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原路上的非机动车道,因骑行条件好,路边摆满了共享单车。
记者宁田甜实习生雷锦雯文图
核心提示|经常出行的市民都知道,郑州市区的道路资源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很长时间以来,记者接到了不少市民的反映称,郑州一些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不畅或没有非机动车道,导致骑行时要么受阻,要么无路可走只能走到机动车道上,让骑车出行的人感觉很没有安全感。而随着共享单车在郑州的风行,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了。
据了解,共享单车企业在郑州目前共投放了39万辆单车,粗略统计显示,郑州每天约有百万人次使用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使用便捷,但在目前的道路状况下,通行情况如何?连日来,大河报记者在郑州市的十余条道路上进行了实地探访。
市民|骑行之路不畅一直存在目前问题更加凸显
任福庭是郑州市老年骑协会长,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骑自行车,至今已骑行了几十年。之前上下班,经常骑车。退休后,虽有老年公交卡,但他一直没用过,还坚持骑车。
任福庭说,郑州市区一些道路不利于骑行的现状一直存在,只是大量的共享单车投入使用后,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了。在他看来,目前有些路段还比较适合骑车,如现在的江山路,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有绿化带硬隔离,骑行起来比较顺畅。但也有一些路“还是不好骑”,最甚的是有些路段自行车无法通过,只能将车搬到人行道上,推着前行。
任福庭所在的骑协,目前总共有30多个队,骑行爱好者近2000人。每个队几乎每周末都有骑行活动。大家每次骑行,都要起个大早。原因是,“市区的路,有些地方不好走”,还有就是郑州的道路资源本来就紧张,大量的共享单车投入后,非机动车道上的车辆更多了,骑车出行的效率更低了。
不少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市民都说,“郑州的路,如果能顺畅骑行,那就太好了”。
“我现在基本上每天骑两次共享单车,方便还便宜。但有个问题就是,郑州的非机动车道太窄,而非机动车又多,不好骑。骑车出行,一个是慢,一个是感觉危险。”郑州市民小李说。
走访|骑行要么受阻要么无路可走只能走机动车道
问题1
骑行路上险象丛生
现状: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之间无硬隔离设施
郑州市北郊英才街的银通路至花园路路段。该路段每侧路面,均有两个机动车道和一个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虽有一条白实线区分,但因二者之间没有硬隔离设施,路面也一模一样,因此,在机动车少时,有一些不自觉的市民,一转车把便很容易上到机动车道上。
南阳路的黄河路至农业路路段东侧,非机动车道宽度还可以,但因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没有硬隔离设施,只是用实线隔开,人车混行严重。
花园路的农业路至红旗路路段西半幅路面,除了各个路口红绿灯处有护栏外,其余地方非机动车道的护栏并不完善,人车混行的现象较普遍。
现状: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标线年久变模糊
经三路和林科路交叉口往北约300米的东半幅路段,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标线模糊,分不清哪里是非机动车道的边缘。因此,一些骑行的市民和其他车辆混杂在一起。
花园路上也有个别路段,同样存在标线模糊的情况。
现状:一些道路没划分道标线,骑行者有时被挤得无处可走
林科路的政七街至东明路路段,因道路本身狭窄,除道路中间有一条区分双向行驶的标线外,没划非机动车道标线,骑单车的市民只能和机动车混杂。当交通高峰期机动车排长队通行时,骑行市民更是被挤得无处可走。
农业路上的经一路至经二路路段,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也没有区分标线,骑行者和机动车混杂通行。
同样的问题,在农业路的文化路至信息学院路路段也存在。
问题2
骑行路上通行不畅
花园路的连霍高速至北三环路段,大部分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由绿化带隔开。一些骑单车的市民基本上会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但一些路段的非机动车道被私家车占压,其中有些地方,非机动车道本身就很狭窄,私家车再一停,剩余空间很小,骑行市民一定程度上受阻。
这一现象,在人民路上的紫荆山立交人民路方向下桥口至工人新村路段表现得更为明显。该路段的非机动车道上,私家车停得满满当当,骑行者只能绕到机动车道上和机动车混行。
广电南路的花园路至经三路路段,通行不畅问题也尤为突出。该路段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标线非常明显。但8月16日记者走访时,该路段的南北两侧非机动车道几乎全被私家车占压,骑行的市民无奈只能骑到快车道上。
亮点|有些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区分明显护栏完善还专门用色彩标识
虽然在连日的走访中,记者看到郑州目前很多道路不利于骑行,但也有一些道路,因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有硬隔离设施进行严格区分,骑行起来相对顺畅安全。
中原路的京广路至工人路路段,道路两侧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由绿化带、硬水泥带、不锈钢护栏等完全隔离,市民在该路段骑行相对顺畅安全。
金水路的文化路至中州大道段,护栏很完善,骑行也顺畅。
经扩宽改造后的文化路,农业路至金水路路段,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护栏比较完善,且非机动车道地面为醒目的红色标识。该路段上,不少骑车出行的市民觉得相对顺畅安全。
