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捉到了一只蟋蟀
“你这只不错!”来自北京收蟋蟀的客商一句表扬,让村民乐开了花
河南商报记者 杨桂芳/文
首席记者 杨东华/图
河南延津一个名为德士村的村庄,近日吸引来了数百名收购蟋蟀的客商。蟋蟀俗称蛐蛐儿,在这里,德士村村民称之为“虫”,它本为田野害虫,因为一年一度的蟋蟀收购商的到来,而身价倍增。每到夜色来临,以德士村为中心,方圆数十里的田野里,就会出现捉蛐蛐儿的村民。
截至目前,这个集贸市场今年单个蟋蟀交易的最高纪录为16000元,人们还在寻找,下一个蟋蟀之王。
【记者探访】
村民夜间“捉虫”忙
有人一天卖了近2万
每到下午5点左右,僧固乡德士村才开始有“烟火”气息,村民们三五成群,驱车向更远的田野驶去。他们脚穿雨鞋,随身带着照灯、挎包、竹筒、网兜,钻入玉米地中,几乎是地毯式搜索。
夜深人静,也是蟋蟀最爱鸣叫的时段,人们不敢休息,耐心地等待着蟋蟀的叫声,辨别着蟋蟀的方位和大小。
在8月18日夜里,一场大雨洗礼了玉米织起的“青纱帐”。待雨水初停,村民们身着雨披在“青纱帐”里寻觅。
“刚下过雨,地里还湿着呢,能进去吗?”河南商报记者询问一位当天夜间捉蛐蛐儿的年轻小伙儿。
“雨水过后有虫鸣,这个时候‘捉虫’正好。”他解释说,村里捉“虫”的老手们一听鸣叫,就知道“虫”的方位、大小。
河南商报记者跟随着他到田野里走了一会儿,虫鸣声交互回应,时有时无。
“捉到好虫,能卖上万,但凡年轻点的村民都出来捉虫。”小伙不顾玉米叶子的锐利,低着头穿梭。
蟋蟀市场上卖小吃的老杨,已经80多岁了,他说,就在8月19日早上的蟋蟀交易市场,有一对夫妻分别以8000元、6000元、4000元的价格卖了三只蛐蛐儿。
现在,每年8月蟋蟀收获季,僧固乡的村民们都从外地争相返乡,捉蟋蟀售卖,一户人家每年能增收四五万元。
【买卖现场】
几百名买家沿路两侧排开
等待村民展示“战果”
延津德士村村头,沿着310省道约500米长的距离,是全国有名的蟋蟀交易市场,这个市场只有每年8月初到9月中旬才可以称之为“市场”,因为蟋蟀的交易时间只有40天左右。
凌晨3点多,就已经有村民带着一夜的战果前来寻觅买主。早晨5点到8点,是市场最繁忙的时候,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买家此时都出现在蟋蟀交易市场,他们面前摆放一张桌子形成临时摊点,几百名买家沿着道路两侧依次排列,等待村民展示“战果”。
“要多少?”一位买主在看了村民阿远(化名)带来的蟋蟀后,询问阿远心仪的价格。阿远比了下手指头,表示要500元。
这时,礼花声响起,这意味着有村民的蟋蟀卖价超过了1000元。这是市场上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只蟋蟀卖价超过1000元,卖家就放礼花庆祝,也有吉利讨彩的意思。
阿远说,这个集市上今年最高的成交价格为16000元,大家都期待着,这个纪录被打破。
在收购蟋蟀的摊点前,河南商报记者看到买家面前的蟋蟀被放在一个白色的瓷罐中,罐下是硬度适中、稍微湿润的泥土,上面罩着一层绿色的丝网。买家有的看一眼蟋蟀,就断定自己是否有意收购,有收购意向时,买家会拿着一支细小的木刷“挑逗”几下蟋蟀。
来自上海的杨先生是专门收购蟋蟀的客商,近段时间,他和搭档一起收购了近50只蟋蟀。“8月15日前后几天是产好蟋蟀的时候,我们见到好的(蟋蟀)会收,有时也会自己去田野里捉。”杨先生说。
【市场形成】
为了买蟋蟀
有人花了5000元买“消息”
在德士村,说起捉蟋蟀的历史,老老少少都会说起“上海钣金工”的故事。这个钣金工,就是德士村村民杨振民的侄子。由于侄子的缘故,杨振民也成了村中捉蛐蛐儿的第一批人。
据他回忆说,1996年时,自己的侄子在上海做汽车钣金工,侄子的搭档是个上海小伙,对蛐蛐儿有研究,二人相约到德士村捉蛐蛐儿。当时杨振民一家并不知道蛐蛐儿值钱,结果捉的其中一个蛐蛐儿,对方给了50元钱。
“50个硬币,一骨碌一骨碌的,吓了我一跳,用牙咬了咬,不知道这钱真假,特意到商店里花了一下,才知道是真钱。”杨振民的家人提起当时的情景笑个不停,“那时候到县城干一天活才几块钱。”随后的几年,每到蟋蟀收获的季节,杨振民都和村里的六七位村民,开着拖拉机到田野里捉蟋蟀。
杨振民说,后来,遇见了一位山东的客商来这里找蛐蛐儿,杨振民起了疑心,询问才得知,这位客商是花了5000元的“消息费”,才知道延津有好蟋蟀的。
2007年后,随着集市搬迁到省道附近,加上网络信息传播发达,延津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日渐出名,并吸引了外地的收购商。
目前,延津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向四周分散,以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为中心,形成了老仪门、南宋村、班干村、李元屯镇等十几个蟋蟀市场,辐射到安阳、滑县、卫辉等地。
