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倡“清明”

2012-04-02 08:46 来源:河南日报

  3月31日,郑州市许多学生来到郑州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河南日报记者 王 铮 摄

  清明节前夕,邓州市公安局民警到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悼念烈士。 张书勇 摄

  又到一年清明时,青草绽绿,万木吐翠,很多人或已做好了祭祖扫墓的准备,诚心托付一份敬意和哀思,或已做好了携妻将子外出春游的计划,好好体味一番春天的清新和煦,只为在这个传承了二千五百多年的节日中,以“清明”之心,做“清明”之事。

  清明节首先是个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表孝心,念恩情,在哀思缅怀中慎终追远,在深切回望中展望未来,既是对传统的承继,也是对当下的珍惜。这种“追远”,不光是为了“民德归厚”,也是为了获取面向未来的力量,寻找继续前行的起点。这种仪式,也成为个体认同和时空存续的纽带。

  当然,“慎终追远”并非泥古不化,而是借此提醒人们去思考生命、亲近自然。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其活动内容不止于扫墓,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活动,以表达对生命的关爱,对环境的呵护。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但是,每到清明节,往往就会出现“雷人祭品”、“铺张攀比”等“民德不厚”之举,也会发生随地焚香烧纸、过度燃放鞭炮等容易造成火灾隐患、污染环境的现象,背离了“清明”的本意。在提倡节约、环保、低碳的今天,不妨少一些陋习,多一些时尚,过一个文明节约、环境友好的清明节。

  苏轼诗云:“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过一个“清明”的清明节,人人有责,尤其是各级党政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像“东栏一株雪”的梨花那样,清淡明智,不被名利所羁,不为魅惑所诱,以“清明”之人做“清明”之事。既要做“告别陋习,文明祭祀”的榜样,更要杜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乱象;既要过节时“清明”,更要时时处处“清明”,让“清明”之风吹遍中原大地。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