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
今天的两会热议我们来关注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将打造全国文化高地作为促进河南振兴、中原出彩的重要举措,文化建设可以说亮点频出:河南有7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在全国叫响了“河南好人”品牌,文艺创作遍地开花,涌现出了豫剧《焦裕禄》、话剧《红旗渠》、纪录片《鉴史问廉》等一批体现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文艺精品,10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等。进入新时代,河南如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 李树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觉得“美好”,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丰富”呢,就是我们作为文化艺术界(的工作者),应该多到基层,为老百姓多演出一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通过我们的演出,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忠孝节义,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文化高地建设既要有温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又要有高度,打造品牌营造亮点,体现河南文化建设的实力和水平。2018年,我省提出要推进文化高地建设。这就需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加大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省科技馆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步伐;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发展规划,支持太极拳等项目申遗;以“双十工程”为龙头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信通过这一系列有效举措,一定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助力文化高地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 王绣
文化产业的发展,我认为重在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强化品牌意识,首先,(要做好)品牌的准确定位,其次,要使创新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用信息化的手段武装文化创意,充分展现文化的传播力,三是立足于河南的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打造具有我们河南地域的特色的文化精品。
全国人大代表 金不换
要打造文化高地,需要人才支撑,用人才来支撑我们文化的发展,我认为需要打造一批比如说在理论、在新闻、在出版、经营管理等各文化门类有影响力的名师大家和领军人物才行。
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关口,要把握住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时代机遇,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我们要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好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秉承优良传统,续写时代精神,以更多的凡人善举激励人,以更强的道德力量感召人,厚植中原儿女的精神家园,让诚信友善、团结互助的风尚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
这几年,河南广电顺应发展潮流,立足河南实际,坚持宣传主阵地。“在传播力创新方面,河南广电旗下的大象融媒体集团创建了国内先进的新闻岛,把融的概念从一度空间搬到多维空间,实现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传播、全天发布、全球覆盖’的融合生产。”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从远古先民抟土制陶,到殷商工匠冶铸司母戊大方鼎;从仓颉造字泣鬼神,到《诗经》三百风雅颂;从“天地之中”巍峨的嵩岳寺塔,到龙门石窟神秘的卢舍那大佛……中原大地处处闪耀着文明之光。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中起好带头作用。伴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河南正在努力锻造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标志着中国改革再出发。
在把握新常态、打好“四张牌”的大逻辑下,擦亮用好这些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的“金字招牌”,既是河南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河南的责任和担当。
5月15日,由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我们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振奋精神,转变观念,发挥优势,选准方向,狠抓落实,推动河南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让改革落地生根》系列政论片共九集,每集约15分钟,采用政论专题片的形式,围绕“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这一总目标,展示河南在各个领域的积极作为、生动实践、关键突破和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