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天气下,街头一男子也受不了毒辣的太阳,撑起了遮阳伞
河南商报记者 唐韬/摄
河南商报记者 高云
三伏天今天抵达。长达40天的伏天,光是想想就觉得很难熬。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这样的伏天,你准备好了吗?
来历
你知道三伏天的来历吗
三伏,是我省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又闷又热,是“三伏”的标签。进入夏天,随着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热量增多,散发的热量少,热量在地表层逐渐累积起来,导致一天比一天热。而到了“三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也达到了最热。
夏至三庚便数伏,指的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我国古代用天干和地支合并来记载日期。天干共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循环使用,所以每10天就会有一个“庚日”。而“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每年都不一样(每年的天数都不是10的倍数,庚日并不是固定的日期),所以“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
而今年,恰好赶上超长的伏天,天数达到了40天。入伏的时间为7月17日,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入“末伏”,8月26日“出伏”。
温度
本周高温贯穿始终 全省最高气温36℃起
接下来,漫长的高温,和三伏天气场很合。
省气象台发布信息,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连晚上都闷热难熬的高温天来了。高温“连续剧”在本周将持续“热映”,一直延续到周日。更让人郁闷的是,这种连续高温极有可能在下周继续上演。
昨天,河南的天气很“凌乱”。截至昨天19时45分,138条天气预警连番上演,高温橙色预警、雷电黄色预警、雷暴大风蓝色预警、暴雨橙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夏季常见的天气预警几乎集齐了。
省气象台预测,今天,焦作、济源、三门峡、洛阳、南阳五地区和安阳、新乡两地区西部多云间阴天,下午到夜里局地有短时阵雨、雷阵雨;其他地区晴天间多云。全省偏南风2到3级。最低气温出现在西部山区,为21℃~23℃,最高气温36℃~38℃。
郑州天气
17日 多云转晴天 27℃~36℃
18日 多云转晴天 28℃~37℃
19日 晴天转多云 28℃~37℃
世界杯的热度散去,夏天热度燥起来。全副武装了,墨镜,防晒衣,口罩,甚至“脸基尼”,应有尽有。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不要过度熬夜,有条件一定吃早饭,尽量远离中暑。
“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所说的“苦夏”也就在此时。空调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8℃。
周二(10日),黄河以南阴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其他地区多云间阴天,并伴有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周三到周四(11日到12日),全省阴天有阵雨、雷阵雨,其中沿黄以北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8月15日,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下周我省无明显的高温天气,预计全省周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下周五到周日期间,全省将出现一次大范围、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其中黄河以南地区有大雨以上的降水。
7月13日,青岛,一家中医特色医院内,众多家长在“三伏”第一天,带着孩子赶往医院贴“三伏贴”、针灸和拔火罐,进行冬病夏治。7月13日,青岛,一家中医特色医院内,众多家长在“三伏”第一天,带着孩子赶往医院贴“三伏贴”、针灸和拔火罐,进行冬病夏治。
7月18日将迎来今年入伏第一天,接下来人们将迎来“高温、高湿、高热”的“三伏天”。今年“三伏”为30天,比去年少10天。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一年最北端,而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也达到全年中的最长。这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时间也渐渐缩短。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小暑之后就进入三伏天,所谓“三伏天”是指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
据河南省气象台昨天下午5时发布的预报,受台风“苏力”外围云系影响,今天全省阴雨为主。对此,省气象台专家在回答时表示,这种连续情况属于个例,记录中也有的年份入伏之后是持续高温天气。
入伏以来,南阳市持续高温,地面温度一度接近40℃。全市广大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不畏酷暑,依然坚守各自岗位。
“今天务必要安装调试好剩下的5组,明天煤矿就正式开工,不能耽误生产!”7月31日9时10分,河南荥阳市供电公司王河35千伏变电站,供电员工正忙着更换6千伏高压室的11组隔离开关。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由于近期的降雨,这个“三伏”开端比较凉爽。具体的主要天气过程为:18日,西部、南部阴天有阵雨、雷阵雨,局部有中到大雨;其他地区多云。
6月22日,炎炎烈日,在37度的高温下,魏都区人民法院响起嘹亮的口号,这是该院法警局为服务审判工作、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和业务素质,特意开展“夏练三伏”系列岗位练兵活动。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处暑标志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情况将出现转折,天气逐渐转凉。你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将立秋与凉爽联系在一起,然而由于纬度、海拔等的差异,各地不可能在立秋之日就同时进入秋季。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不要长期陷抑郁伤感的情绪,即使遇到不顺利之事,也应尽快排解不良情绪的困扰,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