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郑州可积极发展服务业、高端制造业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已全面进入城市群时代。
近日,由省社科院出版的《砥砺奋进的五年——河南发展报告(2012~2016)》透露,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引领下,河南省的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42.43%上升至2016年的48.5%。
但根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6%。另悉,目前我国已有10个省份的城镇化率超过了60%。
那么,河南的城镇化该如何发展才能后来者居上呢?
【现状】
河南全面进入城市群时代
“2016年,国务院批复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正式进入国家七大城市群行列,这标志着河南全面进入城市群发展时代。”今年9月底,在《砥砺奋进的五年——河南发展报告(2012~2016)》出版研讨会上,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如是表示。
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引领下,河南省的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2.43%上升到2016年的48.5%,提高了6.07个百分点。
纵向比,河南的城镇化水平在稳步提升,可放眼全国,和其他省份横向一比,河南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
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霍利斯 钱纳里等的发展模型,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美元时,对应的城镇化率应为49%,而2015年河南人均GDP达到39122.6元,同等收入水平下,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
城镇化水平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城市群的生产总值。
2015年中原城市群合计生产总值5.56万亿元,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居全国第四位。
河南的城镇化以后会如何发展?
根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56%。
【问题】
人口流向两极分化严重
河南的城镇化率为什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张占仓认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人口转移应是梯度转移的过程,即村镇人口向小城镇和县级城市转移,中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但目前河南的情况却是,农村人口大多直接向郑州等大城市流动,再加上很多三、四线城市人口也在向郑州转移,导致郑州城市人口激增,而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调查显示,郑州是2011~2015年全省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地区,外省流入河南人口的37%和省内流动人口的60%均流入郑州,“十二五”期间郑州净流入人口达185万,仅比深圳少1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七。
大量人口流入郑州的同时,河南县级城市由于落户成本低,接纳的农业转移人口总量也大于洛阳、新乡、焦作等三、四线城市。
中原城市群的运行效率如何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前还停留在空间的拓展上,没有实现真正的内在联动协调发展,导致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国称,虽然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产业发展各有特色,但城市间却缺乏合理科学的分工,产业结构趋同和同质竞争依然严重。
“现在中原城市群区域合作仍处于浅层合作。”王建国说。
【行动】
加强局部区域合作
如何才能提升中原城市群的运行效率?
张占仓称,《中原城市群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发展郑州大都市区作为提升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突破口,提升其枢纽功能,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具体来说,就是要推进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加快郑新、郑许、郑焦融合发展,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以“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产业群带动城市群”的发展思路。
这种思路下,就要加强局部区域合作。比如,郑州和开封将在7个方面开展务实合作,随着郑开大道、郑开城铁的相继开通,郑汴一体化驶入快车道;新乡积极主动对接郑州发展,近年来,新乡市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约1/4来自郑州。原阳产业集聚区175个工业项目中,有135个是从郑州转移过来的。
郑焦融合也在不断提速。武陟县作为焦作对接郑州的最前沿和“桥头堡”,已经全面融入郑州“一刻钟经济圈”,产业方面,抢抓郑州市改造、市内企业外迁的难得机遇;教育方面,成功引进郑州交通职业学院落户武陟;集群方面,引进磨料磨具、机械装备和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重点项目。
与武陟紧邻的温县也不甘落后,积极对接郑州发展。2016年4月,温县与郑州市金水区成功签订飞地经济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占地1600亩。
推动城市错位发展
“城镇化率较低,同时也意味着这些地方还有较大的投资发展空间。”王建国称。
中原城市群要想提高生产总值,除了进行局部合作,王建国认为,各城市之间还可以错位发展。
河南的城市该如何错位?
王建国称,应发挥自己原有的优势。
比如,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可积极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以高端制造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洛阳则可以把大型成套装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装备、轴承及基础件等五大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为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许昌可以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电力设备、烟草、金刚石、发制品等。
焦作可进一步突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开封占据着农产品和旅游业的优势。
漯河的支柱产业是食品,平顶山的优势产业是煤炭,济源可大力发展电力和铝工业……
“各地产业发展差异性大,互补性强,才是中原城市群的优势。”王建国称,这种产业异构性,有利于合理分工,形成互补,更有利于在合作中形成合力。 (记者 吴军)
将独有的“工业遗产”有机融入“两区”建设步伐,洛阳在“两区”建设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城结合”之路。除了利用产业优势打造“156工园”项目,洛阳的“两区”建设还瞄准消费能力更强的“新生人群”。
我市将加快组团新区发展,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今年是组团新区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一年,我市重点要在强化产业、绿色发展、提升品质方面下功夫。
《2013年河南省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已于近日下发。方案揭示出,在今年的“两区”建设中,蕴藏着高达700亿元的财富机会。
6月17日,副省长刘满仓在郑州会见了郑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投资考察团。考察团由国内著名物流专家黄国雄以及北京新发地集团、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山东好当家集团等知名农业企业的负责人组成。
从河南各省辖市的情况看,2016年河南18个省辖市中有17个处于信息社会转型期,周口的城市信息化指数仍然低于0.3,处于信息社会起步期。可以预见的是,全省创新环境、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将持续提升,从而将推动全省城市提高信息化水平。
郑州、济源、洛阳、焦作、三门峡、新乡、鹤壁、许昌等8个省辖市的城市信息化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只有郑州的城市信息化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无省辖市达到全球信息化水平。
今年底,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突破50%,实现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可以预见的是,全省创新环境、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将持续提升,从而将推动全省城市提高信息化水平。
通过对比 2015 年各省区市的城镇化率、房价收入比等指标,21 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河南、湖南、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等地的城镇化率提升潜力较大。谢伏瞻说,河南城镇化率46.85%,提高8.03个百分点,五年新增790万城镇人口,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城市群。
通过调整统计口径,安徽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4年的22.7%,到2015年提高到27.6%;长春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一下增加3个百分点。一些地区新型城镇化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撤县设区,郊区大量农村人口全部统计为城镇户籍人口,如此就能保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标如期完成。
大量农民被城镇化。
加快建设“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城际铁路网,郑徐客专2016年9月开通运营,郑万、郑合高铁2018年主体建成,郑济高铁、郑州南站2016年开工建设。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方面,三年新增15万个公共停车场泊位,每年完成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5万个,制定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
我省明确,将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推动大郑州都市地区建设,开展组合型大郑州都市地区规划问题研究,完成郑州国际商都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
“如果把城镇化比作火车头,那么城乡规划就是轨道,实践健康城镇化,关键在于发挥城市规划的轨道作用。仇保兴:我国大城市的疏散早该开始,遗憾的是我们不仅认识得较晚,而且对新城的成长机制始终心存疑虑。
一些专家认为,地方政策之所以频频更迭,关键在于公共服务均等的新农村建设政府要花钱,但搞征地开发政府则可以收钱。不少专家建议,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新型城镇化要搞,新农村建设也要搞,唯有实现“双轮驱动”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月16日,各方期待已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部顶层纲领性文件,不仅明确了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任务、目标,也给出了城镇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