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村民6年修山路5公里被称愚公(图)

2012-05-03 18:18 来源:云南网

  4位村民的精神令人敬佩 龙宇丹 摄

  4位村民的精神令人敬佩 龙宇丹 摄

  4双给力的手

  6年,4个人,花费10万元,终于修通了5公里的山路。这条路的一头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乡肖家塘村,另一头通往山下。正是4位当代愚公——姚仕斌、侯寿高、邓招财、姚光金坚持“搬家不如搬石头”的信念,在乱石丛中为自己也为后代修了一条路。

  这是一条艰辛路,一条回家路,更是一条希望路。

  一份坚守 全村12户人家搬走了8户

  肖家塘村位于西畴县城以西10公里处。4月26日,我们在晨曦中出发了。虽然只有10公里,开车加步行却花了两个多小时。

  西畴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喀斯特地貌占了全县3/4。该县西洒镇石夹牛村通往鸡街乡肖家塘村的路上,越野车走到一半时,因为山形奇险且到处都是凸凹不平的石块,我们放弃车行,徒步向肖家塘村进发。行至距离村子两公里的地方,豁然出现了一条铺满碎石的路,这是一条刚刚铺好的路——石头犹见锋芒,路边没有小草。

  59岁的姚仕斌慢悠悠地走过来。他是肖家塘村的村长,是倡议修路者,也是修路者之一。“搬家不如搬石头,祖辈生活的地方,怎么舍得搬呢?”老人提起6年修路的漫长艰辛,重复着这句话。

  6年前或更早,肖家塘村有12户人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后来,8户人家陆续搬离,到山外讨生活,仅剩下侯寿高、姚仕斌、邓招财和姚光金4户人家。

  “村里人多时,劳力可以分着干。”4个修路者中,34岁的侯寿高最年轻。小时候,他习惯了在根本没有路的乱石中穿行,但这种习惯在他成年后被村里年轻人的陆续外出所打破。

  “当时吃不起大米,把猪抬下去卖了换米吃,还要买化肥。”而“化肥一般是40公斤一袋,年轻人可以一次扛一袋,老人要一人扛半袋”。

  “人少了,生活也越来越难维持了。”过去是靠更多“肩膀”去完成的这项集体工作,“肩膀”少了之后,侯寿高发现,“卖一头猪都找不到人抬出去”,村里也仅剩下了4户人,侯寿高成了村里唯一的壮劳力。

  2006年,村民陆续搬走了,姚仕斌不想看着种了几辈子的土地荒了,“搬家不如搬石头!修路!”姚仕斌当即拍板开山凿石、修路筑道。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