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央视关注河南】申甘林带:昔日风沙遍地 今朝万亩绿洲

2018年05月24日15:20  来源:映象网

5034

  100多年前,在山东、安徽、江苏和河南四省交界的地方民权县,九曲黄河陡然决口改道,滚滚入海,留下了千里故道、茫茫沙丘。据《民权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的30多年中,该县有17个村庄因风沙危害背井离乡,有20多个村庄屡次南移。如今寸草不生的荒沙上伫立了10多万亩的绿洲和上万亩的花海,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今早,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播出“美丽中国生态行—河南申甘林带”三集系列报道。讲述了名列“亚洲十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的河南省民权林场申甘林带,从1950年至今的60多年间,三代人在“风吹黄土遮天蔽日,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沙荒上,培育了10多万亩的平原林海,让今天的黄河故道成了美丽的绿洲。

  美丽中国生态行——

  河南申甘林带

  商丘:黄河故道建起万亩绿洲花海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河南商丘市民权县,走进了一望无际的申甘林带。刺槐、白杨、杜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百多种树木茂密挺拔,吸引了很多游客。

  花香四溢,美丽壮观的刺槐林不仅吸引远近游客,还吸引了天南地北的养蜂人。伍金林和他的妻子来自江西,他们已经连续15年来到申甘林带。他们养了120多箱蜜蜂,每年春天来这里一趟,就可以赚两到三万块钱。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5)

  养蜂人 伍金林

  一般别的地方没有这多槐树的地方,蜂蜜也比较杂一点,什么蜜都有,这里槐树成片的话,槐花蜜也纯一点,杂蜜少一点。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雪锋

  在申甘林带茫茫林海的深处,有这样一片郁郁葱葱的槐树林,它们是第一代林场人开始植树的地方。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周围的树木早已经更新换代多次,但是我身边的这几棵老槐树,却因为长得特别挺拔俊秀,被作为优良种源保留了下来。他们见证了申甘林带从一亩苗到一片林的整个过程,也折射了一代又一代民权植树人的智慧和勤劳。

  上世纪50年代,黄河故道和临近的兰考县一样,风沙盐碱肆虐。新中国刚成立,许多来自祖国各地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沙荒造林,营造豫东防护林带,1962年来的佟超然是当时林场唯一的大学生。佟超然说,当时不仅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造林可以使用的机械工具也很少,往地里扛树、种树、浇水主要是要靠人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的造林人让申甘林带从当年的一亩苗变成一片林。现在民权林场整个经营面积是6.9万亩,森林覆盖率是79.7%。

 

  河南商丘市民权县县长 张团结

  我们民权县提出来,要在黄河故道上,在我们民权县内52公里的长度内,再种植6万亩的树木。把我们的黄河故道打造成为经济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更好造福商丘人民。

  商丘:三代种树人共筑“绿色长城”

  土地沙漠化和风沙的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然而不畏艰苦的民权林场人却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神奇地把沙荒盐碱地变成6.9万亩的“绿色长城”。现年80多岁高龄的林场老职工翟际法,从林校毕业后,只身来到片草不生的黄河故道,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带着干粮出工,有时一天要走三十多里地。渴了,随地找个水坑喝几口;累了困了,就在黄沙里挖个地窨子,铺草而卧。条件艰苦并没有减弱种树的激情,仅在1964年的一个冬天,林场就造林6400亩。翟际法边干边学,不断总结着沙荒上种树的方法。抗旱、固沙、易成活的洋槐和速生的杨树、耐盐碱的柳树成为当时林场最受欢迎的树种。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商丘市民权林场退休职工 翟际法

  高栽洋槐平栽杨,平地栽杨树,柳树栽到坑里头。

  听从父亲的安排,翟际法老人的两个儿子从学校毕业后,也先后来到林场。二儿子翟鲁民80年代初来到林场后,先在派出所当了一名民警,再做了20年护林工作后,翟鲁民也子承父业开始种树,2004年被任命为民权林场分场场长。

