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首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但眼前白浪翻腾的水质究竟如何?流入京津冀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的丹江水是否如肉眼所见的那般干净?“清水北上”四年间,向北方输水144亿立方米,昼夜奔腾的水流又是如何经过层层“体检”流入千家万户?近日,央广网记者跟随南水北调中线相关工作人员,一路自南往北实地走访,带你一探究竟。
防
将“大水缸”与“污”隔绝
5月29日,站在渠首大坝上向下眺望,蜿蜒的渠道两侧绿树环绕。
记者到达渠首后,在大堤处遇到一位身材削瘦、面庞黝黑的独臂老人,他叫李进群,只要看见垃圾,便会躬下腰,用火钳夹起。上前问其原因,老人的回答很直接,“防止乱丢的垃圾流入水源地内,流向北京的水,脏了,就没法喝了。”
与李进群一样,对于水源地保护的这笔账,天天与水打交道的南阳管理处水质专员何康也算得很清楚。“中线的水就像是我们自家的水缸,这天天要喝的水,怎能不保护?”所以,一旦发现威胁渠道水质的污染源,何康和他的同事们就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他向记者讲道,前一阵,一处距离渠道外侧约100米的养猪场,把废水直排入截流沟,渠道附近臭气熏天。
“巡查人员发现后,马上与蒲山镇有关部门协调。”何康说,他们反复封堵了三次,最后彻底关停了养猪场。但仅仅局限在清除外界污染源,治标不治本,是无法满足水质保护需要的。
立体交叉、电子围栏、水源保护区,中线工程确立的三道防线。中线建管局水质保护中心主任尚宇鸣告诉记者,“在中线工程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很多复杂因素对于总干渠内水源的影响。”他举例说,比如明渠段1196公里的总干渠,被设计成全线封闭立交形式。通过渡槽、倒虹吸、左岸排水等手段,让中线工程与外界河流形成了立体交叉,这样可以互不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
在前往渠首的路上,车子每行驶一段路程,记者总会见到道路两侧立有关于水质保护的温馨提示牌,及在水源保护区竖起的绿色保护网。而在其他沿线干渠两侧的电子围栏范围外,也已设置多条生态带,将水源与外界隔离。记者从南阳市政府了解到,目前,中线河南境内生态带建设基本完成,累计建成近700公里、20万亩。
毫无疑问,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如何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保证中线输水干线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非一日之功。进京的丹江水之所以澄清干净,除了生态涵养、设置三道防线外,还有人为的截污。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南阳先后关停企业800多家,关闭、取缔、搬迁的养殖户也达到1000余家,取缔了5万多个养鱼网箱。
除此之外,南阳市还划定了干渠两侧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严格水资源保护区新上项目审批先后否定了73个大中型项目选址方案,终止了62个大中型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了干渠沿线水质安全。
查
24小时监测 109项“体检”保水质
对于河流来说,水质能达到地表Ⅱ类水非常不容易。在距离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不远处,坐落着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会对库区的水质进行不间断地监测、预警、巡查。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逾144亿立方米,5300万人受益,但从此处流向京津等地的水质究竟是否完全达标?记者于5月29日上午来到在这里寻找答案。
一条长廊,将该中心的核心检测区间隔出十几间实验室,里面的检测设备在紧张地运行着。陈延彬正在和同事对库区水质进行跟踪监测。“109项监测项目中,只要有一项属于二类标准,整个水质就是二类标准。”他告诉央广网记者,为了保证库清水净,渠首周围实施了100多个小流域治理项目,其他产业也朝着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成立于2010年10月的这个中心的职能并不少,主要负责突发性事件有关环境应急调查监测和污染处置、监督管理库区的重点污染源的排污监督、污染预警等。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在陈延彬的隔壁实验室内,90后实验人员曹震正在监测水样中的有机物相关数据。“我们每月采样一次,流程时长需要三天。”曹震告诉记者,对抽样水进行检测如果出现水质异常的情况,都会第一时间上报,按照流程处理。“月初检测地表水时工作最紧张,不同项目要使用不用的试剂,每个点位的采样都需要进行精准地确认。”他说,从中心成立至今,监测的水样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
其实,对于中线工程的水质,早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便做了具体规划:保证库区及入渠水体水质严格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那么,除了建立监测应急中心外,中线工程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水质?
