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前脚”刚考察完,老杨“后脚”就来到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学习总结”经验。
10号上午老杨参观考察了开封片区综合服务中心,现场感受了下被总理点赞的“二十二证合一”创新,随后老杨与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文兴好好聊了聊。
肖文兴说,“二十二证合一”出发点很单纯,就是为了让百姓和企业得利。而且这项创新只是一个突破口,接下来将围绕“放管服”,做好监管,做好优质服务。未来,放管服三个方面,将力争用三个平台支撑起来,在制度创新方面,开封片区将比沿海城市还要创新。
座谈会上,肖文兴给老杨颁发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顾问”聘书。
以下为老杨交流心得。
聊聊“二十二证合一”。
这两天,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而焦点中的焦点,就是“二十二证合一”。
李克强总理在开封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考察时,重点夸了夸“二十二证合一”创新举措。总理给的评价特别高,他说,创建自贸区目的是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最终要让审批程序越来越简,监管能力越来越强,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开封既不沿海又不沿边,但通过自贸区试验照样创出了一流经验。开封过去以“古”闻名,今天通过自贸区要以“新”出彩。
1
|重视|
简政放权方面,开封片区正在为全国探路
▼
先说说,总理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二十二证合一”?
首先,创优市场环境,是我国从十三五开始的长期发展逻辑。
我在解读李克强总理去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为应对经济新常态,发展新经济,为了更好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十三五时期,我国将主要呈现出四大发展新逻辑,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创优市场环境。
纵观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中国正在从两个方向着手打造:一方面,限制政府行政干预,另一方面,释放市场调节能量,全力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力图打造一个鼓励创新、有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而以“二十二证合一”为代表简政放权,其本质核心正是对创优市场环境这一理念的优秀实践。
其次,自贸区是构建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的关键。
今年政府报告中提到,“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在解读时,也提出,我国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并将之称为“第三次开放”。而本次开放的标志就是,“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包括河南自贸区在内,第三批自贸区的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11个自贸区共同形成了以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高水准对外开放新格局。
本质上,自贸区肩负着试验、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使命,肩负着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推进政府行为法治化、经济行为市场化的重要任务,而这些任务的本质就是:包括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内,开放型经济的顶层设计。
而以“二十二证合一”为代表制度创新,其本质是在完成国家想通过自贸区来探索实践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第三,“二十二证合一”确实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文兴今天透露了几个数字:自贸区挂牌十几天来,已发出“二十二证合一”营业执照26家,来咨询“二十二证合一”企业络绎不绝。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放、管、服”改革举措在全市推广复制,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高涨。截止3月底,开封新增市场主体11964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3.6%。
市场和企业的行动,是比语言和文字,更有效的证明。
2
| 难点|
简政放权对于政府来说,是种“自我革命”
▼
接下来,说说“二十二证合一”的“前世今生”。
谈“二十二证合一”的重要性,必须得先谈谈它是怎么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谈到政府的一些新政策和好政策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政策的效果上,政策的执行上,而没有关注这个问题:这个政策是怎么来的?背后经历了哪些争取的过程?
