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濮阳3月27日消息(记者管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月22日,河南濮阳县一所小学因在考试前“集体上厕所”,发生一起学生踩踏事故。事故共造成22名学生受伤,其中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5人重伤。当地政府最新通报称,5名伤情较重的学生已全部苏醒,病情趋向好转。其他伤情较轻的学生已有多人相继出院。
事发校区共1704名学生,而该校区仅有的39个厕所蹲位,每个厕所蹲位供43名学生使用,这样惊人的人均资源占有率为校园安全埋下严重隐患。不仅是濮阳一所小学,在河南部分县城,有的班级学生甚至超过100人。在新型城镇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大量农村学生涌进县城,学校建设速度却严重滞后于城市化速度。
事发后,涉事学校全校停课,紧急对厕所进行改造,计划3月27日恢复上课。在停课的几天里,记者很容易找到该校的学生在路边玩耍。在学校对面的巷子里,记者采访到该校两名四年级的学生。
一学生告诉记者:“我们班78人,有的班还80多人呢。两个老师招呼一个班的人,78个,根本就管不过来。”
该校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图片资料介绍学校曾多次举行过安全教育活动。但接受记者采访的该校部分学生,似乎对这些安全教育活动印象不够深刻。多位学生介绍说,学校厕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厕所二楼楼道都比较窄,那个地方也太滑了。有小孩一滑倒,后面的小孩就当做是故意绊倒,会压上去玩。”
老师或者学校对你们有安全教育吗?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一名学生回答说:“有一点,就几回,不多!”
濮阳县的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后,全市中小学校,包括幼儿园,都展开了安全隐患排查。濮阳市教育系统有知情人士质疑,“市教育局只有一个人在管安全,安全教育和管理力量这么弱,工作很难不出问题。”记者核实了解到,濮阳市教育局安全办公室确实只有一个编制,但濮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编制是死数,所以我们采取一个学校出一个人到安全办帮忙,时间是半年或者三个月。安全不是所有的事都交给安全办了,安全办只是牵头的,起到综合协调的作用。”
市教育局的安全教育部门是这种管理力量配置,那么县教育局呢?濮阳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安全办主要是宏观管理,目前县局安全办正式人员有5人,另有2人借调。
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经常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片负责。但从上报情况来看,统计表上没有查到这个问题。
从人员配备来看,县局比市局的力量相对较多,平时也有隐患排查,为何没有及时将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排除呢?人员借调,人人有责,这种安全管理人员布局,能否保证全市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也有建筑领域的人士指出,事发学校的建筑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原有的三层厕所和U形教学楼主体分离。为何这一缺陷之前长期没有进行改造?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类似安全隐患在濮阳县的部分学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濮阳县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避免不了。学校放学,学生吃饭时,拥挤的很,个低的孩子很容易绊倒。还有的孩子玩‘叠罗汉’,反正我在接我孩子的时候就见过。”
濮阳市政府对外通报称,目前全市正在加强宣传教育,举一反三,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和全国不少地方一样,河南部分地区县城学校的“大班额”现象突出。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学校班级平均人数一度达到120人,甚至有地方老师批改作业都得分三批。
“我们班是130个孩子。人太多了无法管理,冲撞的几率能达到90%。一个很小的学校,一两千学生在这里,几乎是人挨人,跟小树苗一样。”豫南地区一所小学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吐苦水。大班额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也给班级管理带来难度。记者调查发现,大班额现象,在河南部分地区异常突出,也是普遍现象。
以厕所蹲位为例,不少城区的学校都存在蹲位不足的问题。记者采访到豫北地区的一所学校的校长,她告诉记者,按教育局规定,蹲位比男生是1比19,女生是1比13。但在她们学校,根本达不到,比例超的比较多。这种现象在城区比较普遍。
根据住建部颁布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完全小学应为每班45人,非完全小学应为每班30人。但这一标准,在大多数学校很难实现。这所学校的校长表示,现在市区学校基本都是人满为患。国家规定每个班45人以下,好学校压力更大。现在适龄儿童入学也是一个硬任务,辖区内的孩子也得让他上学。
记者了解到,拥有百万人口的省级贫困县濮阳县,共有449所中小学校,新建的7所学校远远不能满足城镇新增人口的教育需求。濮阳县教育局副局长申建民说:“我们努力建这7所学校,但这几年农村务工随迁的孩子增量特别大,而且有加速的趋势,导致建设规模赶不上学生规模,我们又不能把孩子拒之门外。”
学位不足,困惑着很多基层教育工作者。不忍将孩子拒之门外,却又无法短时间内改变现状。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虽然学生在逐年增加,但相应的教育资源却没有匹配到位。一般而言,新建学校各方面条件还可以达标,但老旧学校,改扩建的空间就会存在困难。
一位小学校长介绍说:“本身规划的是2万人一个社区、3万人一个社区,后来达到10万人、15万人、20万人的时候,招生压力大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学生增加,相应教学设施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学校的安全风险也会增加。尤其是学生放学、集会、课间入厕,是人流最拥挤的时候,学校基础设施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安全制度是否完备并落实到位,决定着学生在校的安全。多年前,豫南地区的一所初中也曾发生过一次踩踏事故,导致一名学生不幸死亡。这起事件就发生在学生放晚自习的时候。