1个水质中心、4个实验室、13个自动监测站,是记者从中线建管局水质保护中心主任尚宇鸣口中得到的答案。“这些都是在加强中线工程日常监测网络。”他提到,这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能实现自动采样、自动监测、自动传输,监测参数自动上传到水质系统平台。
随即,从陶岔渠首入渠口顺流行至约900余米,记者来到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这里是南水进入总干渠流经的第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也是全线监测参数最多的一个站。一位监测站的水质专员,手持数据仪表正忙着对抽样水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经检测水质呈弱碱性,达到一类水标准。
“监测频次每天4次,24小时不间断,每6小时监测一次。如遇突发情况,还会适当增加频次。”据尚宇鸣介绍,这里的监测水质基本指标32项、半挥发性微量有毒有机物32项,以及生物毒性等共89项参数,是目前国内自动监测站监测指标最高的。
监测后,参数数据校核还要经过自动化监测站工作人员初校、管理处水质专员校核,再提交给各分局的水质监测中心,各分局水质监测中心对辖区所有监测参数综合比对复核后,再提交给中线建管局水质保护中心。
记者从上述监测应急中心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通水以来,水质持续改善,水中含氮量下降幅度超过三成。目前丹江口水库各水质断面监测结果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
新
高科技“热”起来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而在如今的智能化新时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水质保障方面,更要依托于科技创新。
去年,环保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明确了2020年前在南水北调水源和沿线211个县市区、2.28万个建制村开展农村污染连片综合整治。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源、风险源台账被纳入环保部门污染源管理体系。
以上规划提出的水源保护区的治理,离不开先进科技设备对水质的精准监测。在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记者看到,这里配备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多样,其中监测车2台,监测船2艘,均具备监测饮用水源水质109项指标因子、50余项应急因子及水生生物毒性的能力。
“这样一来,在环库区及河流入库处建成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个水质监测浮标站,实现了对库区及上游丹江河、老鹳河、淇河等入库河流水质的16项监测因子全天实时监测监控。”这里的工作人员陈海燕告诉记者,这些设备具备与国家及受水区沿线省、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功能,为国家调水决策及豫、鄂、陕三省相关部门水污染联防联控、应急响应等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沙河渡槽: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南水北调工程有多项技术领先世界。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沙河渡槽为例,“湍河渡槽施工工艺先进、技术含量高,在国内首次引入造槽机‘原位现浇’技术,结构设计新颖,施工工艺和设备制造史无前例。”南水北调中线鲁山管理处信息机电处工程师张鹏告诉记者,造槽机研发被国家列入“十二五”技术装备重点攻关项目,也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这几年,中线建管局也一直在打造“智慧”中线。记者了解到,此前该局已引入约4300万元的国家科研资金,开展2017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预警与业务化管理平台”课题申报工作。尚宇鸣向记者透露,“目前我们还正在准备地把水利工程运行与生态研究结合起来,试图将‘输水线’开始成为‘生态线’。”
活动期间,网络媒体将开设“水到渠成共发展”专题栏目,采用文字、图片、航拍、视频、短视频、直播、VR、H5等多种形式,深度挖掘、立体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经济民生、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多方面内容,紧密结合南水北调这一国家工程、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建设,宣传沿线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及在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
丹江口水库一湖清水,由此流向京津,终点为北京团城湖。渠首闸由引水闸、挡水坝和电站三部分组成,坝顶高程176.6米,宽8.5米,坝长265米。利用上下游水位差,建设水电站一座,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
时长:22分10秒
近年来,该县先后否决了20多个有污染的重大项目。
“丹江口的水就是不一样,味道稍微有点甜,挺好喝的。”7月21日,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40多家媒体的记者来到南阳淅川县丹江口库区的宋岗轮渡码头,在喝了从水库中盛上来的水后,不禁纷纷赞叹。但在这好喝两个字背后,南阳淅川县却为了这一泓清水付出了很多。
南水即将北调 郑州将用上长江水
6月12日,记者从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段)总干渠充水试验工作会上了解到,我省境内731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将进行充水试验,但由于冲水水源来自丹江口水库,目前水位未能达到要求,因此,具体充水试验时间暂不确定。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建设
周口市南水北调建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给我市的水量每年是1.03亿立方米。我市受水区有两个,分别是周口中心城区和商水县城。周口中心城区年受水量9180万立方米;商水县城年受水量1120万立方米。周口中心城区近期将正式通上丹江水。
时长:02分46秒
据了解,关于水价问题,干线工程水价由国家发改委测算,配套工程到受水水厂的水价,省发改委正在加紧测算。解渴:今夏,平顶山100多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紧急向平顶山白龟山水库应急调水5000万立方米,缓解了当地严重缺水问题。
郑州市南水北调供水价格为0.74元/m3,其中基础水价部分0.36元/m3由各区政府按水量垫付,自来水生产单位正常生产南水后再缴足水价。
如何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从昨日起,30位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将对南水北调水质保护长效机制开展专题调研工作。
困扰郑州西南区域的水压问题终于解决了。据郑州市自来水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之前刘湾水厂仅有紫荆山南路方向一条出厂干管与全市供水管网连接,每天向市区管网供水10万立方米。
郑州航空港区也用上南水了,还是100%的纯南水。春节前后,白庙水厂也将切换为南水。南水将在郑州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