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新闻

2017-05-04  第 369 期 映象新闻出品

豫东农业大县遇干旱 红会博爱项目送甘泉

 

 

  映象网快讯(记者 何叶)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冯庄乡于庄村和西黎岗村里,分别矗立着一块铭碑,上面镌刻着暖暖的红十字标识,碑文上铭记着“人道 博爱 奉献 ”的红十字会绚丽业绩,在这两块丰碑背后也写下了许多红十字会人的无语赞歌。

  农业大县遇旱灾,庄稼大面积减产

  通许县地处豫东平原,总面积767平方公里,是一个拥有67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耕田种地、自给自足。但是,一场罕见的旱灾让两个村庄几近绝收。

  2013年,通许大旱,持续少雨的天气,让原本长势良好的庄稼大面积减产。

  河沟断流、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灌溉机井抽不出水、田地干裂、玉米叶子枯黄,秸杆长得只有拇指那么粗,更别说结玉米棒子了,花生也是大面积枯萎。焦黄的是农作物,焦虑的却是十几万农民的心。

  就在父老乡亲面对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奈无助时,一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项目“从天而降”,河南省红十字会在要通许县实施“博爱家园·社区为本”项目。

  这一项目可谓让久旱的通许县逢见甘霖,村民们怀着好奇又期待的心情听工作人员讲解这个项目。

  “博爱家园·社区为本”项目是省红十字会争取香港红十字会援建的项目,项目分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主要做工程,办实事;软件是搞培训,提升素质。

  “博爱”项目送甘泉,42眼机井浇出希望田野

  得知通许县是受灾县之后,红十字会就把项目落户到了灾情最严重的冯庄乡于庄村和西黎岗村。

  项目落成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和香港红十字会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深入通许县灾情最重的地方,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备灾减灾工作,及时开展减灾教育活动和减灾工程修建,拉开了通许大地人道主义援助,红十字会情系灾困的温情序幕。

  2014年10月19日,经过招投标,农田灌溉井项目正式启动,农田灌溉井建设经历定井位、钻机定位、泥浆配置、成孔、清孔、井管安装、回填砾料、井管外封闭、洗井、制作井台井盖10个施工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通许县红会派专人协助项目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全过程,严把工程质量关。

  经过48天的共同努力,42眼农田灌溉井工程全部竣工,42套灌溉设备全部配齐。

  2014年12月,天寒地冻,数九寒天,香港红十字会及省、市红十字会评估组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评估组成员冒着刺骨的寒风奔波在田间地头,逐个查看项目井建设情况,并叮嘱村委会要盖好井盖,做好醒目提示,确保村民和孩子的安全工作,并深入农户了解查看潜水泵保管和使用情况。

  2015年7月,历经两年的“博爱家园”减灾项目软件硬件工程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让两村的村民解决了1200余亩农田灌溉困难的问题,一片希望的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清冽的井水喷涌的那一刻,朴实的乡亲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1200余亩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水的滋养,农作物长势喜人,村野乡间一派丰收景象,广袤的平原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

  灌溉井投入使用后,2015年小麦亩产1100斤,比2013年亩产增产近400斤;大蒜亩产2800斤,比2013年亩产增产1000斤,丰收的农田里飘荡着村民爽朗的笑声,欢乐的农家院洋溢着乡亲幸福的笑脸。

  项目援助“软硬兼施”,2200人次接受专业培训

  除了硬件设施援助,“博爱家园·社区为本”项目还包含了对村民防灾避险、现场自救、交通安全、种植养殖等知识的培训。

  2014年7至12月,工作组顶酷暑、冒寒风,奔走在乡村小路,对两个村展开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

  培训开始时正值三伏天,村委培训教室没有空调,能降温的只有村民抬来的呼呼作响的两台大风扇,讲课老师的衣服被汗水浸透。

  6个月的培训中,工作组带领乡亲们制作宣传栏6个,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内容涵盖了防灾避险、现场自救、交通安全、种植养殖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组织村民开展“爱我家园”清洁活动4期,清扫垃圾1.5吨;消防模拟演练2场,放映电影4场;举办红十字青少年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活动2场;发放急救包、盆、桶等减灾用品和生活用品1200件;发放减灾设备21套。

  通许县村民积极地参与学习、热烈的讨论,两村培训普及率达到70%,总受益2200余人次,还吸引了邻村村民争相前来观摩。

  为表达心中的感恩,通许县两个村的父老乡亲们用最拙朴的方式以碑铭文,让子孙后代都铭记心怀百姓的人道情怀,铭记香港红十字会的爱心善举,铭记红十字会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