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1月4日电 (记者王汉超)新年第一场雪在河南广袤的农田里不经意间铺开了,5000万农民翘首期盼再来一个丰收季。8200万亩麦播面积中,840万亩土地播下了特种小麦,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加速,未来几年这个数字有望达到1500万亩。
看似一样的麦苗,却能打出强筋、弱筋不同的面粉。过去,全国绝大多数麦田里,长的多为中筋麦,小麦混种混收。特种粉产量很低,只能依靠进口。
河南种麦得天独厚,北部寒冷,适合种筋道的强筋麦,南部温润,盛产松软的弱筋麦。河南有8个月的积温期,有民间称“莲花土”的好土质……但是多年来,河南对全国粮食的贡献,单一体现在量上。当前,调结构、优供给,正加速扭转河南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被动局面。
在淮滨县,政府通过种子补贴引领产业壮大,弱筋小麦的播种面积达80万亩,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即使每斤麦子比市场价高出1毛5到1毛7,各地客商还是争相收购。”三空桥乡种田大户谢实营说。
在延津县,强筋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且全部为高标准粮田。河南省为了精准托市收购,在2017年5月小麦灌浆期逐户鉴定地块,出具麦田鉴定证书。小潭乡农民袁和昌在专收专储过磅时,拿出了一份强筋“郑麦366”的鉴定书,每斤麦子便可多卖近两毛钱,加上政府补贴,8亩地能多挣2000元。
在西华县,种田大户曹自堂使用“炭吸附聚谷氨酸”新肥料后,毛麦亩产就达1470斤。以前,优质小麦每斤顶多多卖3毛钱,如今他所在的农场正申请绿色小麦生产基地认证,每斤20元都有人抢。
小麦是河南农业结构大跨步调整的一个缩影。秋种小麦,夏种玉米是河南农业的轮作习惯。2017年,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一年间玉米种植减少200多万亩,取而代之的是优质花生,播种面积达2056万亩,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结构调整,盘活了农业产业资源。豫北豫南的特种小麦,沿黄、豫南、豫西南的优质花生,大别山、太行山和伏牛山区的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油茶,豫西南豫西地区的母牛养殖,豫东肉羊传统优势产区,“三山一滩”肉羊新兴优势区等纷纷布局,聚集优势逐步显现。
结构调整,激发了农民创业热情。在信阳,多彩田园里天骄百物。地里长出藏红花、车厘子、红心火龙果,水田里长着稻谷,还养出了泥鳅、小龙虾,水面养殖麻鸭,棚里养殖着孔雀……
目前,河南食品加工业年生产总值达2.33万亿元,全省食品深加工加速集群发展,已占据农产品加工业总量的半壁江山。调结构、优供给,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河南正大步前行。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次代表会议、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海口年会上,我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洪民、农民党永富成功当选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这次会议围绕“生态文明,共治共享——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这一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探讨。
省卫计委对建议的答复中提到,2012年以来,我省已经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7个,项目规划总投资20亿元。省发改委针对代表们的建议,确定了对西华县的“碳吸附聚谷氨酸”产业给予前期引导、中期给予支持、后期纳入全省重大项目库的思路。
会议期间,各国的高级别专家将对党永富研发的大力士肥料减量技术和奈安除草剂副作用防控技术进行鉴定。从2007年开始,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青海等地区试用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对除草剂副作用进行防控试验。
导语:夏天似乎有更多的因素会让肌肤变得暗沉无光,但爱美的姑娘怎么能忍受肌肤的暗淡。产品介绍:针对不够平滑、看起来没有光泽、毛孔明显、质地不均匀的脸部皮肤,或是干燥粗糙的脸部、手部或胸肩部位,提供立即的皮肤平滑效果。
昨日,在淮滨县产业集聚区的闽商食品工业园兴建现场,总经理李阿木告诉记者:“我们工业园选择在淮滨落户,看中的就是这里弱筋小麦的品质和规模。投资20亿元的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到时候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
2012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主食产业化工程。全麦馒头、玉米花卷等主食产业化工程的顺利推进,使老百姓的餐桌愈加丰富。
9月份,河南省政府又积极筹措资金,从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中筹集1.6亿元设立主食产业化及粮油深加工专项资金。主食及粮油深加工业的发展,对河南省食品工业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