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外媒称,在中国河北省沧州市的人民医院,曾有一栋三层建筑逐渐沉入地面,建筑高度下降严重,直至整个一层消失。
据埃菲社7月31日报道,由于该建筑无法继续使用,当地政府4年前决定将其拆除,并在原址上建起喷泉。这座喷泉如今仍在,提示着沧州这座下沉的城市的特殊之处。
沧州大部分地区每年海拔下降1到3厘米,有些地区则在以每年5厘米甚至更快的速度下沉。
报道称,中国地质学家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将这一现象称为“沉降”。这种现象正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东北部地区蔓延,该研究清楚地解释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那就是过度抽取地下水。
该研究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对应关系。该研究证明了地下蓄水层的过度开发如何导致了沧州地表的下沉。
地质学家警告称,这种现象带来了多种威胁,例如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加大,而且地表的裂缝会使建筑物、道路和铁路面临威胁。
报道称,地质学家也对中国高铁线路网因沉降而面临的潜在威胁发出了警告。位于沧州以北220公里的北京集中了中国铁路流量的很大一部分。这里也出现了海拔降低的问题,过去10年北京下沉了80厘米。
治理地面沉降的挑战在沧州所在的沿海地区尤为严重。沧州同时还面临着土地盐碱化的问题和部分地区遭海水淹没的风险。
地质学家遗憾地表示,沧州市直到2008年才建立了沉降控制系统,而中国的上海和天津等大型港口城市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首次出现了沉降现象。
半个世纪后,人们才发现地下蓄水层的过度开发是导致沉降的原因。在已知这一原因的情况下,由于中国的高速城市化,沉降问题还是在持续恶化。
报道称,中国的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缺水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国家,地下水储备成为了水资源不足问题的解决办法,而越来越多的抽取地下水的做法正在导致城市下沉。
过去10年,50多座中国城市的海拔因沉降现象而降低了超过2米。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专家们敦促中国减少地下水的抽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通过海水淡化或引水等手段引入外部资源。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帮助下,干燥的中国北方从2014年12月起接收到了来自南方的长江水。
包括江苏和浙江两省在内的部分地区已经成功停止了沉降。上述两省禁止抽取地下水,地下蓄水层的水位几年来已开始恢复。
上海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限制地下蓄水层的开发,但这座城市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加重了沉降问题。
在因过度抽取地下水而下沉的同时,沧州还在继续推出新的城市规划项目。而最新的项目就是沧州渤海新区的建设。
报道称,与在中国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沧州政府的城市扩展计划不会因沉降或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停止。(编译/苏佳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科研人员在用声波水位仪测量地下水位(7月24日摄)。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区陆续关闭深层自备井,改饮水库资源,市区地下水位得到明显回升,地面沉降速率也放慢,由2005年的每年55毫米左右减少至每年14毫米左右。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下一页: 唐山:从采煤沉降区到世园会的“凤凰涅槃”
报道称,与在中国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沧州政府的城市扩展计划不会因沉降或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停止。承德城市燃气有限公司抢修部门称,此次燃气管道泄漏原因为地下土壤沉降所致。
两天前,一辆面包车驶过之后,中原路与富民路交叉口西约150米路南的慢车道上,便出现一条长约6米、宽约5厘米的裂缝,裂缝旁边的地面,也下陷了10厘米左右。郑州市城建热线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正通过辖区办事处查找施工方,待找到施工方后,将督促对方前去处理。
上海一居民区多栋楼出现沉降 缝隙可直接看到室内
昨日,《花园小区污水四溢、行人掩鼻 居民这个节过得不舒心》一文见报后,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顺河回族区城市管理局将于11月对花园小区道路沉降点进行修复施工。
针对网民在论坛上曝光浙江温岭火车站架空层出现沉降,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28日晚间发布消息称,该“沉降”与铁路无关,铁路设备设施使用正常。
针对网民在论坛上曝光浙江温岭火车站架空层出现沉降,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28日晚间发布消息称,该“沉降”与铁路无关,铁路设备设施使用正常。
上海地铁部门28日披露,经过近500名地铁专业人员近一周的连续作业,此前发生不均衡沉降的上海地铁4号线海伦路站封站大修工程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Duang!郑州路又塌了!”6月3日,网友“viavs大同世界”发微博称,郑州市西四环化工路往西接近科学大道处,路塌陷下去了。“塌塌塌,一直在塌,什么时候是个头?!”
因为前段时间连续降雨,陇海西路董家沟段,一部分路段被水冲毁的沉降.11月2日,施工人员介绍,经过他们抢修,路面会几天内就可恢复。工作人员王师傅介绍,因为前一段时间连阴雨,这段路基发生部分沉降,使路面受损。
参考消息网9月7日报道西媒称,中国山西省的很多村庄因为过度采矿而出现下沉,那场面仿佛遭遇地震肆虐一般。报道称,与在中国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沧州政府的城市扩展计划不会因沉降或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停止。
这次的塌陷,已初步认定是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责任。
西三环路面昨天又“塌”了两次 中原路西三环立交桥下的塌坑,有三四米深、约40平方米大 西三环项目部一名工作人员称,昨天上午人行道上出现大坑,与西三环前11次塌坑事故不同,之前是“塌陷”,这次是“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