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科考人员发现的洞穴动物(3月2日摄)。
天坑底部发现地下水(3月3日摄)。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3月6日电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透露,来自中国、法国的科考专家近日围绕东兰的地质资源开展了首次联合科考活动,探测地下洞穴长度达16.5公里,发现一座深度超过400米的天坑,为国内罕见。
此次中法联合科考队队长、法国洞穴探险联盟协会秘书长让·波塔西介绍说,历时8天,中法科考人员联合对东兰县境内的武篆镇、泗孟乡、兰木乡等地的12个洞穴(天坑)进行了科学探险活动。
科考探险队发现,东兰县的地下洞穴不仅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河资源丰富,一些洞穴相通形成廊道景观,洞穴内还不乏造型各异的钟乳石、流水、瀑布、湖泊等。科考人员在泗孟田园风光景区周边还发现了天坑群,其中一个天坑深度约420米,为国内罕见。
在探险过程中,科考人员发现了蝙蝠、百花蛇、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紫色金线鲃以及不知名的多脊柱动物和花朵等动植物,并且首次在广西境内发现洞穴生物布甲。科考专家称初步探险即发现东兰地质资源十分丰富,随后还将把探险发现的不知名物种的图片,交给动植物专家进行科学鉴定。
东(兰)巴(马)凤(山)金三角是世界著名的长寿地带,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理环境不仅是本区域重要的长寿密码,还造就了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神农架里有神秘的传闻,有秀美的山水,有 清新(攻略) 的空气,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去探秘。不久前,“神农架及 长江(攻略) 流域生态考察队”二十多名考察队员经过了面试、课题展示、体能测验等多个关卡后,终于走进神秘的神农架。他们在 武汉大学(攻略)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胡鸿兴教授的带领下,来到 神农架林区(酒店) 的阳日镇、燕子垭、大九湖等区域,美景与科考项目的艰难与趣味,如卷轴一般在他们面前一一打开。
“雪龙”船自7月22日14时加入编队进入东北航道以来,先后通过了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和喀拉海,在该航道的航程达到1426海里,预计于8月1日抵达巴伦支海,8月2日到达大西洋扇区的作业区。
当日,圆满完成既定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并首次实现环北冰洋航行的“雪龙”号科考船停靠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本次考察于7月20日出发,总航程20590海里。
据“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网站4月29日报道,俄罗斯可能与中国合作,共同在月球上建造科学考察站。俄罗斯航天局局长伊戈尔 科马洛夫(Igor Komarov)上周也表示,俄罗斯计划于2025年开展载人绕月任务,并补充说该国宇航员应为2029年登陆月球做好准备。
中国国家海洋局9日发布消息称,“雪龙”船成功破冰脱困后,已顺利返回原计划航道,继续进行环南极大陆航行。但此前因施救及被困共延误12天船时,航行计划受到较大影响,部分考察计划调整建议已上报国家海洋局。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刚刚结束的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多个科考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初步确定了南极新建考察站的位置。南极考察站的建设极大提升了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综合实力,使我国开始步入南极科考强国之列。
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综合科学考察船继续在北纬6度南沙海区由西向东航行,开展南海海洋横向断面观测站点的海上科考作业。据悉,完成东经113度南海海洋纵向断面科考作业后,“实验3”号将转向西航行,完成因台风影响而留下的北纬18度横向断面3个大面观测站的科考工作,最后返航广州。
当地时间20日晚,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离开冰岛第二大城市阿克雷里港,结束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也是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访问北极国家。
来自中国、法国的科考专家近日围绕东兰的地质资源开展了首次联合科考活动,探测地下洞穴长度达16.5公里,发现一座深度超过400米的天坑,为国内罕见。
6月30日,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厅组织的一支野生动物科考队伍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距离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
6月8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江苏江阴的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顺利安装至母船“向阳红09”。“向阳红09”船将于6月10日载“蛟龙号”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执行今年首个实验性应用航次,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等科考研究。
记者梁艳燕 冯宙锋 通讯员区竞志 寒假期间,华师附中17位中学生远赴南极开展了为期18天科学考察冬令营活动,团费人均15万元。17位学生多次登陆南极岛屿、南极大陆,按照事先拟开展的研究课题,通过测试、拍照、采样、访谈等记录形式,进行了各种生动活泼的科学体验和考察活动。
想到南极内陆,似乎这里注定就是英国探险家罗伯特· 斯科特口中“糟糕的地方”,酷寒、狂风、紫外线、雪盲症……
经过8天航行,“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于10日下午15时30分抵达白令海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预定站点,开始了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之行首个调查站位的观测与取样。
根据韩媒的报道,韩国从2007年开始在可居岛以西47公里处的水下暗礁“可居礁”上修建海洋科考基地,在2年内投入100亿韩元修建了所谓的“可居礁海洋科学基地”。辽宁社科院朝韩研究中心主任吕超3日告诉《环球时报》,韩国在水下暗礁上频频搞一些小动作是怀有一种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