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天津晶明眼用全氟丙烷气体事件有关情况 2016年04月14日
针对媒体报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使用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涉事企业)眼用全氟丙烷气体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如下情况:
一、事件的发生及处置情况
2015年7月7日,总局接到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评价中心(简称评价中心)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可疑群体不良事件的报告,涉事企业生产的同一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气体(批号:1504000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4名患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有7名患者出现可疑严重不良事件。根据江苏省、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初步调查结果,以及对该产品的数据库检索情况评价,评价中心提出此事件的发生与产品“可能有关”,疑似产品质量问题。
总局根据该产品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以及评价中心的意见,立即组织对该产品安全性风险进行研判。为控制风险,总局于7月8日发出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暂停销售使用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的通知》(食药监办械监〔2015〕94号),并通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知》要求各地立即暂停销售和使用涉事企业生产的批号为15040001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并加强对该类产品的不良事件监测。同时,要求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立即责令涉事企业暂停生产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并召回相应批次产品;要求评价中心立即组织专家参与的调查组,分别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的临床使用和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开展现场调查;要求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立即开展检验工作。7月10日,总局督查组赴天津进行现场督导。
7月22日,评价中心对该不良事件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45例不良事件报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有26例不良事件报告,该事件与使用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关联性明确。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该批次产品销售地区涉及全国25个省(区、市),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外,另有其他82家医疗机构使用了该批号产品621盒,未发现不良事件的报告。为防控产品风险,涉事企业已于7月28日完成对2015年生产的两个批次(生产批号为:15040001、15040002)共计8632盒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的召回工作,产品已全部得到控制。
7月27日,中检院完成对涉事产品的检验,检验结果为不符合标准规定。
7月30日,总局发布《关于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可疑群体不良事件后续处置情况的通报》(食药监办械监〔2015〕114号),并责成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涉事企业立案调查,依法对该企业进行查处。
二、产品的检验情况
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属于Ⅲ类医疗器械,产品规格为15ml。该产品为惰性气体,使色素上皮细胞与视网膜感觉层牢固粘连,可支撑视网膜复位,限制增生的细胞和生长因子的活性。主要用于玻璃体切割、视网脱离等眼科手术。
经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购进该批次气体110盒,于2015年5、6两个月使用,剩余5盒被北京市海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封存,随后送中检院进行检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共购进该批次气体40盒,6月5日开始使用,剩余8盒由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送中检院检验。2015年7月7日、10日、15日,中检院分别收到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北京市海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送检的样品。中检院依据YZB/国4936-2014《眼用全氟丙烷气体》、GB/T16886.10-2005标准进行检验,7月27日完成检验并发出检验报告,检验结果为:北京、江苏两地涉事产品和企业召回产品的“含量”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江苏涉事产品和企业召回产品“皮内反应”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
由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涉事样品数量较少,在完成样品含量、皮内反应、细胞毒性等法定项目检验后,已无法进一步分析涉事样品含有何种杂质气体。检验发现召回的产品均匀性差,既有合格品,也有不合格品,由于产品是气体的特征,在筛选出不合格品的同时,现有技术手段尚无法确认样品中杂质成分。此后,总局组织专家对产品检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专家认为,由于所剩样品过少,按现有检验技术,仍无法查清导致伤害的杂质成分。目前,中检院仍在组织专家进一步探索、研究可行的检验方法,同时要求企业进一步查明原因。
三、对企业的查处情况
2015年7月27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对涉事企业进行立案调查,根据中检院检验报告及现场检查结果,认定该企业生产了不符合产品注册标准的医疗器械,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进行处罚。10月12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全部违法生产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7.5倍罚款,共计518.8113万元。涉事企业对行政处罚无异议,该处罚于10月14日执行完毕,并在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布。同时,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涉事企业必须履行企业主体责任,查明事件原因,在未查明原因前不得恢复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生产。目前涉事企业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处于停产状态。
事件发生以来,我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一直密切沟通,积极妥善做好此事件的处置工作,督促医院努力做好患者救治;督促涉事企业继续查找问题原因,妥善做好患者的赔偿工作。目前,涉事企业正在配合法院处理相关事宜。
据食药监总局网站消息,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罐头、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饼干和酒类等5类食品386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384批次,不合格样品2批次。
6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称,近期国家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粮食加工品、乳制品、水产制品和饮料等4类食品431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428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次。
5月31日,食药监总局发布《2016年度药品检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食药监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丁建华表示,“通过飞行检查可以督促药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达到社会共治的效果。”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经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等3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四川青神康华制药有限公司等62家企业生产的71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8日发布通告称,标示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分公司等62家企业生产的71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中药饮片,相关省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要求企业暂停销售使用、召回产品,并进行整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公告称,食药监总局组织对手术衣1个品种58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检,发现6批手术衣不符合标准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公告称,食药监总局近期对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2个品种78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抽检,其中1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2个品种12批产品被抽检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通告称,近期抽检发现4家企业生产的5批次药品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31日说,食药监总局将在“十三五”时期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构建全国投诉举报体系,促进饮食、用药安全的社会共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通告称,食药监总局近期组织抽检水果制品、糕点、茶叶及相关制品、粮食加工品、乳制品、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蛋制品、豆制品共10类食品834批次样品,发现9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已被责令下架、召回。
2月3日,食药监总局公布发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以下简称《细则》)。《细则》规定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大包装产品且不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最终销售包装产品的不予生产许可。
春节临近,年货食品采购较多,如储藏不当,容易变质腐烂。为防范食物储藏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国家食药监总局特别提示,年货食品减少囤积,提倡按需备餐、点餐,既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也避免浪费。
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节日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示节日期间,饮食要清淡不油腻、适量为止,还要食物多样,注重饮食合理搭配。
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表示,食品药品谣言不仅损害国家形象、阻碍产业发展,还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对食品药品谣言,要拿起科学和法律的武器进行打击,让食品药品谣言无处遁形。
据食药监总局网站消息,食药监总局今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监管,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同时,要严防食物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