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伟宾
河南日报讯(记者栾姗)我省企业降成本再迎利好。1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拿出“真金白银”和“货真价实”的多项举措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物流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生产与消费,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是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我省物流业获得较快发展,但成本偏高这一问题也备受关注。
《意见》包括7个方面22项具体举措,精准定位了当前我省物流业发展的难题,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降本方面,对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非现金支付卡并符合相关要求的货运车辆给予适当通行费优惠。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开展物流领域收费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全面严格落实取消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性检测政策,开展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性检测收费清理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铁路运输货物运价和货运涉企收费、非路产专用线代运营代维修和代维护收费情况专项清理工作,取消抑尘费、自备车管理费等杂费,对D型长大货车回送费等进行合并,调整货车延期占用费计费条件。
增效方面,实现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全国联网,由起运地省份统一受理,沿途省份限时并联审批,一地办证、全线通行。围绕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推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引入高铁专用线,建立航空和高铁物流直通作业体系,建设高效共享的卡车集散网络。在郑州、开封、洛阳、许昌、漯河等地开展城市配送试点示范,推动商贸、物流企业协同开展共同配送、夜间配送,建设城市共同配送联盟。加强城市商业区、居住区、生产区、高等院校和大型公共活动场地等停车和装卸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将自用停车场、配送站点向社会开放。
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王玲杰表示,物流降本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属于“显绩”,物流增效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属于“潜绩”,二者双管齐下,才能协同发力,惠及长远。我省过去的物流规划和实体经济发展是“产业在哪,物流到哪”的模式,未来可以考虑融合创新,让物流规划与实体经济衔接配合并良性互动,更好地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努力提升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扎实推进实体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在各领域频频发布多项降成本措施。通过深化电价、天然气改革,规范金融等领域收费等措施,已经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700亿元。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要做好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同步升级,探索完善重大项目招引机制,推动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提升。
记者日前在多地了解到,一段时期以来,为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个方面持续推出降成本措施,并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实物资产都有一定的风险,金融市场交易的各种金融工具可以使偏好风险的投资者承担风险,使厌恶风险的投资者规避风险,如股票、债券、信贷等。
正如对话中,主持人杨建国和特邀嘉宾梅绍华共同总结的一样:天津滨海也许是这一轮全国振兴实体经济的最佳样本。
正如对话中,主持人杨建国和特邀嘉宾梅绍华共同总结的一样:天津滨海也许是这一轮全国振兴实体经济的最佳样本。对话中,杨建国和梅绍华与在场企业一起,梳理出了振兴实体经济天津滨海模式的六个维度。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就无法在市场上立足。目前,企业在通过自身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实体经济是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依凭。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世界经济长周期进入下行阶段交汇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才能培育发展新动能,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保定出台限购政策,说明保定市场也存在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
由此,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呼吁,在实体经济经历严重困难时期,政府应真心实意帮一把。“从历史经验来看,企业经营没有常胜将军,往往在过去20年里获得成功的企业家,再往下走20年不见得还会成功。
今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肩负着全省人民的重托,出席会议的代表将带着沉甸甸的建议议案,走进会场。会议前夕,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人大代表们敞开了话匣子,就河南发展、科技创新、民计民生等方面畅所欲言。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让资金回流实体经济正是当务之急。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抑制楼市的过热之外,还需要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好的政策空间。
精准发力供给侧需要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为产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提供精准支撑。江苏还对企业技改……
这次,降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下降了5.57分,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50亿元左右,加上暂缓实行高峰电价等,总计可为企业降低成本1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