声音|共享单车风行,凸显城市骑车出行困境
有关骑行不畅的道路现状,不只在郑州存在,在国内其他城市也同样存在。这一状况,有骑行公益人士早就关注到。
广州一家倡导绿色出行公益组织的创始人陈嘉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明显感觉到,共享单车的风行让公共出行领域许多潜在的矛盾渐渐浮现出来,比如人和空间的矛盾、人和车的矛盾,部分城市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骑行缺乏安全感。
有公开资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7月,全国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近70家,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5亿人次。
就郑州而言,郑州的共享单车一共投放39万辆。有粗略统计显示,郑州平均每天约有百万人次使用共享单车出行。基于此,有专家建议,有关城市道路不利于骑行的现状,应尽快提上讨论和解决日程。
花园路上有些路段,非机动车道上停了不少机动车。
制图扈森
记者宁田甜实习生雷锦雯文图
核心提示|郑州的交通群体庞大,而道路资源有限。道路如何分配,才能兼顾各种交通参与群体的利益?无疑这是一大难题。
在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当下,郑州该如何破解骑行难的问题?采访中,市民、交警、城市规划和设计专家纷纷建言。
破解|有些道路保持非机动车道畅通便可可区域性规划设立自行车专用道
建言一:现有的一些道路局限性大,合理整治非机动车道便可
省人大代表、郑州“畅通工程先进个人”、交警杨华民说,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低碳环保的出行理念是需要鼓励的,郑州的交通未来还有许多发展空间,这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杨华民说,郑州的道路资源是有限的,要想数量庞大的出行群体全部顺畅通行,确是一件难事。
针对目前郑州的骑行现状,有市民建议规划设立自行车专用道。这一点,杨华民认为,如果在老城区设立自行车专用道,实施难度很大,道路局限是首要因素。针对已规划建成的道路,解决途径是,可考虑将非机动车道合理规划,适当扩宽,减少路面障碍,从而提高骑行舒适度和安全感。
交警马警官说,在他每天的执勤当中,自行车与机动车发生刮蹭的情况很常见,原因就是非机动车道因种种原因不畅,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他和不少同事都认为,如果能保证非机动车道的畅通且不被侵犯,骑行难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这也是对骑车市民安全出行的保障。
建言二:扩宽或新修道路,能否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合并
住在郑州市大学路的王超,每天去纬一路上班,除了公交车,共享单车是他必备的骑行工具。
在他看来,城市道路上规划设立自行车专用道是件好事,但根据目前郑州道路情况来看,路面已经扩宽到最大,主干道有的有BRT,再加上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立自行车专用道的空间有多大?他认为可以参考国外的解决方案,重新规划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将两者合并起来。这样不用专门修自行车道,把人行道上多标一个标识即可,既不用改原来的道路,还可以划出自行车道。
建言三:自行车专用道可以有,可考虑区域性规划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许继清说,所谓自行车专用道,就很多城市的道路来说,其实就是非机动车专用道。他认为在郑州规划设立非机动车专用道很有必要,目前国外很多国家都有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就郑州而言,由于原本的道路规划宽度有限,因此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不过他建议,可以尝试在有条件的区域和路段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禁止机动车随意侵犯、占压。
郑州大学规划学博士王霞说,目前郑州市老城区的道路现状,确实存在骑行难的情况。如果能规划设立自行车专用道,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她建议,自行车专用道可考虑区域性规划,如在新城区比较宽阔的区域或道路上,以及某些重新规划扩改建道路上,试行自行车专用道。
建议四:可考虑规划多功能自行车专用道
在解决市民基本通勤问题的基础上,有专家建议,城市的规划设计者还可以考虑规划设置一些集景观、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自行车专用道。
比如,在广州、厦门等一些城市,就有供市民骑行与步行的“慢空间”,不少地方在河岸、居民居住区周围打造“绿道”系统,集环保、运动、旅游等功能于一体。
回应|郑州已有自行车交通专项规划自行车路网有望提升完善
针对郑州目前的自行车路网规划情况,郑州市规划局交通规划处回复说,2016年是共享单车发展的大年,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很多城市的街头。郑州街头的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为市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服务。根据去年公示的郑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交通专项规划,郑州自行车系统的基本网架,将主要依托城市规划路网两侧的自行车道。根据功能及流量需求,郑州的自行车道分三类,即:通勤性道路、休闲性道路和自行车赛道。其中通勤性道路又分为三级,即:自行车廊道、自行车集散道和自行车连通道。
首先,通勤性道路,规划以自行车廊道为骨架,自行车集散道、自行车连通道为补充的自行车道路网络,自行车道总长度约2247km。结合城市用地形态及地形条件等,构建“一环、一
