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手机成父母“哄娃利器” 5岁娃不给手机不吃饭

2016年11月25日08:41  来源:安阳晚报

5034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琳琅满目的娱乐功能,让成年人爱不释手,休息时便忍不住拿出手机一番消遣。见大人们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也渐渐对手机产生了浓厚兴趣。“别看手机了!”“别再拿着手机玩游戏了!”“把手机放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口头禅”成了家长对孩子每天重复最多的话。连日来,记者对患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们进行走访。不少家长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沉迷手机,他们着急给孩子寻找“戒手机瘾”的“良方”。

  现象:

  手机竟然成为父母的“哄娃利器”

  “我家孩子才两岁,现在已经会玩手机了。”昨日上午,市民杜女士说。杜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孩子小,总是爱哭闹。有时候,家长怎么哄也哄不住。后来,杜女士发现孩子玩手机就不再哭闹。时间长了,手机竟然成为杜女士的“哄娃利器”。杜女士对此也很是无奈。“孩子看到家长玩手机,就觉得好奇,给他看手机,他才停止哭闹,现在孩子总是要听手机里的儿歌或者玩益智类的游戏。”杜女士说。

  市民高女士则告诉记者,之前她经常玩手机,有的时候处理一些工作上的琐事,有时候则是玩一些小游戏减压,儿子就在旁边看,有时看懂了游戏的规则,还会提醒怎么走下一步。

  “我以前觉得小孩子玩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也没有什么,而且他玩手机的时候也挺安静的,不吵不闹,我觉得这样也挺好,就给他下载了一些儿歌和益智游戏,让他自己玩,也算是一种学习了。”可现在,高女士追悔莫及,原来小家伙玩着玩着竟上了瘾,天天吵着要手机玩。

  “以前下班回到家,儿子都找妈妈,现在我一下班回家,他就急着找手机,拿了手机就会开心地打起游戏;如果不给的话,他就会不高兴,甚至用不吃饭来表达不满。”说起5岁儿子的变化,高女士显得一脸失落,“自从儿子迷恋上玩手机后,也不爱出门和小伙伴玩了,也不太愿意与家长交流幼儿园的生活了,手机成了他最好的 朋友。”

  声音:

  “恋”上手机的娃不少 小学生也要求配手机

  在学校、在家里、在商场、甚至走在大马路上……只要能看到有学生的地方,就能看到学生人手一部手机,要么玩游戏,要么看视频,要么发微信。有的学生,只要手机不在手上一会儿,就会有种魂不守舍的感觉,甚至和家长争吵、抢夺……就连四五岁的孩子,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来。手机,俨然成了现代学生一个必不可少的用品,学生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用手机成瘾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而真正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孩子们却做得越来越少。

  “每到假期还有周末的时候,孩子和手机就黏在一起,玩游戏听儿歌,不让他玩,还会给家长闹脾气,我们都愁得很。”市民王先生说。

  随后,记者在身边随机调查了30个家庭,发现有20个以上家庭的孩子每天都花不少时间在手机上。家长们普遍表示,孩子平时就爱玩手机,假期里更是“放纵”,每天手机不离手。

  “我家儿子读四年级,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家住市人民大道的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最让她头疼的就是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作业不好好写,吃过饭就要玩手机,主要是用来打游戏,不给他就闹,有时候我们不给他,他就跟其他人要。”

  市民王女士的女儿今年才上小学一年级,前些时候体检已经有点近视了。“她一直爱玩这些电子产品,之前家里的电脑、平板和手机都玩,没想到对眼睛伤害这么大。”王女士说,假期里,她和爱人决定不让孩子碰这些东西,“刚开始她还不太适应,现在才好一点。”

  “孩子一年前开始要手机,我对这件事非常慎重,所以没给他配备。不过,我和孩子约法三章,只有考进班级前三名并且不许影响成绩,才为他配手机。”市民宋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在家长是否该为孩子配备手机的问题上,近7成家长表示不会为孩子配备。但也有3成以上的家长表示,会为孩子在小学阶段配手机;几乎9成家长表示给孩子配手机前会制定限制使用的协议;近8成家长对部分学校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或禁止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表示赞成。

  调查:

  55.06%的大学生表示 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度过”

  有调查显示,2.4万名学生中,每天用电子产品1小时至2小时的占63%,25%的孩子每天使用2小时至4小时,还有9%的孩子竟然在4小时以上。在500名中学生中,平均每天玩手机1 小时以内的仅占10%,玩1小时至2小时的占到12%,玩2小时以上的占到8%,剩下的70%则是选择“随时想起来就用”。

  随着手机的普及,记者发现,不少中学生都配备了智能手机,尽管很多家长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能及时联系到自己,然而对于一些自制力欠缺的学生,手机却让他们陷得很深。

  “我家小孩这次考试,竟然没考及格,要知道他以前成绩在班里是很好的,我就问他怎么考得这么差,他也不愿意说,后来被我发现,他写作业的时候在偷玩手机,气得我把他手机没收了,早知道就不给他配手机了。”刘女士提起自己儿子的成绩下降,依然有些后怕,而记者在与一名中学老师沟通时也了解到,很多有手机的学生,在上课时间会偷玩手机,晚自习的时候还会偷偷戴耳机听歌,不少学生因为太爱玩手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不仅中小学生“离不开”手机,今年8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来自全国的1937位大学生中发起调查,根据结果,55.06%的大学生表示暑假基本“ 宅在家刷手机度过”。此外,56.0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平时也有“手机依赖症”,没有随着假期的到来而改变。同时,31.9%的大学生表示在暑假中,自己对手机的依赖加重。

  观点:

  既不严防死守

  也不顺其自然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对自己不是很认同的孩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尤其在假期更甚。

  对此,心理咨询师赵坤明表示,如果不让孩子玩手机、玩游戏,孩子平时在与同学们沟通时,就没有共同的话题了,而脱离了群体的孩子容易孤独。两者权衡,还是可以给孩子适当的上网时间,比如周末可以在家长的监护下玩一到两个小时。同时,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听音乐、运动、旅游等,避免孩子对网络过分依赖。

  为啥孩子成为“手机控”?赵坤明分析,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在于:一是手机太方便,二是手机满足了人们人际交往的需求和价值感的需求;三是孩子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爱,父母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爱孩子。

  对此,赵坤明表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冲击性能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规律,也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便利。

  现实中,不少家长采取打骂、收手机的方式,让孩子“离开”手机,这样真的好吗?赵坤明提醒家长们,父母对孩子手机的管理,应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空间和独立人格。如果管束不当,过于监控或唠叨,让孩子感觉父母控制的影子无处不在,只会引起更大的叛逆。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是普遍现象,要让孩子不用手机,也是不可能的事。”赵坤明说,父母们在指导孩子使用手机时,要做到“既不严防死守,也不顺其自然”。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应该多花时间来陪伴、关爱自己的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这样孩子就容易转移自己的兴趣爱好,少以手机为伴。

  同时,父母们应该为孩子多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孩子的业余生活。比如周末可以带孩子外出踏踏青,多与自然接触一下;也可带孩子到图书馆及阅览室看看书报,感受一下书香氛围;还可以陪孩子打打球,锻炼一下身体等。这些都是比较健康的活动,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好处。孩子们对这些健康的活动接触得多了,注意力自然就会转移。

文章关键词:玩手机;玩游戏;智能手机;哄娃利器;良方;手机控;口头禅;手机依赖症 责编:李争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