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讯(记者 高鹏)8月23日上午,在郑州市公安局南阳路分局户籍服务大厅,一位老人多次向户籍民警和社区民警表示感谢。原来,40多年没有户口的73岁隋大爷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本儿、有了身份证明。
事情还要追溯到今年上半年3月份的一天,隋大爷来到分局户籍室,要求落户办理户口本儿,可是他提供不出任何身份证明材料,只是重复说他是郑纺机的老职工,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相关身份证明都丢失了。
隋大爷说,现在年龄大了,体弱多病,有了户口就可以办理医保,可以享受一些国家对老年人的福利待遇。
考虑到隋大爷的特殊情况,户籍室负责人陈梅红及时将他的情况报告了相关领导,并与郑纺机社区民警张新奎取得了联系,沟通相关情况,决定尽最大努力帮助老人办理户口。
在几个月的时间中,张新奎、陈梅红对老人的情况作了专项调查,到处寻找能够证明隋大爷身份的证明人及其他证明材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老人的基本情况被摸清了。他老家在山东营口,出生在黑龙江鹤岗,8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平顶山市,初中毕业后在平顶山某厂当工人,上世纪60年代来到郑纺机当工人,几年后,因工作调动到郑州某搪瓷厂当工人,但是他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没有报到,相关档案材料又遗失。
综合各种证明材料,按照有关规定,隋大爷符合落户条件。
就算是有这样的好消息,中牟县万滩乡一位父亲仍然无法为自己的三个孩子解决户口问题。伴随着二女儿和儿子的出生,朱某家的负担越来越重,他与郑某的矛盾也越来越深:“经常吵架,有时还打。
我省11类无户口人员将告别“黑户”这个称呼了,因为相关上户口政策出台了。
“申警官,真是太谢谢你了,如今我媳妇和孩子的户口都有了,今后再也不发愁医疗保险和上学的事了!”12月16日下午,开封市通许县四所楼镇夏寨村的李成胜从四所楼派出所户籍民警申金环手中接到其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户口本时感激地说。
近日,“河南许昌‘黑户’青年因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结果在监狱落户,父亲百感交集”的文字在微博广泛传播,有的文字下方还配有图片。
10月28日,27岁的马某(女)终于拿到了印有自己姓名的户口簿,并办理了身份证,结束了自己27年的黑户生涯。2016年8月,马某和亲生父母做了亲子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后,冯晓玲以最快的速度将马某的手续整理上报。
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合肥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处副处长曹留才表示,针对流浪人群等特殊人群,“黑户”落户还涉及较为繁琐的调查取证,特别是跨地域的调查耗时费力。各省在实施意见中,陕西表述为“取消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前置条件”,其他均表述为“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
部分政策外生育的“黑户”落户积极性不是很高。
“黑户”,指的是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没有户籍资料,没有户口卡(常住人口登记卡),并且没有身份证的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黑户”人口总量在1300万左右。国务院要求的8类以及《释放证明》《退伍证明》或《出生医学证明》等证件材料遗失造成的无户口人员、长期外出等原因造成的无户口人员、父母无户口造成的无户口人员
28岁,正是人生打拼的年龄,她却是一个“黑户”,性格内向的她,在家一“宅”就是10年,每年出门次数都屈指可数。到了上学年龄,由于没有户口,刘强只好让刘丹在民办学校读了小学和初中,后又花高价去一所中专读了3年,学习多媒体。
2月25日,是福清市渔溪镇联华村83岁的孤寡老人吴秀芳永难忘记的一天。
郑东新区会展中心举办的大型招聘会,要求交10元买门票。
核心提示 昨天上午,多名读者向大河报记者反映说,参加郑东新区会展中心举办的大型招聘会,要求交10元买了门票才能入场。
“两个孩子能跟其他学生一样参加中考,有机会继续读高中、上大学,不会像我一样没文化了。”
孙国芝原本是依安县人,后嫁入林甸县花园乡花园镇永远村三屯。转眼27年过去了,她竟然成了“黑户”。
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