部结束,同时进行了航空测绘,初步确定了探方发掘位置。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江口沉银水下考古队领队刘志岩称,考古队把这个遗址分成了8360多个探方,位置已固定。同时,考古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少量银锭、银簪、戒指等文物。
之前的发掘区域是根据文献记载、前期考古调查、警方提供信息等多重依据来确定的。刘志岩表示,“从文物发现区域来看,遗址的范围和我们之前理解的遗址范围还不太一样,在后续的工作中要搞清楚遗址范围。”
之后,考古队利用各种科技探测手段对地下文物进行探测,包括金属探测、磁法、电法,以确定文物在哪个区域更为集中。
沉银埋藏深约三米
春节后大面积发掘
目前,考古队已经初步锁定了100平方米的区域开始布方,沉银大致埋藏深度在三米左右。
对于已经发现的少量沉银,考古队文物保护组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和保护。
江口沉银水下考古队文保组王冲说,文物上面有附着物,因为环境改变了,清理可以避免它进一步被腐蚀。
同时,文物专家利用超景深视频显微镜,在已经清理后的沉银表面能够清晰看到“五十两”字样。
此外,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对江口沉银遗址的大面积发掘将在春节后展开。
银锭证明:
“张献忠在眉山收过税”
对于出土文物的品种和数量,虽然相关人员暂时无法过多透露,实际自2005年起,彭山江口就陆续有银锭发现。
在之前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就展示过彭山区文管所的一枚刻有“大西眉州征完元年分半征粮银五十两一定,银匠右闵季”字样的银锭。
“从字样内容来看,说的是在眉山征收的粮税,有五十两。打造这个银锭的工匠叫右闵季。”吴天文说,彼时一两大概是37克,五十两相当于现在3斤多。
由于长年沉浸江水中,银锭外部已氧化,呈黑色,部分有残损。“银子纯度,大概在95%以上,除眉州,还刻有湘潭、京山、赣州等字样,与张献忠行军路线吻合。”
成都商报记者 蒋麟
四川彭山张献忠水下考古今天下午2点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发掘最新进展。通过此次发掘,基本确认了张献忠江口之战的地点,出水的万余件文物是确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3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1月开始的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在两个多月后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通过此次发掘,基本确认了张献忠江口之战的地点,出水的万余件文物是确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中午12点30分,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获准记进入考古发掘现场,这也是启动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工作以来,媒体记者首次大规模进入核心考古区域。
对江口沉银遗址的大面积发掘将在春节后展开。
近日,巫溪县古路镇村民冉茂林在田间劳作时意外发现一块疑似人头骨的东西。据村里的老辈子回忆口口相传的传说,这些头骨或许正与明末清初可能发生的一场悄无声息却腥风血雨的战役不谋而合,山洞中埋下的或许是近千位村民的尸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为成都市民揭开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工作背后的故事 昨日,在四川省图书馆的巴蜀讲坛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为成都市民揭开这段考古发掘工作背后的故事。
贝加尔湖,依然千里冰封。
江口镇双江村内树立着一块标示牌,上面写有“张献忠千船沉银遗址”。围堰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截至目前围堰四周的钢板基本全部布置完毕,用材总长“差不多有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