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深受北京球迷喜爱的北京男篮球员,他曾是国家队中数一数二的后卫,如今37岁的张云松退役已经四年,虽然身份从球员变成了教练,但站在场边的他依然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依然是球迷熟悉的那个小云。
昨晚,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三对三男篮1/8决赛中,中国队以11比12的一分之差不敌巴西队,被挡在了八强之外。球队主教练张云松整场比赛都在场边大声指挥,那股拼劲不仅激励着球员,也感染着观众。
还年轻 喜欢被大家叫小云 与年轻队员无代沟
小云是北京球迷送给张云松的昵称,虽然这个小云已不再小,但他却不想失去“小云”这个亲切的称呼。
“现在我还不是老云,大家还可以叫我小云。”昨天赛后,张云松笑着对《法制晚报》记者说。2010年选择退役后,张云松随即拿起了教鞭,至今已有四年时间,在篮球队员面前,张云松已经算十足的大哥,但在教练员队伍中,他还是资历尚浅的少帅。
在张云松看来,年轻是做教练的短板,但同样是做教练的优势。“我和队员们沟通起来不成问题,大家都是年轻人嘛。”张云松说,作为教练员有义务及时了解队员的思想状态,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而这对他来说并没有那么难。
能有这么一位善解人意的年轻教练,队员也感觉好极了。“张指导非常随和,跟我们的沟通非常顺畅。他总是尽量让我们放松,不要有太多压力,赛前赛后跟我们的交流都非常多。”昨天比赛后,队员付磊对记者说,“虽然这场比赛输了会稍微有些遗憾,但张指导对我们这次青奥会的表现肯定非常满意。”
队员完全猜中了张指导的心思,在赛后点评队员的表现时,他的确表示非常满意。“从整个比赛来说真的非常满意,包括今天这场。本次青奥会没有成绩的压力,最重要的在于展示自己。虽然输了,但大家在场上非常得拼,把中国年轻人拼搏的劲头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出来。”
至于输球的原因,小云认为球员们的国际比赛经验还有所欠缺,“他们此前并没有参加过国际大赛,这个比赛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所以临场应变还不够好,进入淘汰赛身体接触更多,裁判的尺度更紧。有些动作小组赛做可能没事,但到了淘汰赛就不行。还需要比赛经验的累积。”
还要拼 指挥比赛喊破喉咙 吃掉四盒润喉片
当球员时,张云松就是训练刻苦、球风凌厉的“拼命三郎”,做了教练员,小云的风格一点儿没变。
按照三对三篮球赛的比赛规则,教练员不允许坐在场边指导,只能坐在看台上。这样一来,教练想给场上队员指导,只能通过高声呼喊来实现。而在众多教练之中,小云绝对是喊得最拼命的一个。
昨晚的比赛中,中国队一度陷入犯规泥潭,三对三篮球赛全场只有十分钟,给对手过多的罚球机会,无异于宣判自己的死刑。看台上的张云松见状立刻起身,冲着场上拼命大喊:“不要犯规!注意篮板!”
在现场音乐和观众们的助威声中,小云必须扯着嗓子喊,才能确保球员们能听清自己的指令。从小组赛一路喊到淘汰赛,小云早已喊破了喉咙,光润喉片就已经吃掉了四盒。
说起自己的这股拼劲儿,张云松平淡地说,“既然做这个行业,你想做好,不管是当球员还是当教练,都需要这样。我希望把自己知道的、能够想到的都告诉队员。一起去争取每一场比赛的胜利。”
还有梦 做人一贯顺其自然 回京带好青年队
尽管张云松自认还是个年轻人,但和这批青奥会队员之间也有着20岁的年龄差距,张云松希望自己不光能教会他们打球,更要教会他们更多篮球之外的东西。
“打球首先要有思想,包括跟文化程度也有很大关系。因为有了这些东西后,对球场的一些东西才能去理解。所以我一直告诉队员,想学会打球,必须要先学会做人。”张云松说,希望自己的球员能够多学些文化知识,这对他们打球和以后的人生都会有很大帮助。
当球员时的张云松始终本分、踏实,他直言自己从未设立过不切实际的目标,只是做到最好的自己,进入国家队,甚至站上奥运会的赛场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对于自己的执教之路,张云松希望也能像当球员时一样顺其自然。
“当教练员也一样,我每天需要做的就是把这支队伍带好,尽可能地用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挖掘队员的潜力,把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这就是我的目标。”小云说,自己带队征战青奥会的任务已经结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回到北京,带好北京青年队。
在张云松的球员生涯中,不曾问鼎过联赛冠军。而最近几个赛季,北京男篮成绩突飞猛进。在外人眼中,张云松可以争取未来进入一队,以教练的身份实现冠军梦,但张云松说自己虽然还有梦想,但并没有奢望那么多,“我现在就是回去好好带好北京青年队。(是否升一队)这个根据组织需要,我不会多想”。(记者 张岩)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