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 杨建国
“产业升级”可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新常态下,谈产业升级早已不具有新意。尤其是包括十三五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导向中,“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也已成了普遍共识。
但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升级这个话题,似乎谈的还不够多。尤其是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等特点,在经济新常态下,这些城市对于产业升级的要求,要更加的紧迫、急切。
近两年,笔者先后考察过大庆、潍坊、铜川、巩义、焦作等一系列资源型城市。从具体操作来看,资源型城市转型,并没有一种所谓的通用模式,每个地区、每个城市基于资源类型、产业结构等状况的不同,在转型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但从宏观上看,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个母命题下,各地的做法中,还是能梳理出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比如,以“黄(黄金)、白(铝土矿)、黑(煤炭)”著称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三门峡。
今年9月,中国共产党三门峡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发展 为决胜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以转型为主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被列为了今后五年三门峡发展核心主线之一。为应对新常态时,三门峡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其中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做法。
首先,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带来的转型新机遇。
中国有句老话:危中寻机,困中求变。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下,各地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危机”与“改变”。一方面,投资和要素驱动力有所减弱,环境约束加剧、各类风险累积叠加,企业经营面临需求不足、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带来了内陆开放的新机遇;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让中西部地区可以借助后发优势、后来居上;在承接产业区域性转移方面,内陆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以及当前正值对外高端人才技术合作的机遇期……
在上面这种背景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转型发展的大逻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大思路;区域经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分化加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而在刘南昌所做的报告中,则将未来五年视为“转型发展的窗口期”、“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把转型作为发展的主线、根本和重中之重,并努力将其转换为“黄金发展期”。
其次,培养产业内生动力是转型升级根基。
由于资源禀赋的优越,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普遍单一、产业链条过短,专业性分工很强,而且接替产业尚未形成、或者羽翼未丰,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如何加速完善资源产业链条,向高端环节转换,如何链引领产业链走向价值链顶端,如何优化产业选择和结构,就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当然,转型升级也不意味着要对传统产业搞“一刀切”, 一哄而上去追逐新兴高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应该是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
围绕资源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三门峡市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三量并举”的转型路径:坚持“做大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科学把握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强化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双轮驱动,真正走出一条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新路子。
第三,抓住区域均衡发展大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实际上,从去年两会开始,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区域协同”成为一条越来越清晰的发展主线。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先后出台,开始全面布局,更是这种理念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的体现。随着三大战略的相继落地实施,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也将从原来注重以地域板块划分格局,向更注重地域之间联系、更注重区域均衡、多点支撑的发展理念转变。
围绕这条主线,三门峡市提出了“三管齐下”,加快打造省际中心城市的系统方针,着重提高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力争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信息交流、科教文化等关键节点,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聚集,不断增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第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对外开放迈向更广、更深层次。
近年来,我国内陆省市虽然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硕果累累,但无论是经济开放水平、广度和深度,与沿海地区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距,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竞争优势的转化,加快内陆省市开放的必要性日益突出。而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内陆省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格局,具有全新的发展定位。
这方面,三门峡市提出了要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而且“走出去”成为了融入战略的重点之一:培育壮大“走出去”主体,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承揽海外工程,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巩固和保持对外贸易大幅增长的强劲态势,进一步提升优势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三门峡特色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刚刚过去不久的河南省党代会上,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三门峡:“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要突出转型发展”以及“支持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更为关键的是,三门峡应对新常态的一系列做法,是对“四个强省”战略的重要实践。一方面是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是把过去相对较弱的现代服务业、网络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上。
正所谓:有中生新、无中生有。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引进鲜活的“血液”固然重要,但也应该谨记“喜新不厌旧”,努力巩固强化传统优势产业,进而形成科学多元的产业生态。三门峡市转型升级之路正是如此。
(作者系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
12月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河南占15席,我市名列其中。至2020年,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包括资源枯竭城市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
这份规划将资源型城市分为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以及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类。
3日公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确定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2020年发展目标。资源型城市分类:为帮助资源型城市摆脱“因矿而生、因资源枯竭而衰”的魔咒,这份规划将资源型城市分为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以及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类。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3日正式公布。” 根据《规划》,目前中国已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并依据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资源状况,分成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将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以及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
2013年12月30日,记者从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15个城市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数量居全国第二。规划列出了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自然风光旅游项目;平顶山市尧山——中原大佛景区列入人文历史旅游项目。
2013年12月30日,记者从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15个城市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数量居全国第二。规划列出了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自然风光旅游项目;平顶山市尧山——中原大佛景区列入人文历史旅游项目。
12月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河南占15席,其中我市被界定为再生型资源城市。
历时两年多的调研和起草,《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昨日发布,并首次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从目前看来,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未来还将通过深化资源税、环境税改革,以及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利益分享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三大机制的建立,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号召,也是承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盛夏之初,河南省委向全省发出了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动员令!我省各地的真实情况怎样?困难和压力在哪儿?有无好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河南广电全媒体派出多路记者,东西南北,多个市县走访、调研、座谈,用他们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观察、思考、判断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为人民福祉用心建言。7月25日起河南广电全媒体推出“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评论,共18篇,今天(刊)播出第十二篇:《资源型城市的进与退》。
2014年全省18个省辖市GDP增速中,周口名列第一,濮阳排第二。
根据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的《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2014年全省18个省辖市GDP增速中,周口名列第一,濮阳排第二 ,许昌排第三。除了周口,濮阳的经济发展也很快:2014年GDP总量为1253.61亿元,增长10.89%,增速在全省排第二。
根据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的《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2014年全省18个省辖市GDP增速中,周口名列第一,濮阳排第二 ,许昌排第三。除了周口,濮阳的经济发展也很快:2014年GDP总量为1253.61亿元,增长10.89%,增速在全省排第二。
国务院新闻办今日就《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介绍,《规划》首次在全国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并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类。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为统筹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总责,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