一个好的政策,肯定不是凭空而生,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特别轻易就能面世。
今天聊天时,谈到这个创新是怎么来的,肖文兴提到了江门,提到了台州。
他说,这两个地方是我国之前简政放权的代表,先后实现了“九证合一”、“十五证合一”。他说,开封片区组织有关人员,去江门、去台州学习,一次学不会,就再去。
这其实是视野和坐标的问题,有很多优秀的模式和经验,关键的问题是,能不能发现这些经验,发现这些经验,愿不愿意学,能否在学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进行升级。
聊天中,肖文兴也介绍了这项创新举措背后的痛点和难点。
其实这方面,我在广东考察时深有体会。简政放权对于政府来说,是种“自我革命”。由于牵涉到权力和利益等复杂因素,很多时候虽然看起来改革的内容只是几行文字,一张目录公告,但背后,有很多反反复复。
“二十二证合一”也是如此,在面对痛点和难点时,开封片区做到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最终受益的是百姓和企业。
当然,“二十二证合一”创新举措,同样离不开开封打下的坚实基础。
肖文兴介绍说,“二十二证合一”的技术难题,就是需要打造信息化支撑,需要各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而2015年,开封在国内率先建成了“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为这一创新举措的成功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 未来|
“二十二证合一”只是开始
▼
最后,说一说,“二十二证合一”的未来。
李克强总理谈到“二十二证合一”说,创建自贸区目的是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最终要让审批程序越来越简,监管能力越来越强,服务水平越来越高。
肖文兴说,这也为开封片区未来的制度创新,指明了方向。他说,“二十二证合一”只是一个突破口,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做好:实现监管最优和服务最优。
监管方面,“安全”的前提下,开封片区将会搭建,并逐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信息平台”,实施事中事后全链条服务式监管;
服务方面,在“高效”的原则下,将会以商事主体需求为导向,建立企业准入前、准入中、准入后全程服务链条,提升服务水平和效能。
而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做到了以“减证”带动“简政”、以联办提高效率、以信息共享降低制度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商事主体的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释放出巨大的政策红利。
当然,开封片区的成功经验,其影响远远不仅限于开封,限于河南。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强调,要把自贸区普遍适用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可以说,以“二十二证合一”为代表,开封片区在简政放权方面,正在为全国探路,也确实找到了好的经验和模式。
我期待的是,“二十二证合一”只是开封片区制度创新的开始,期望未来开封片区能够不断推出制度创新新举措,争取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能给河南十八地市,180个产业集聚区,乃至全国经济、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李克强总理今天在开封考察时说,开封过去以“古”闻名,今天通过自贸区要以“新”出彩。
“考核工作必须较真碰硬,要严肃严谨,要公平公正,还要突出问题导向。”杨建国说,河南广电全媒体的这组评论一针见血,敲响了身边的警钟,舆论作用就要警醒不作为、不落实的干部。
杨建国认为,河南广电全媒体一次次的迅速有效“反应”,本就是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应有的“落实”。
前不久,河南省召开转型发展攻坚推进会,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对河南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了解孟州产业发展后,杨建国结合之前参加的“全省重点项目暨转型发展攻坚集中观摩活动”,他总结目前产业集聚区内企业日子不好过突出的三个问题。
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河南自贸区”)的战略目标、定位、片区功能划分也正式公布。
在3月28日下午进行的“中日知名媒体人对话会”上,中日嘉宾围绕“两国关系持续改善期的媒体责任与作用”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3月27日,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日本站正式开启。参与此次活动的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河南广电全媒体特约评论员杨建国介绍,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他们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听取程永华大使介绍中日关系。
河南广电全媒体特约评论员、产业集聚研究专家
研究产业集聚的杨建国,从前年开始,创办了一个融媒体栏目《老杨会客厅》。一年多的实践中,杨建国不仅对产业集聚领域有了新的见解,对融媒体发展这个主题也产生了思考和总结。
1月24日,记者从河南省发改委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对郑州迈入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方向”指明了道路。
我们听陈泽民历数,这些年,河南错过了华为、错过了格力,千万不能错过新一波的新兴产业,语气里是满满的遗憾和期望;我们听张瞭原提醒,新豫商不仅仅是河南的,还是中国的,是世界的,是让豫商群体勇于跳出护城河,勇于改变;
今天讲的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为什么搞产业集聚区越来越难?第二,为什么产业集聚区越来越重要?第三,产业集聚区未来该怎么办?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一带一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一伟大的战略之上,并以此作为再次腾飞的机遇。
任何方便与快捷的背后都反映着强大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正如河南这次大会上的“新鲜物”,代表们的便捷是依托了互联网时代的进步。基于移动安全智能终端和移动安全体系,依托河南广电打造的“中原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为党代会“量身定制”了全套的移动信息化服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神州大地吹响了消除贫困的雄浑号角。身为扶贫创客计划推广大使的杨建国,不“喊破嗓子、不做样子”,不做旁观者、局外人,开设微博话题,身体力行帮助果农,推广脱贫经验,这份不变的敢担当、能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探索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