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大运会
第28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进入收官阶段,明晚就将在韩国光州市落幕。由于恰逢MERS侵袭,本届大运会不少名将缺席,竞技水平也无法与奥运会、亚运会相媲美,一系列不利因素都决定了本届大运会已沦为“鸡肋”。
事实上,在奥运会、亚运会、东亚运动会、青运会乃至国内的全运会轮番上演之下,大运会这样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越发尴尬,赛事关注度下降较为明显。
大运会曾是“小奥运会”
如今更像是一次聚会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原本有“小奥运会”之称,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与毕业不超过2年的大学生参加。
上世纪,世界大运会的竞技水平相当高,有许多奥运明星最初都是在大运会上崭露头角的,比如田径名宿迈克尔·约翰逊、迈克尔·鲍威尔,NBA名宿拉里·伯德、查尔斯·巴克利等都曾出现在世界大运会的赛场上。
随着体育职业化和商业化的推进,世界大运会逐渐让职业运动员“食之无味”,竞技水平也逐渐下降。职业体育领域的青年赛事吸引了大批高水平运动员离开大学赛场,加上青奥会诞生,21世纪以来的大运会,只能定位于“大学生们自己的体育盛会”,它的“聚会”性质远高于竞技追求。
前几年,大运会的规模几乎与奥运会相当。2011年深圳大运会有24个大项,2013年喀山大运会有27个大项,本届光州大运会却仅有13个必选项目和8个自选项目,项目的竞技水准根本无法与奥运会相媲美,也缺乏青奥会那样更加吸引年轻人的新兴项目。
本届光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甚至没有提出任何金牌目标与成绩指标,只要求运动员“展示中国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
不巧的是,受到MERS疫情影响,本届光州大运会的实际参与人数不到9000人,朝鲜没有派代表团参赛,俄罗斯等国家也缩减了代表团人数,韩国本地居民也出于对疫情的恐惧,取消了到现场观看本届大运会赛事的计划,不少场馆上座率都不高。
在关注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光州大运会将宣传重点,放到了他们引以为傲的韩星身上,本届光州大运会的宣传大使,就是韩国女子组合missA的成员裴智秀。
“烧钱办赛”模式走到尽头多个国家放弃赛事主办权
综合运动会生存最重要的一点是得到政府支持,因为承办赛事需要的所有硬件、软件设施,人力、财力都是耗费巨大的。
2001年之后,因为新兴国家和地区对大运会、大冬会的热情追捧,以致承办费逐年增加,其中大运会的承办费从最初的300万美元,上涨到2000万欧元,大冬会的承办费也上涨到300万欧元。
越来越高的办赛标准,对于大运会或大冬会的后续承办城市形成了严峻挑战。再加上2008年之后,全球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日渐显现,无论是新兴国家还是传统的经济强国,都不可能再不计成本地办赛。
从2011年大邱田径世锦赛,到2014年仁川亚运会,到今年的光州大运会,再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韩国人近年来对大型赛会情有独钟,与此同时也在大幅压缩办赛成本。2011年大邱田径世锦赛,韩国国内媒体都吐槽组委会没有在媒体工作间提供饮用水。去年的仁川亚运会期间,摆渡班车排班严重不足,场馆与运动员村、媒体村距离太远,运动员甚至因路途费时太多而难以安排赛前训练。
本届光州大运会的预算总花费为6172亿韩元(约合5.6亿美元),所需的69处场馆设施中只有3处为新建,1处扩建,另外65处场馆均为翻新或改建既有设施,运动员村也是重建市区内旧公寓小区。
由于无法承受举办大运会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已经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放弃2019年夏季大运会的举办权。越南也在取得2019年亚运会的主办权后,突然宣布放弃主办这一赛事。去年年底,韩国媒体报道称,因为场馆建设给平昌当地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导致筹备工作大幅延缓,韩国也很放弃平昌冬奥会主办权的想法。
主办综合性大型运动会,曾被视为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但现在,随着办赛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大型运动会的“烧钱办赛”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正在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
同质化严重投入程度下降大型赛事影响力正在贬值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锡尧表示,赛事举办成本越来越高,确实是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放弃主办大型综合性赛事的主要原因。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涉及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及场馆建设成本巨大,各类大型活动所需的交通运输和社会秩序管理等也会大大增加赛事的成本。”陈锡尧说,“现在大型运动会的排场越来越大,每一届更好一些,所以投入不断增加。2002年釜山亚运会投入仅为3亿美元,2006年多哈亚运会的投入已经达到28亿美元。”
他表示,作为一种在全世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社会经济活动,大型体育赛事曾经是不少国家与地区追逐的目标。举办大型赛事是开展城市营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大型赛事也是一把双刃剑。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为获取承办权而层层加码,造成了举办成本日趋见涨,往往令承办方入不敷出。
单从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来看,世界上已经有了非常成熟、影响力和关注度都相当可观的奥运会,在各单项协会的努力下,足球世界杯、篮球世界杯、田径世锦赛等单项赛事的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足球、篮球、网球、F1等,甚至是每年、每月、每周都有非常精彩的比赛,在世界各地上演。
在这种背景下,其他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比如亚运会、大运会、东亚运动会、青奥会、亚青会,不可避免与奥运会变得更加雷同,导致各种性质、规模不一的“小奥运会”层出不穷。不仅如此,赛事过于密集,让不少运动员缓不过劲来,对待亚运会、大运会的热情下降,部分代表团索性只派二队甚至三队参赛。有些名将即便是报名参赛,投入程度和身体条件也不够理想,导致无法出现优异成绩。
陈锡尧表示,任何一个世界大赛都是这样,第一次举办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很新鲜,会拿90%的热情去关注;到了第二次,关注度变成50%;越往后兴趣越小,收益自然也会减少,“审美疲劳是如今大型运动会的普遍状况。所以,理智地看待大型体育赛事,合理地做出申办决策,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此情况下,大运会正在求变,东亚运动会也在转变为东亚青运会,更名重生的主要功能,是对青年人进行奥林匹克价值观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在让更多年轻人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还要避免年轻人在竞赛过程中沾染上成人比赛的不良习惯。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