  商丘市民权林场副场长 翟鲁民

  “种树就是种钱,种树就是种福,种树就是种生命,”因为我们林场通过老一辈的艰苦奋斗,从小苗长成苍天大树,成材了能卖钱了,种的是钱,有钱了就有福享了。

  翟际法老人的孙子翟文杰今年33岁,从小在林场长大的他大学报考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在林场做了十多年的工程师,不同于老一辈,他的主要工作是科学种树和培育新苗。

  商丘市民权林场工程师 翟文杰

  这一块是试验田,我们主要测试大规格的苗子栽植的时候的成活率。

  翟际法祖孙三代林场人经历了不同年代,不同的环境,做的是不同的工作,然而相同的是三代人对种树怀有的是洋槐扎根沙土的一样的激情。在民权林场,不难发现像翟际法这样一家三代都在林场工作的有很多。如今还有更多的林二代林三代回到林场,用他们的青春和智慧继续造林。

  河南商丘:小蘑菇 大产业

  如今,6.9万亩的申甘林带如坚实的绿色长城,不仅能防风固沙,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弯弯的黄河故道旁是美丽可爱的家乡。幸福的民权林场人不断探索把绿洲花海变成金山银山的道路。 记者在民权县程庄镇的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看到,这里的农户正在给香菇催菇,再过七八天,新的一批食用菌就可以采摘上市了。

 

  河南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 张一进

  这一棒香菇正常情况下可以出两斤,现在香菇卖到6块钱一斤,这个(每棒)可以卖到10来多块。

  从2016年开始,程庄镇与河南某公司联合,投资3000万建起了这个500余亩的平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种植基地,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项目。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方式。这个基地建立时,签约的贫困户每户可以申请扶贫资金7000元,入股到公司。

  河南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 张一进

  目前来讲,公司和农户比例收益,按照2比8,就是一块钱的收益,农户得到八个,公司得两个。基地大概就2000个棚,有三四百亩,这个属于脱贫棚,里面带动2830个贫困户,每个贫困户就是每年收益700到1000元。

  除了分红,附近的村民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挣工资。在菌棒生产加工期间,产业园每天用工达300—500人次,平均每天工资50到100多元不等。 如果农户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掌握了食用菌养殖的技术后,还可以承包大棚,独立管理大棚的蘑菇生长。

  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王庄村村民 王印德

  我今年在这个东厂包了两万袋,两万袋要是收益高,能收入五万块钱。

  目前,程庄镇产业园共建设林下食用菌种植大棚1932座,辐射带动程庄镇13个贫困村2752户贫困户及周边3个乡镇4个贫困村117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除了食用菌种植,当地政府这几年也和林场合作,在保护生态的同时,积极推广林下种植,鼓励农民在林下种植葡萄、中药、花木、发展养蜂酿蜜、 果园采摘等多种形式。

  商丘市民权林场场长 王伟

  初步估算,每年可以给周边的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大概一千多万。

文章关键词:申甘林带;民权;央视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民权成功举办制冷装备博览会

    民权县情说明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约项目15个,签约金额达35.62亿元,签约项目涉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食品加工等领域。

  • 民权高中召开学生工作恳谈会

    为了加强与广大学生的交流,不断完善校园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近日,民权高中召开了学生工作恳谈会。

  • 民权总工会:在外打工者的“娘家”

    据悉,近年来,民权县总工会为加强与外出农民工的联系,做好农民工的维权服务工作,2014年3月,成立了驻杭州工作委员会。并聘请丁杰为河南省民权县驻杭州工作委员会主任。2015年7月,民权县在杭州又成立了农民工服务工作站。

  • 民权生态好 白鹭现故道

    近年来,民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工作,湿地公园规划面积2303.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092公顷。

  • 民权:特色种植拔“贫”根

    近年来,为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北关镇党委政府想方设法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