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肖萌/文 首席记者 袁晓强/图
5月3日,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着力激发责任、强化责任、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中原更加出彩。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主席刘伟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今后三年是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坚持求精准、抓重点、提质量、促平衡,切实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要在落实精准方略上再下功夫,做到整改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要在组织重点攻坚上再下功夫,聚焦深度贫困县村、特殊贫困群体、重点贫困县区,强化对口帮扶、加大政策支持、改善发展条件、提高保障能力。要在全面提高质量上再下功夫,着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要在坚持统筹推进上再下功夫,将贫困县村和一般县村、地区帮扶和家庭帮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大会为河南今后一段时期的脱贫攻坚工作指明方向。距离2020年还有一年多时间,脱贫攻坚进入到了“深水区”,这场战役目前留下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进一步加大精准脱贫力度,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为全国上下走好脱贫攻坚后半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科学指引。
2018年是“高质量发展元年”,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后的首年,如何更好地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成为高质量发展元年乡村振兴的重要关注点。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这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在5月3日的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议结束后,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中国扶贫创客推广大使杨建国接受采访。
杨建国说,在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较大缺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比较弱等问题。要改变这些问题,需要各地立足当地优势规划扶贫产业,用特色产业赢取市场。
在杨建国看来,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县之本、致富之源。我国多年的扶贫经验充分证明,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
“通过产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作为政府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指标,引导贫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加强合作,让贫困户充分享受企业扶贫带来的红利。”杨建国说。
杨建国介绍,他曾到过不少农业大县,尤其是中西部农业大县,发现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少地方缺少资金、技术以及最重要的思维和实践经验,一些带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在农业现代化不断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这些地方农业产业发展被动乏力。
“河南农业现代化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政府、资本、企业,均在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式,朝着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等方向发展,未来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绿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占据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和内容。“绿色发展是当下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杨建国认为,生态环境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做好绿色发展要有一整套产业体系和结构来支撑,这就是所谓的长效机制,其中包括相关的产业园、产业、企业和项目等等,河南要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力量,帮助地方解决生态困境,真正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好落地,真正实现乡村的高质量转型。
以博鳌论坛主旨演讲为标志,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大幕,进入了一个更高质量开放的新时代,而这其中,营商环境成了关键决定性要素之一。
4月13日下午,河南省在外交部南楼举行河南省全球推介活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发表致辞。“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真实反映了河南产业提质转型发展的过程,反映出河南的外贸经济交易方式的迭代升级。
杜中兵将所有的“现代”,落脚在了“初心”上。就像他在现场做出的一个比喻:要像艺术家一样,用巴奴来完成人的表达。
在“一带一路”倡议从快速成长迈向深度系统的新阶段的过程中,也涌现出来了一些共性的难题:包括部分省市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和布局趋同,产业支撑缺乏差异,有同质化竞争的倾向等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如何总结、梳理过去改革开放的经验,确定下一步开放的方向,成了大家瞩目的中心。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精准脱贫自然也是本次两会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
从领先中西部布局的广东、江浙,到2017年的河南,再到上周刚刚“刷屏”的山东,以及可预见的更多地方的效仿和跟进,历经2017年的少数、局部“尝鲜”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紧迫性,以及当前高质量窗口期的重要性。
招商引资、扩大开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先行军,同时也是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成为了各个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衡量标准。事实上,河南省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在2017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1月23日,由农业部和扶贫办指导、人民日报、新浪和微博县域 联合主办的"金梧桐"县域论坛上,老杨会客厅举行了特别专场:县域品牌培育圆桌对话。
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一直是过去几年平顶山发展的主题。而随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旅程”开启,平顶山转型发展的主线也更加明确。
结合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下招商引资工作开展,需要注意“新时代”以下几个特点。
可以说,对于县域经济,尤其是中西部县域经济,当下这个阶段,正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关期。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上,县域经济该如何做好提质发展?
2015年“首创”的中国创客领袖大会,来到第三届,天明双创生态圈也已满三年。笔者看来,某种程度上,这代表着对三岁的中国创客领袖大会,走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新节点上。前面说的是中国创客领袖大会,谈的是三年节点,对于平台和载体的意义所在。
作为鄢陵产业发展顾问,老杨参加了博览会的招商推介环节,助力鄢陵广结四海“康养+”良缘,并做了题为《康养产业风口期下的鄢陵机遇》的主旨演讲。
这两天,笔者应邀参加了由人民网山东频道和淄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淄博陶瓷·当代国窑”融媒体山东行活动,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