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会上,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重点介绍了医改的“甘肃经验”。
据刘维忠介绍,甘肃从2013年开始的大病调查和干预,并进行疾病谱排序,目标是将医改思路从“改医院”拓展到“减病人、促健康”。
“注意关口前移,强调预防,对一些疾病进行筛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是非常值得推广的经验。”这是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对甘肃医改的评价。
自2009年起,医改已经进行了超过7年,目标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6年,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各地也根据自身医改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医改的深化发展。
强调疾病筛查排序
无论是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还是推进合理有序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均反映出我国医疗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尽管投入了大量公共财政,“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4月12日,国家卫计委例行发布会邀请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介绍甘肃特色的医改经验。
在刘维忠看来,尽管医疗不适合市场化,医疗服务与病人需求之间仍然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如果不减少病人,只改革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因此,甘肃医改的思路突出“减少病人”的目标。医改措施均围绕此目标展开。
首先,甘肃加强疾病筛查工作。
据介绍,甘肃卫计委在疾病筛查上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从2013年开始的大病调查和干预。这项工作的内容,是以一年为一个周期,选择患病人数多、看病负担重的五种疾病,组织专家调查患病原因和干预方法。调查完成后的第二年,则在省内发动群众干预这五种疾病。
甘肃省2013年调查得到的五种大病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白血病。甘肃省内五种疾病患者数超过1300万。
“这1300多万患病人群解决了,‘看病难’就解决了”,刘维忠说。
第二件是疾病谱排序。甘肃省的疾病谱排序,就是借助甘肃特有的疾病谱排序软件,将全省每个月的疾病排序。再在疾病谱的基础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据刘维忠介绍,甘肃正是凭借疾病谱排序工作,成为全国第一个发现“三鹿奶粉问题”的省份。“我们的调查人员分析疾病谱,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过去没有这么多小儿肾结石,就疑问为什么突然增多。”
“三鹿奶粉”事件后,甘肃又借此发现两例儿童食品和奶粉的汞超标。因为发现迅速,上报及时,涉案商品及时下架,避免了食品安全事故,减少了儿童死亡。
中医药治疗100%报销
此外,甘肃大力推广中医药。
“中医便宜,因为没有检查费。西医一项检查可能需要2000块检查费,治疗之前,就要先花费。” 刘维忠说,虽然看起来西医的诊疗费要高于中医,但实际上,西医的诊疗费里还包括了耗材费,患者花了更多的钱,可医生和医院得到的利润反而更低。
此外,西医诊疗的住院环节中,在身体感受到舒适以前,患者不愿意出院,导致医院床位周转率低,效益下降。而中医诊疗就能避免患者不愿意出院的问题,进而提升医院的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医院效益双赢。
为了引导甘肃城乡居民使用中医药,甘肃的中医药实现了100%报销。
“100%报销就是使一般使用的中医药进入医保报销目录。”刘维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医保的100%报销首先在凉州区试点,一天只报销几例病人,“后来发现根本没问题,就完全放开了。因为住院的人少了,门诊100%报销,住院的人就少了。这样就能降低检查费,西药费,整体的医疗费用就节约了。”
此外,甘肃通过中医健康教育,将对中医药的倚重延伸到了预防。
在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上,甘肃推出“村级三件事”。首先是设立50面医药文化墙,推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常见病、大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此外,甘肃借助基层村医,组织农民交流学习慢性病管理方法。第三,通过招标,为400万农民发放“保健箱”,并针对“保健箱”的使用挨家挨户做入户培训。
被访患者对医改政策支持率为91.7%,82.2%的被访患者认为,医改政策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
但仍然存在公立医院改革没有全覆盖,部分公立医院没有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等问题。
实施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破除逐利创收的旧体制,突出公益性导向,才能让患者、医院、医生受益,让财政和医保可持续,让改革赢得民心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今年需要抓好的70项重点工作任务,引发社会关注。
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宋其超今日表示,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我们今年安排的是14044亿元,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的4.4倍,比2016年同口径支出增长5.1%。加大绩效考核力度,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的省份,提高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效益。
医保报销问题一直都是患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异地就医时的报销问题。据了解,自从医保异地就医系统上线之后已经有不少的医院开通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如今北京医改新政策已经实施一周多了,那么药品下降之后质量会不会也随着下降呢?
医疗界人士认为,医改遵循先易后难、先基层后中心、先农村后城市的办法逐步推行,多数地区已具备了较好改革基础,医改红利不断释放。
去年,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实施办法》,对公立医院药品实行分类采购,减少药品配送流通环节,切实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焦作市医改办常务副主任宁继学说:“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将全段看病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10%至15%,个人负担降到25%以下,对困难群众来说是雪中送炭。随着“互联网+健康医疗”风生水起,网上挂号、远程会诊、手机查询、移动支付等日益普及,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
近日,随着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出炉,2016年河南医改的几件大事儿算是敲定了。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解释,所谓“临床路径”,就是对一些常见病采取“一口价”管理,让患者就医避免过度治疗。
日前,《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方案明确所有在京公立医院实施医药分开,到2017年底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2012年,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公立医院试点医药分开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同时设立医事服务费,由医保实时补偿。
3月5日听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刚刚走上人民大会堂里的部长通道,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就被采访两会的记者团团围住。李斌认为,通过远程医疗解决基层看疑难病症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大力推广的缓解看病难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于清除盘根错节的“硬骨头”,使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顽疾在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中得以破解,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日前,卧龙区安皋镇安皋村村民孙秀荣家属高兴地领到了24万多元的新农合补助款。2015年我市大力实施医改新政以来,全市受益居民达千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