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修是青岛队的铁杆粉丝
头顶“青岛加油”的纸“高帽”,身穿蓝色碎花短袖,他从看台东侧到西侧,从西侧到东侧,带领各处球迷为青岛双星队呐喊助威,他根据每场比赛特点制作不同的标语……
他就是宋文修,CBA联赛青岛队主场年近八旬的球迷。从他的穿着打扮到看台上的激情四射,人们觉得这个老头有些“疯癫”,但在他本人眼里这是一位老人对生命的热爱。
“每场比赛就像一个潮汐”
记者4日来到宋文修家中,客厅里摆的全是他为青岛队主场制作的标语纸牌,有的写着“双星加油”,有的画了两个大红五角星、中间写着“青岛必胜”。“这个‘球迷盼开一壶’的牌子是青岛队12连败时我写的,果然这场青岛队就‘开壶’了,”宋文修说。
看到记者来采访,宋文修又穿上了他在看比赛时穿的那件蓝色碎花短袖,这是2005年青岛啤酒节的文化衫。“这上面有大海、蓝天、海鸥、栈桥、小青岛和五四广场,代表了青岛,所以我每场球都穿着它为青岛队加油,”他说。
“我就是看球时兴奋,每场比赛就像一个潮汐,慢慢到了高潮,我就特别兴奋,就不像我自己了。比赛结束了,潮水落下来,我又是一个好爷爷,”宋文修说。
从2006年青岛队参加全国男子篮球联赛时,宋文修就开始关注它,为球队加油。除了家里有事和生病,几乎场场不落。他的衣柜门上贴着一张青岛队本赛季的赛程。
“球迷呐喊就是战争中群众的支持”
随着老伴离世,从小特别喜欢体育的宋文修晚年生活显得单调很多。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现场看了中超联赛青岛中能队的一场比赛,再次点燃了他心中的体育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了铁杆球迷,并与曲波等球员和俱乐部负责人成了好朋友。
现在不管是去中超还是CBA看球,宋文修从来不用门票。“保安都认识我,因为他们知道宋大爷是来为球队加油的!”他说。
宋文修将比赛的成败总结为三大要素:球员斗志、教练指挥和球迷支持。“球迷的加油声就像打仗时群众的支持一样,战士在一线打仗,看到群众把米、面、鞋都送来了,肯定感动,肯定一个劲往上冲。打球跟打仗一样,看到球迷热情这么高,球员肯定动力大,能打好球,”他说。
“有人问我喊一晚上累不累,要是赢球了我就不累。因为心里高兴,我这一晚上没有白出力,汗流得有价值,”宋文修说,“但要是输了,心情就肯定差,所有辛苦都付诸东流了。”
但对于比赛的成败宋文修并不会纠结太久,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场输了并不意味着下一场也要输,我就等着下一场继续去加油。”
“要想活就得动”
宋文修不仅热衷于篮球和足球,环球帆船赛、北京奥运会青岛清理浒苔、上街用老照片介绍青岛老房子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生活就得多姿多彩,特别是到了老年,吃海参鲍鱼不一定长寿,但一定得多活动、多用脑才能长寿,”宋文修说。
“看体育比赛,来回比赛的路上、呐喊加油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关心球队的战绩和升降级是锻炼自己的脑力。另外,看体育比赛能让人心情好,能消气,不容易生病,因为病的根源都是‘气’,”宋文修说。
每天,宋文修有一项必修课就是去不远处的小广场跳沙球舞,他说着便拿出两个红色的沙球和一个小音箱给记者看。音乐一动他禁不住就跳了起来,闭着眼睛,随着节奏甩动沙球沙沙作响,十分陶醉,有几分在赛场上加油的神情。一曲节奏明快的音乐结束,他又换上一首舒缓的音乐在厨房和客厅跳了起来。
“生活,生活,生下来就是为了活动;活动,活动,要想活就得动,”宋文修这样总结他的人生哲理。(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