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殿勇屈芳刘勰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连日来,出席党的十九大的河南团代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深刻内涵、基本要义和战略部署,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充满期待。
党的十九大代表、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许甘露说,报告通篇贯穿法治精神,明确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报告深刻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一重大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凸显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许甘露说,报告全面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纲领。我们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以完善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深化依法治国提供河南的生动实践。
许甘露表示,全省政法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坚定法治信仰,积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新河南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方向,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全面落实政法机关和政法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制度,深化全民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质和社会法治水平。
党的十九大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田立文说,报告中关于法治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分量很重、要求很高,抓住了根本性、方向性问题。通篇贯穿着“依法治国”的理政思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报告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加坚定了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绝对领导的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有机统一,更加明确了人民法院在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使命。报告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重要部署,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田立文说,司法工作者要原原本本、系统深入学习报告,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推进工作新进展;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毫不动摇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扎实做好人民法院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党的十九大代表、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说,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遵循。
李公乐说,安阳是全省首批被授予地方立法权的省辖市,是全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决落实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各项要求。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地方立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加大依法治市宣传力度,在全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党的十九大代表、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说,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张战伟说,济源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以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契机,加大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力度。探索功能区与行政区“区政合一”机制、产业集聚(开发)区与镇(街道)“区镇联动”机制。优化整合党政机构和编制资源,科学厘定和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职责,对市一级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实行大综合、扁平化、模块化、大部门机构改革。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实行一个部门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搞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只进一个门,只见一个人,一次就办妥,最多跑一次”,打造法治公平、稳定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激发社会和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为增强百姓获得感,近年来,司法行政部门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从2013年至今,已为500多万群众提供了法律援助,为2800多万群众提供了免费咨询。
党组织和党员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国家立法和党内立规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实现国家法治建设与执政党制度建设互促共进。
法治要形成护法的民风。法治精神是崇高的,也是值得广大人民群众守护的,守住法律这个底线,才能守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能让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充分的保护,才能够在实现法治中国的道路上有一股来自人民群众的坚定守护。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司法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等重要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人民整体利益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定位。
我们要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保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5月3日上午,在五四青年期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政法大学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理论的继承、创新和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指导、思想基础和学理支撑。
3月9日上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关爱和代表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参照精准扶贫的做法,在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河南更多关注,补齐河南高等教育短板。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得民心”不能单靠法治去“约束”,还需要“德润人心”。
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理”与“情”的融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作为一切行动的准绳,作为一切活动的原则,作为一切事情的底线,必然是社会的最高行为标准。
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于依法治国的新部署,是基于对我国法治建设已有成就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和评估而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