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嘟——集合!”哨声响起,彭玲走向学生们准备上课。
秋高气爽,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初二年级的学生在金秋的阳光下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堂室外体育课。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带着开心的笑容,因为站在队列一侧给她们上课的体育老师彭玲,刚刚执法过伦敦奥运会女篮决赛,孩子们期待着彭老师讲讲奥运会的见闻和趣事。
“教体育课是我的正差”
站在孩子们身边,彭玲穿着那身她引以为豪的裁判员训练服,胸前的伦敦奥运会会徽和裤子上的“London2012”标志引人注目。
“我一共执法了7场奥运会比赛,那段经历是宝贵而美好的。”彭玲说。伦敦奥运会前,国际篮联让中国篮协推荐裁判参与奥运会执法工作。有11年国际执法经验的彭玲最终被国际篮联选中,她成为中国唯一一名执法奥运会女篮决赛的女裁判。
执法奥运会的经历,让彭玲从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开学第一天,就有学生拿着刊载她吹罚奥运决赛报道的报纸到办公室问她:“老师,这是您吗?”得到答案后,学生兴奋地说:“彭老师你太给力了,我跟好多朋友说这是我的老师,他们都不信呢。”
同事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很是吃惊。而彭玲仍一如既往地工作、生活,“我的职业是体育老师,当裁判只是业余爱好,或者说兼职吧。”
办公室墙上贴着的课程表清晰标注着她一周要上的8节体育课,她说这才是她的“正差”。在来到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前,她曾在北京21中任教多年。这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篮球专项的女老师,上学时从未想过未来的某一天自己能与奥运会产生任何交集,而一次偶然的受伤,却让她与哨结缘,并就此开始了裁判生涯。
“业余时间都在吹比赛”
从办公桌的抽屉里,彭玲翻出几张上大学时的照片,是她和同学一起练球的身影。她曾在大二时受伤,老师就让她帮着同学们吹队内比赛,而这位曾经以速度见长的小前锋,逐渐变成了铁面无私的球场法官。
彭玲说,在场上打球和当裁判吹比赛有很大不同,前者需要激情、拼劲,后者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随着比赛吹得越来越多,她逐渐迷上了那种置身事外却又掌控全局的感觉。就这样,她从毕业时的一级裁判,一路晋升为国家A级,并在2001年成为国际级裁判。
“那时候吹比赛很上瘾。”回想起那段经历,彭玲觉得既艰苦又珍贵。那时她还在21中任教,她下了课经常骑着自行车从东城一路蹬到海淀、丰台、石景山去吹比赛,有时候路上就得花费1个多小时。好多学校都没有篮球馆,比赛都在室外,她经常是顶着烈日,就着风沙吹比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