带、三核、四横、十纵”的自行车廊道网络主体,自行车廊道共22条,总长度约212.6km。较之自行车廊道对于路权的高标准要求,自行车集散道只需设置相应的路牌并局部改善即可,郑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集散道共124条,总长度约728.9km。自行车连通道对居民生活具有重大作用,是解决区域出行末端自行车交通需求、分担廊道及集散道自行车交通流的有效手段,维系着整个自行车道路网功能的正常运转,郑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连通道总长度约1304.8km。
其次,考虑市民的休闲需求,构建“一廊、两带、两区、七链”的绿色休闲慢行廊,全长713.5km。
再次,将对休闲功能为主的自行车通道网络进一步深化,规划形成“一环三带一核”自行车赛道布局,全长328km。
他山之石
畅通骑行道路的外地尝试
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设计者也拿出了一些方案解决骑行当中“无路可走”的问题。
浙江、广州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将自行车专用道,作为缓解骑行者与城市行车空间不足之间矛盾的方式之一。据报道,浙江省绍兴市正准备建153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而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也正在研究确定广州市自行车专用道网络布局。
厦门
今年年初,厦门空中自行车道正式试运行。这条国内第一、世界最长的空中行车路线全长约7.6km,采用智能化闸机、多重传感监测、可见光及红外图像采集处理等技术,实现对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的快速通过式检测识别,并予以及时监控调度,设计峰值流量为单向2023辆/小时。
北京
2016年,北京市规划院提出,将在回龙观到上地之间,试点建设一条完整的自行车专用道,远期连接中关村,禁止机动车入内。据了解,该试点自行车专用道将成为北京首条自行车“高速”路,有望解决共享单车骑行不通畅的“痛点”。
本报近日曾报道了郑州老年骑协4名队员在超过40℃以上的高温中骑行新疆火焰山。2012年从郑州出发,经兰州、西宁、格尔木、昆仑山、唐古拉山到达拉萨,历时30多天,行程3000多公里。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5日讯 (记者 李树贵) 6月4日,北京房山小清河畔,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微风吹拂河面,泛起点点金光。房山区文明办、卫计委、水务局和环保局共同举办的“环保房山 你我同行”绿色骑行活动就在美丽的小清河畔进行。
共享单车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最后一公里,都应该是好事。法律规定: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骑行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众人掉头返回,发现事故位于落坡岭铁道口下坡处,事故现场车胎全爆,车架摔断,王某某昏迷不醒。法院认为,此次骑行活动是骑行爱好者以微信作为联系工具自发组织的活动,某自行车协会既非此次户外骑行活动的发起者,也非组织者,故依法不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
因为小时候生病打针误致双耳失聪,杜国华一辈子生活在了无声世界里;九年前开始跟着社区里的老年自行车队四处骑游,从此他的足迹不仅仅只是杭州,渐渐地遍及全国。”
因为爱好骑行,在成都工作的26岁广元小伙杨波希望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迎娶自己的新娘。杨波说,为了筹备此次的自行车婚礼,他提早就在几个骑友群和朋友圈里发了消息,征集骑友。
一对父子,计划用11天从焦作修武骑车千余公里到上海,父亲的目的是磨炼孩子的意志,小儿子的目的则是上海的迪士尼,顺道开阔视野,改掉自己动不动就哭的坏毛病。
一对父子,计划用11天从焦作修武骑车千余公里到上海,父亲的目的是磨炼孩子的意志,小儿子的目的则是上海的迪士尼,顺道开阔视野,改掉自己动不动就哭的坏毛病。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3日,意大利都灵举行第六届圣诞老人骑行活动,约15000人参加此次慈善活动。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3日,意大利都灵举行第六届圣诞老人骑行活动,约15000人参加此次慈善活动。
来郑州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你知道怎么不花钱玩转郑州吗?
骑行数千里 “辛苦”进牢房
年过六旬退了休,大多数老人都在为儿女带孩子,但家住成都高新区锦城大道的67岁老翁邓宗全却很“疯狂”。6月20日,邓宗全向记者展示了骑游的几千张照片,讲述了孤身一人骑行异国的趣事窘事。
人就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从拥有这辆自行车开始,我们的生活又增添一项内容,做为我所喜欢的自驾游的互补,我不敢像那些骑行爱好者一样去冲锋一个个山头,也不太喜欢追逐竞技的刺激,只愿意休闲式生活,有点像旅行一样的骑行,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自由自在的骑行,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在乎骑行的终点,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欣赏风景的心情 。
为让儿子体会人生道路的不易,培养他坚韧不拔的毅力,绵竹市40多岁的兰玉勇陪着儿子骑自行车,历时23天行程2000多公里,前往北京邮电大学报到。出发前,兰玉勇先给儿子打了预防针,2000多公里路况复杂,其间还要翻越秦岭。
称“陪伴儿子走了人生中有意义的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