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张毅力 徐驰 霍亚平
[编者按]
一座丰碑人敬仰,不朽精神励后生。兰考率先脱贫“摘帽”后,人民网记者走进这片热土,点滴记录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蜕变”历程。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说,在焦裕禄精神鼓舞下,兰考全县85万群众同心协力,以优异的成绩向党中央、向习近平总书记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迈过脱贫攻坚穷坎的兰考,已经奏响新“号角”,确保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
兰考县谷营镇姚寨新村社区 霍亚平 摄 【点击观看】
“故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
兰考,这片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时常挂念的地方,变了。
黄沙地活了。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瓜果连片;荒僻破败的农村,旧貌换新颜。
景色在变,人也在变。干部的鞋上多了泥巴,“老困难户”眼中有了希望。
2月24日,兰考县正式通过验收,贫困发生率降至1.27%,脱贫摘帽目标如期实现。
兰考也没变。
“焦裕禄”还在。县委院里,灯火常常夜半方熄。黄河岸边,焦裕禄当年树立的“四面红旗”依然飘扬,防风固沙的泡桐已成为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
脱贫攻坚,兰考不掉队;全面小康,兰考已启程。
图为兰考县红庙镇的蔬菜大棚,县里发挥农业合作社作用,引导群众脱贫致富。霍亚平 摄
动力之变
脱贫不再等靠要 改革激发精气神
残疾半辈子,穷了半辈子,如今,郝金刚又在村里挺起腰杆。
老郝是兰考县三义寨乡付楼村村民,早年在砖窑干活砸断脚,落下终身残疾,与两个幼女相依为命。
县里给贫困户建档时,老郝家被定为“兜底户”。
“第一次家访,他家里连个能坐的凳子都没有,对人爱答不理。”兰考县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郭杰说,由于长期贫困,自卑的老郝少与乡邻往来。
“兜底户给够补助款也能完成扶贫任务,但一味‘输血’,只能养懒汉。只要有一点发展能力,就要扶他们站起来。”郭杰说。
工作队帮郝家建院墙、盖厕所、添桌椅板凳,慢慢取得老郝的信任。郭杰劝老郝在家搞养殖,带着他参观县里的养殖场、拜访邻村的养殖户,最终老郝动了心,“就养它两笼兔子试试”。
这一试,试出致富路。2015年7月,老郝用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买来25只优质种兔和饲料,建起兔舍。2016年,他卖7批兔子赚1万多元,全家轻松脱贫。
“没想到,我残疾半辈子,还有翻身这一天。”一向封闭的老郝“敞亮”当老师,“谁想学我都教,今年再建几个棚子,给乡亲们育点儿种兔,带着大家致富。”
在兰考,还有很多“老郝”。扶贫两年,扶起了兰考困难群众干事的信心。更深层次的发展动力,则来自持续不断的改革。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曾指出:“把兰考发展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根本靠改革。兰考高档家具及木业加工、特种车辆及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比较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潜力也很大,要努力做精做大做强。要开动脑筋,打开大门,引进来,走出去,激活各类生产要素。要充分运用省直管县的体制条件,精心运筹、大胆实践,在县域改革中走出一条好路子。”
为发展松绑,兰考目标明确:改革围绕“人”“事”“钱”,激活每一个细胞。
2016年,兰考乡镇党委换届,80后村支书代玉建被选为仪封乡党委委员。代玉建离乡多年,两年前响应号召回老家带领乡亲们脱贫。“没关系、没背景也能快提拔,我回来对了,踏实干事就有回报。”代玉建说。
其实,这正是兰考围绕“人”改的导向:想提拔,去一线。
兰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席建设介绍,2016年,乡镇党委换届,兰考提拔重用一线干部58名,其中39名是脱贫攻坚一线干部。5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围绕“钱”改。兰考在全省率先建立“先拨付、后报账,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督”的扶贫资金分配运行机制。钱咋花,群众说了算,信息透明,向全县公开。此外,县里先后拿出3000万元风险补偿金,撬动银行扶贫产业贷款3亿元,一大批扶贫产业得以兴起。
围绕“事”改。兰考县建立大督查机制,对重点工作实行台账式管理、常态化督查。2015年7月份至今,共开展各类督查3000余次,工作效能大幅提升。
“你是等靠要,还是主动发展?这是兰考干部、群众必须做出的选择。兰考主动求变,精神动力就来自于2014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操作中改革贯穿始终。”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
图为兰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屠宰车间,当地贫困户家门口实现就业。霍亚平摄
产业之变
因地制宜育特色 城乡互动拔穷根
脱贫攻坚刚开始时,兰考“扪心自问”:“兰考为啥穷?”答案是:“产业不成体系,经济没有支撑。”
“兰考要决胜脱贫攻坚,就要研究供给侧改革,找到特色产业路。”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
兰考农业人口占比超90%,脚踏实地的选择便是农业产业化。
在兰考产业集聚区,禾丰牧业有限公司流水线正在一刻不停地运转。一只只肉鸭经过屠宰、分割、包装,运往全国各地。
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这里月产4000吨鸭肉,年耗2500万只肉鸭。放养部经理秦防震介绍,二期工程将以鸭肉深加工为主,满负荷运作年耗5000万只肉鸭。
