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沪港通、深港通相继落地后,股票指数研究和分析公司——摩根士丹利于日前宣布,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据MSCI预测,初期将带来170-180亿美元资金流入。
多位财经界人士表示,近年来证监会在完善外资机构投资A股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等方面作出巨大努力,此次纳入MSCI对于A股国际化、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四度闯关背后的努力
A股闯关MSCI可谓“一波四折”,在这过程中不难看出监管层的努力。2013年6月,MSCI启动了首次对于将A股市场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审议。尽管全球投资者均期待作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的A股能纳入MSCI指数,但由于QFII/RQFII额度分配限制等原因,2014年A股首次闯关MSCI未能如愿。
随后两年,A股均争取纳入MSCI,但除了QFII/RQFII额度分配问题未能完全解决外,MSCI对于资本流动限制、自愿停牌制度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A股前三次冲击MSCI均以失败告终。
“A股第四次闯关MSCI最终成功,与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密不可分”,一位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一方面证监会将深沪港通纳入外资机构投资A股的通道,解决了QFII/RQFII额度分配限制问题,另一方面证监会和有关部门包括外管局等努力推动资本管制放松,并出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为A股纳入MSCI扫除主要障碍。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做客央视《财经评论》透露,他指挥交易所在前线与MSCI谈判,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更亲自指导,部分棘手问题汇报国务院。央行行长周小川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积极帮助。由此可见,监管层从上至下全力推动,无疑是A股成功闯关MSCI的关键。
国际化推动资本市场改革
在多位投行人士看来,目前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重要性不断提升,中国GDP约占全球市场的15%,沪深两市市值也占全球市值15%,全球投资者不可能放弃如此重要的市场,A股的国际化进程势不可挡,这也代表了国内资本市场监管获得国际投资者的认可。
“自2002年正式实施QFII政策,到随后的沪港通、深港通到MSCI,以及研究中的沪伦通,监管部门始终推动A股朝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前进,吸引境外投资者源源不断进入,这也是A股能快速发展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的重要原因”,上述分析师认为,未来A股在国际上的地位还将不断提高,并有望成为与美股并列的全球最大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A股监管水平也在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接轨。一位投行人士认为,证监会近年来通过打击炒壳及操纵市场、规范大股东减持、强化稽查执法力度、鼓励分红等措施,让国内上市公司管治更规范,质量不断提升,给予投资者良好回报。
“正如刘士余的‘珍珠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珍珠”,在他看来,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格力电器(000651.SZ)、中国神华(601088.SH)这样的优质蓝筹,响应证监会号召高比例分红,让投资者获得良好的现金回报。高品质的“珍珠”越来越多,才能吸引更多外资机构持续进入,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增添更多动力。
随着需求侧管理的逐步改善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领域稳定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加速积聚。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健康、更可持续,这一波“中国经济崩溃论”同样难逃崩溃的命运。
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发展为世界增添了信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近两天,中外经济智囊们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集体为中国经济把了一次脉。把脉的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趋稳,“L”型增长有望进入下半程,从“降速”阶段转向“提质”阶段。
中国积极推动多双边投资贸易体系,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全球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为增强全球经济增长包容性作出新贡献。
在由国务院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三大结构性的失衡。
随着“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双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明显上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柔性将进一步增强。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阴晴不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稳健前行。海外专家普遍认为,转型升级、万众创新、开放包容正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兼具活力、进取而又共赢的“源代码”。
在3月6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经济增长和民间投资的关系成为耐人寻味的话题。
只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仍将是世界经济最强劲的“发动机”。
2016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0.8%,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5和4.8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已经接近底部,但接近底部和实际触底并不完全相同,今后如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得当,供给侧改革取得实质进展,中国经济触底是大概率事件。触底实际上是找到一个中速增长的均衡点。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稳定,主要有六大新的增长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可谓“风景这边独好”。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因素造成的,投资拉动不可持续,因为4万亿的教训就在眼前,继续靠投资拉动会造成债务过量累积,以及大量产能过剩(刚刚闭幕的中美战略对话会议上,中国产能过剩竟成了国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