这所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说:“晚上放学,有学生摔倒,后面学生推着往前面挤,一层一层像山一样压上去。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老师值班,当时的灯也不太亮。”
记者调查发现,在大班额现象一时难以消除的背后,需要各地在规划、用地、审批等方面,向教育资源配置倾斜。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祁雪瑞表示,目前部分地方新城区建设、旧城改造中,学校布局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缺乏有效衔接,有的滞后于居民小区建设进度。同时教育用地紧张,用地审批程序复杂,有的从申报到批准需一年时间才能完成土地储备。
祁雪瑞认为,过去教育的欠账确实很多。有关法律法规都要求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但是教育的法律法规有些软,没有硬性的处罚,处罚起来比较难。
在祁雪瑞看来,入学难、大班额,看似是城市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其实是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农村欠账,也要补补了。
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城市发展过程中,目前有两个优质资源是人们特别关注的,一是教育资源,二是医疗资源,其中教育资源又排在前头。
5年间,我省在园幼儿增加了172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在园幼儿近370万,比2010年增加了172万,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也由2010年的52.8%提高到了78.56%,增长了26个百分点。但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上学往往无法顺利地考高中、考大学,初中毕业后不得已要回生源地。
5年间,我省在园幼儿增加了172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在园幼儿近370万,比2010年增加了172万,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也由2010年的52.8%提高到了78.56%,增长了26个百分点。但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上学往往无法顺利地考高中、考大学,初中毕业后不得已要回生源地。
5年在园幼儿增加172万,民办幼儿园是幼儿园主力。
郑州市区不少热点小学的班额仍保持在70人左右。
2014年,郑州市区接收一年级新生7.1万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2.8万人,占比39.4%,这也就意味着10个学生中,有4名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2009年,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全省小学、中学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以下。
省教育厅昨日召开2012年基础教育暨师范教育工作会,今年,我省将着力解决城镇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全省将有40个以上的县(市、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
5年,我省城镇人口增加700万,中小学生增加72万,而城镇中小学仅增加300所,城镇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现象仍较突出。昨天,省教育厅召开了2012年基础教育暨师范教育工作会,今年我省将着力解决城镇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并关注校车安全等。
对此,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表示,为了提高我省考生上重点大学特别是985、211等高水平大学的比例,要加强河南高校的自身建设。
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招生;“大班额”比例过高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
学校几近“崩盘”因生源增长快,难以消肿的大班额困扰郑州。
教育部门今年3月份统计数字显示,按照中小学班额应控制在小学45人、中学50人以内的国家标准来计算,根据2013年底中小学在校生数,郑州市区中小学欠账113所。5月29日,河南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也预示着今后的入学高峰或将成为常态,以后每年,郑州市区中小学都将迎“大考”。
“大班额”、“入学难”,这是长久以来困扰学校、家长以及教育部门的难题。昨日,省人大常委会、省教育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河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
根据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平均班额标准,40至45人为标准班额,46至55人是“大班额”,56至65人则被称为“超大班额”,66人及以上属于“特大班额”。从2004年起,郑州市区开始出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以及超大班额现象。大班额“消肿”的基础是,郑州市区绝大多数学校保证满六周岁六个月儿童全部入学。
2013年郑州市市区初中招生报名工作6月16日启动,从第一天的报名情况来看,今年郑州市市区初中就学压力依然较大。记者在郑州市小升初金水区报名点看到,距报名开始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各个工作窗口前,家长都已排起了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