“申所长,工钱你们也不收,礼品你们也不要,你们帮了我那么大的忙,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就用这面锦旗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吧!”12月21日,麦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周经理拉着小潭供电所所长申家涛的手说道。
12月23日,延津供电公司为安全工器具“体检”,确保安全工器具使用的安全可靠,有力夯实了迎峰度冬期间施工作业安全基础。
12月15日,延津县李齐村牛奶草莓农场的种植户对延津供电公司正在排查线路的工作人员赞叹道。
12月12日下午,延津县供电公司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走进多个住宅小区,为居民们提供电力咨询,解决用电问题。
12月16日,延津县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人员来到35千伏东屯变电站,开展“防小动物”专项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及时发现并整改薄弱环节,防止小动物进入变电站室内及电缆沟造成设备跳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近日,延津县供电公司在全县范围内积极电力设施“反违章、重治理”专项行动,行动围绕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分为宣传发动、全面自查、集中整治三个阶段,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开展。
12月12日,为实现全年电费“颗粒归仓”目标,延津供电公司公司多举并进打响电费回收攻坚战,确保完成电费回收工作指标。
12月14日,延津供电公司召开电网建设工程调度会,与延津县委县政府联合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机井通电、中心村等配农网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程务期必成。
11月29日,延津县供电公司组织人员深入辖区内的KTV、电影院、火锅店等场所进行安全用电大检查。隆冬之际,各类聚会场所、火锅餐饮等高负荷行业顾客盈门,为了避免发生因电气线路发热而引发的火灾事故,确保冬季安全用电,延津公司开展了此项大检查活动。
“电线通到俺地头,这下浇地可方便了,关键还省钱……”11月25日,延津县榆林乡枣园村的刘大爷给新乡电视台采访延津县供电公司机井通电工程的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延津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恶劣天气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加快配电网改造步伐,气温低工作效率不低、环境差工艺水平不差,经过改造,老旧线路“通筋活血”,满足寒冬用户用电需求。
为确保地方企业用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延津县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密切关注企业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和天气变化;对厂区线路、设备及设备覆冰等情况进行认真巡视,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指导企业做好冬季电力设备防冻工作。
延津供电公司:“查养换”三步骤做好入冬前电网巡视工作。
11月8日,延津县公司纪委书记于卫华带领供电所所长及电工班班长共46人,来到卫辉市供电公司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近距离接受警示教育学习。
在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中,该公司共计发放掌上电力应用宣传单200余份,现场为客户指导下载安装"掌上电力"软件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