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在郑州大学调研“双一流”建设情况
11月2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在河南大学调研“双一流”建设情况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殿勇 冯芸/文 董亮/图
优质高等教育是河南的短板。曾经,多少人为拥有一亿人口的河南没有一所985高校而扼腕叹息、奔走呼吁。幸运的是,我们没有再错过“双一流”建设这次高等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今年9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最终双双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为此,河南用尽“洪荒之力”,那是“相当不容易”。
带着对河南高等教育的深切牵挂,11月29日,省委书记谢伏瞻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看科研实力、问发展重点,察优势学科、问人才引进,深入调研“双一流”建设工作。河南将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如何抓住机遇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让我们一起随着谢书记的这次专题调研来看一看、听一听。
河南“高校造”
到底有多牛
谢伏瞻调研的第一站来到了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省依托高校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其他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
“我们的研究就是如何让棉花既少喝水又高产量。”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说。
由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主持的“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课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让植物自己“学会”节水。该课题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填补了河南省在此领域的空白。
在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研人员向谢伏瞻展示了一种新型抗击癌症的抗体药物。
这种抗体最大的特点是特异性和选择性。“也就是靶向性更好,能自主识别癌细胞和健康细胞。”听完“专业”介绍,谢伏瞻随即通俗地回应说。的确如此,抗体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只针对癌细胞进行“精准打击”,从而大大减少病人的痛苦,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该实验室代表成果是心肌梗死治疗抗体(迪尔辛)。在医学实验中,这个药物能让老鼠的心梗面积减少44%,猪的心梗面积减少75%,猴子的心梗面积减少85%。由此可以推测,这个药用在人体上的效果会更好。谢伏瞻听后连连称赞。
一流的学科
需要一流的人才
建设“双一流”,人才是首要因素。
在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谢伏瞻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亲切交流,询问他们的学业和生活情况。“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人才。”谢伏瞻鼓励青年学子们学好真本领,勇于创新,争做有用之才。
谢伏瞻还给学校如何培养人才现场“支招”。他建议可以采取国内、国外双向培养的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郑州大学绿色催化中心是郑州大学化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研究机构,重点研究绿色催化反应和过程。在绿色催化中心,谢伏瞻详细了解中心产学研情况,鼓励团队研发出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河南本地实现转化。
绿色催化中心的研发团队集聚了中科院院士、国家级千百万人才、长江学者等一大批高精尖人才。同时,中心还不断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在新进引进的人才中,既有清华大学的博士、“海归”,也有不少“洋面孔”。谢伏瞻真诚欢迎他们来到河南,为河南“双一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2020年的“小目标”
需要“大奋斗”
建设“双一流”,郑大、河大不约而同制定了2020年的近期“目标”。
郑州大学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郑州大学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对此,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解释说,对于郑州大学来讲,要在2049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20年必须完成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阶段目标,这个“坎”是必须要跨过去的。
即使是阶段性的“小目标”,面临的挑战可真不少。部属高校多为研究型大学,地方大学基本上都是教学研究型,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难度不小。而且高层次人才的缺乏,也难以形成竞争性的发展优势。
刘炯天表示,到2020年郑州大学将完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形成理工文医农的一流学科布局,临床、化学、材料三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标准,完成研究型大学的治理结构和文化建设,学术产出、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河南大学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物学学科顺利通过考核,力争生态学学科、黄河文明学科群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到2030年,生物学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生态学学科、黄河文明学科群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更多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郑大、河大双双入选“双一流”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性突破。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入围“双一流”,事关大局,着实不易;托起“双一流”,更需高标准,更要靠实干。因为三年后国家要考核,考核不过关,谁也交不了差。这既要靠高校自身努力,也要靠政策和各方支持。
“我们绝不能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不辜负全省人民期盼。”谢伏瞻的话掷地有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路在脚下。目前存在哪些困难、突出解决什么问题、任务如何落实、责任怎样承担,都要“捋一捋”,搞个清单,夯实各方责任,确保各项规划部署落到实处。
冬天的校园,即将飘雪,与会同志却感到暖意融融。
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郑州大学入选3个学科,分别为: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河南大学生物学入选。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拉开大幕。
谢伏瞻先后来到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研究工程实验室,郑州大学绿色催化研究中心、精准营养研究实验室等处察看,了解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情况。
2017年11月23日,郑州面向全球发放“招贤令”引起轰动。这张“招贤令”,充分凸显了河南对人才的重视,体现了河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心。
11月27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次全体会议后,与会的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讨论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
谢伏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广大青年要把准历史坐标、顺应时代呼唤。谢伏瞻强调,广大青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的伟大思想凝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谢伏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广大青年要把准历史坐标、顺应时代呼唤。谢伏瞻强调,广大青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的伟大思想凝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谢伏瞻指出,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就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作为两项重要工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会见前,赵素萍主持召开了座谈会,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省委副书记王炯,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陶明伦,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穆为民出席会议。
11月7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再一次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一同前来的还有国家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2017年11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调研建设情况。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11月5日一早,省委书记谢伏瞻,省委副书记陈润儿、王炯,省委常委翁杰明、赵素萍、任正晓、李亚、孔昌生、陶明伦、许甘露、马懿、穆为民一行,从郑州驱车赶赴兰考县,瞻仰“焦桐”、凝望“习桐”,共同追思焦裕禄精神;佩戴党章、举起右拳,集体重温入党誓词。
入党誓词,激荡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蕴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5日上午10时许,省委书记谢伏瞻等在瞻仰“焦铜”、驻足凝望“习桐”、参观焦裕禄纪念园后,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宣誓厅,面对党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除了交流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谢伏瞻还关切地一一询问了龚习国、夏志峰、马观蒲等矿工的家庭和工作情况。
2017年3月3日,北京豫籍专家、院士和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谢伏瞻听取对河南发展的意见建议。2017年9月19日,在新学期开学之际,省委书记谢伏瞻和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省实验中学名誉校长施一公在河南省实验中学调研学校发展情况。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结合工作实际,融入工作学习当中,把大家凝聚起来,心跟党中央想在一起。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身穿蓝色作业服,头戴黄色安全帽,来到井下,给煤矿工人们宣讲十九大精神。
10月3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穿矿工服、戴安全帽,下到近千米深的矿井、走到矿工中间,再次当起十九大宣讲员。时任河南省长谢伏瞻到河南能源顺和煤矿调研,他深入井下生产一线、来到采煤的掌子面,了解矿井安全生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