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深夜,差不多在刘翔发出退役声明的3个小时后,教练孙海平再度出现在了记者面前,熟悉的莘庄基地这次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每次在有刘翔新闻的节点,师傅也总是出现在这里。温度,是在采访刘翔的过程中,师傅给予最多的东西,而这位老人此时此刻似乎也有很多话要说,纷纷扰扰间,他不管不顾外界的所有眼光,只想说说这十几年他和刘翔的真正经历和心路历程。
孙海平回上海并不是因为刘翔。4日,也就是刘翔退役消息传出的当天,远在福建带队集训的孙海平倒在了最熟悉的运动场上,是毫无征兆的晕厥,而且直到现在也没有查出确切的原因。所以,回上海师傅一是想好好检查一下身体,二来,也算是给刘翔的职业生涯做个真正的总结性告别。
除了孙海平以外,的确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适合这样的角色,从1999年接手刘翔的所有训练之后,他都一直扮演一个护航者。对外发言和解释,大多出于这位老人之口。所有人都记得他在北京奥运之后那次痛哭流涕,而这,差不多也是孙海平给予这个世界,最深刻,更是最揪心的画面。
所以,总结刘翔的19年,孙海平多次用了“伟大”两个字。他说,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天才。这一点从未有人否认,即便是在纷扰争议的背后,也没有人会去质疑刘翔对中国田径做出的贡献。而孙海平也承认,退役,是刘翔现在最好的决定。
“他直到上个月29日依然在训练场上坚持,”孙海平说,“这个月月初,我接到了他退役的电话,许久都没有声音,老实讲,这一天我早就预料到了,太多的事实摆在眼前,让我不得不去正视退役的问题。对于退役,我不意外,我相信刘翔也不意外,但更多的是可惜。”
从雅典奥运会的辉煌,到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的伤退,起起伏伏间,孙海平说,他和刘翔早就看淡了很多。但事实上,让他记忆最深刻的画面并非是雅典奥运夺牌的一刻,那是巅峰,却不是真正让他动容的事情。
让孙海平真正想聊的,是2002年师徒二人第一次出国比赛,没有翻译,没有团队,两个人扛着硕大的几个背包就这样闯荡出去。“从伦敦转机去萨格勒布的时候办登记手续,柜台服务人员跟我们说,你们只有五分钟时间,赶上摆渡车的话就能上,赶不上就只能改签。”当时的刘翔没有犹豫,一把抢过了孙海平身上的三个大包撒腿就跑,短短的几百米,他们跑得满身是汗,直到跑到登机口看到“飞机延误一小时”的信息才如释重负。这短短几百米让孙海平回忆至今,甚至超越了徒弟在跑道上问鼎的所有画面,成为师傅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没有为什么,可能当孙海平真正回忆去过去十几年的点点滴滴,这种举手投足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师徒情谊,才是让他真正珍惜的东西。同甘共苦的过去,远比之后的起伏更让他觉得平淡最真,情谊最纯。
事实上,在雅典奥运会之后发生的许多事情,已经变了味道,也赋予了师徒感情更多不可控力。“幻想”这个词,是孙海平昨夜说的最多的。他说,曾经因为“幻想”,他和刘翔在两届奥运会上心照不宣地做出了继续比赛的决定,同样的,也会因为“幻想”,他们决定在2012年伤退之后不就地退役。“我们不是不知道坚持去跑可能去面对的残酷后果,但谁的眼睛都没有X光,光凭他在平常训练中的状态,谁都无法判断出他的跟腱在当时是否能够承受大强度的训练。”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2012年说服刘翔提前退赛,有可能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他驰骋在跑道之上?”记者问。
孙海平摆了摆手,说,“我不是没有想过,但一想到2008年发生的一切,更大的恐惧笼罩了过来,退赛会怎样?不退赛又会怎样?我不敢想,唯有去跑这一条路。至少作为一名运动员,我们站在了那里。”
对于外界的恐惧,就像一把无形的大手推动着刘翔师徒朝着一个可怕的方向前进,更为骇人的是,最后的唾沫却如雨点一般地落在了他们俩的身上,对于这些,孙海平只能一笑了之。他解释说,所谓的赞助商遥控是不可能的事情,反而大多数时候赞助商是必须听从他们的安排,而不是左右他们的决定。但这样的回答在当下并不能改变一些什么,质疑刘翔的声音不会因为孙海平的这句话而停息,一切有关于他的评论,都像脱轨的列车一般,朝着危险的方向开去。
在伦敦奥运会伤退之后,孙海平曾经在刘翔的肩膀上重重拍了两下,昨夜说起那天的事情,孙海平沉默许久,太多不可控力造成了当时的局面,而作为事件主角的他俩却对此无能为力。“五味杂陈,”孙海平这样形容他当时的心情,“就像一堆调味品在心里翻了一样。”说的时候,师傅略有些哽咽,可能这便是他最不想回忆的经历。
好在,这些都会随着昨夜的冷雨一样被翻篇过去,刘翔退役已经板上钉钉,采访的时候,孙海平说,自己也到了退休的时候啦。“今年过了之后,我可能就会淡出这里。”这句话让人突然意识到,一个时代可能真的就此尘埃落定——没有刘翔,我们也可能即将失去一双寻找下一个刘翔的眼睛。
这可能是这个初春的雨夜,真正让人伤感的事情。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