30公里外的兰考县考城镇,刘土山村贫困户陈新民也在时刻关注禾丰牧业。2016年,陈新民与公司签订养殖收购协议,一年喂养6茬鸭,年入6万元。
像陈新民这样养鸭的贫困户,整个兰考则有3500户。龙头企业带动的不止于此,除了养鸭,抓鸭、运输、防疫工作,甚至鸭粪都成为了当地老百姓致富的“宝贝”。
“兰考的农业产业化不仅仅是引进几家大企业,而是分层次布局,形成城乡互动的三级产业体系。”兰考县县长李明俊说。
在产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了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
在乡镇,布局养殖基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农村,调结构,合理种植各类粮食、饲草作物,服务养殖企业。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脱贫之后的重任是奔小康。李明俊说,兰考想真正发展起来,就要借助脱贫攻坚重塑产业体系。兰考县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围绕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3个主导产业,持续推进特色产业体系。
如今的兰考,产业集聚区内,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13个乡镇,处处有特色;村内,一个个种养殖的小家庭为支柱产业源源不断输送养分。以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城乡互动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016年,兰考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7.6亿元,增长9.4%,增速居省直管县第2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124元、9943元,分别增长7.5%、9.6%,增速均居省直管县第1位。2017年,兰考县有望冲刺省直管县第一方阵。
何香久还看到了文艺界许多不好的现象:英雄主义被解构,英雄被亵读,无底限、无内涵,自贱甚至自残的作品登上大雅之堂;
何香久还看到了文艺界许多不好的现象:英雄主义被解构,英雄被亵读,无底限、无内涵,自贱甚至自残的作品登上大雅之堂;
5月26日,焦裕禄的二女儿、河南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守云的新书《我的父亲焦裕禄》首发式在京举行。回忆起焦裕禄,焦守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父亲临终前给母亲的嘱托:把儿女养大、给老人送终,不要向组织提要求、要救济。
10月17日,全国第三个扶贫日,中国首档使命类大型公益扶贫节目、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节目启动仪式暨全国扶贫日宣传活动在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隆重举行。
“火车站礼送灾民”“瓦窑村访贤举才”“买粮救荒”“带病抗洪抢险”……几个典型故事,尽展焦裕禄“亲民、求实、奋斗、无私”的公仆情怀和崇高品质。11月8日晚,河南豫剧院三团为郑州大学师生送上豫剧现代戏《焦裕禄》,拉开了河南省戏曲进校园(高校)活动的序幕。
著名剧作家、河南省政府参事姚金成说,《焦裕禄》中朴素的人性力量对当今社会现实的观照,呼应了时代的需求和群众的强烈愿望,这也正是它走红热演,并获得文华大奖的根本原因。
焦裕禄同志是模范,是榜样,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对照“标杆”学习。
10月17日,全国第三个扶贫日,中国首档使命类大型公益扶贫节目、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节目启动仪式暨全国扶贫日宣传活动在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隆重举行。
焦裕禄是官员中的一座丰碑。提起县委书记的榜样,人们自然会想起他,说起他,老百姓都会感动的痛哭流涕,这就是情怀。
5月17日下午,一堂特殊的党课在河南省人大开讲,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为广大党员干部介绍了父亲焦裕禄的生平和工作经历,上了一堂生动、发人深省的党课。
5月12日上午,“永远的焦裕禄精神诗书画作品展”在河南省艺术中心举行,132幅诗书画作品集中亮相,群众在闲暇之余可以去免费参观学习,展览活动持续到本月20日。
人民日报出版社适时推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主题图书:《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焦裕禄》《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人民日报重要言论汇编》《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党员干部读本》等3种主题图书。
2014年3月24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讲话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民日报出版社适时推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主题图书:《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焦裕禄》《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人民日报重要言论汇编》《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党员干部读本》等3种主题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