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十二五”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去年,我国食品进出口额已分别达到1159.2亿美元和706.8亿美元。监管结果同时显示,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情况。
《白皮书》显示,“十二五”期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的不合格食品来自109个国家(地区),其中超七成来自欧盟、台湾地区、东盟和美国。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介绍,“十二五”期间,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一共是6.8万吨,1.5亿美金。这些不合格产品涉及几乎所有的食品品种,其中一半是糕点饼干、饮料、粮谷及制品和乳制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等。
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是进口食品中被关注的焦点。“十二五”期间,乳粉年均进口量突破100万吨,约占国内乳制品供应量的两成左右。婴幼儿配方乳粉年进口量增加了2倍以上,2015年达到17.6万吨。林伟介绍,在婴幼儿配方乳粉方面,有15个国家的67批不合格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被检出。这67批婴幼儿配方乳粉主要来自于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等15个国家。这些产品涉及一共133.6吨、217.6万美金。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标签品质不合格、污染物超标等等。
对于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均按照规定,做了退运或者销毁处理,未流入国内市场。
记者昨日从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我省进口食品贸易呈现迅猛增长势头。2016年全省进口食品货值同比增长2.3倍,今年上半年进口食品7060万美元,同比增长71.3%。进口食品贸易的快速增长,对进口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新要求。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重点话题,而为了确保吃得放心,越来越多的人不惜花更高的价钱购买相比之下似乎更“安全”的进口食品。
近日,商务部传出消息,自2017年1月1日起,中澳自贸协定已进行第三次降税,牛羊肉、海鲜、乳制品、坚果、水果、葡萄酒等部分自澳进口产品的关税将进一步降低。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了困扰中国人的“心病”,很多消费者转而信任和青睐“洋”食品。不过,屡屡曝光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表明,“洋”食品也不安全。事实上,进口食品安全在中国从来没有“免检牌”,而且会被监管得更严。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珠海检验检疫局香洲办对此前查出的10批不合格进口食品实施监督销毁。
全球进口食品供货渠道复杂,正是导致国内在售的进口食品缺失中文标签的主要原因之一。
27日,《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在京发布。报告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但“总体稳定,正在向好”是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基本面。
各式各样的进口食品走俏,在家门口吃遍世界美食已不再是梦想。然而进口食品火爆的背后,乱象层出不穷。
今年上半年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中,来自欧盟的批次最多,而不合格的问题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位列前两位。
6月26日,记者从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2014年河南进口食品货值5294万美元,同比增长65.90%。2015年1至5月,共进口货值2367.2万美元,同比增长151.6%。
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表示,不合格进口食品涉及79个国家或地区,不合格进口食品几乎涉及所有食品种类,其中主要包括:饮料、糕点饼干、糖类、粮谷及制品、酒类、水产品、乳制品、调味品、干坚果等种类。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共233批次,主要为:糕点饼干、调味品和饮料中苯甲酸超标,饮料中酸性红超标,酒类、糕点饼干、饮料等食品中山梨酸超标等问题。
正值3 15到来之际,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发布了2015年1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让我们来看看哪些产品不合格。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多地的酒水、饮料产品被检出不 合格而遭到销毁或者退货。
检出不合格批次数量为历史新高。
2014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受理报检进口食品货物3097批,检出进口食品不合格货物782批,其中整改合格放行745批,退运及销毁不合格货物37批次,检出不合格批次数量为历史新高。
春节临近,为保障春节期间河南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多措并举加强春节前进口食品检验监管工作,对辖区内326家食品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