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与河南鲜易控股公司董事长朱献富探讨鲜易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
中国有句古谚,叫“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讲的是,所谓趋势,可能就隐匿在某些个体的努力之上。小到一个行业,大到一个时代,莫不如是。
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再加上“新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今年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而“承前启后”也成了经济、战略、产业和发展的关键词。
今年上半年,我先后去“长三角制造”代表:江阴,以及“珠三角制造”代表:佛山,实地考察。这两个地方,在转型升级中,都有着一条相似的主线:坚守制造业的核心,集群式转型,强化技术、品质、品牌,利用互联网平台等等。可以说,这两个地方,是观察“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最佳样本。国庆节后,我又应邀来到鲜易在长葛的生鲜物流园考察,收获颇丰。从08年到现在的转型升级三部曲中,这里暗含着一条我国产业园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
(二)
回顾当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散。
与此同时,当时我国中西部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全球经济深刻调整必然促进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组,有利于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另一方面,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区域竞争格局重塑,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再加上历经改革开放30年发展,中西部地区正在缩小与沿海地区的机制、政策差距,而区位、资源、市场及要素成本优势正在上升,具备了逆势发展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
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河南作为“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选择了建设产业园区升级版:产业集聚区,更加注重产业园的市场化、专业化和集聚化。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窗口,鲜易控股旗下的众品食业在河南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聚区战略指引下,规划大中原产业布局,先后在豫中许昌、豫南驻马店、豫西洛阳、豫北安阳和豫东永城等地的五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五个生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成了集养殖、加工制造、冷链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这是鲜易完成的第一次进化:成为了肉类产业链整合商的生产型企业,并积极参与到河南产业集聚区创业期中来。
现在回看,创业期的河南产业集聚区,本质是产业集聚,通过将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集聚一起,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集聚效应和雁阵效应在产业集聚区平台产生化学反应,共同推动河南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工业强省转变,而这代表着我国产业园升级第一次升级。
(三)
产业园升级的第二阶段,是打破园区产业界限,从单纯的产品升级到生产+服务,集成金融、信息、技术、研发、转化等诸多现代服务业功能。十二五期间的河南产业集聚区,正好处于产业园升级的第二阶段。
十二五的河南产业集聚区,在产业越来越趋向服务引领制造的新趋势下,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科技、创意产业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愈加明显,产业集聚区服务业占比将稳步上升,服务业对产业集聚区经济较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这一时期的鲜易,从上一个阶段产品业态的独轮车时代,过度到了产品业态和服务业态融合并进时代,完成了第二次进化:从肉类产业链整合商的生产型企业,到定位生鲜食品产业链服务商、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服务型企业。
更重要的是,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鲜易经历了以企业为导向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向以客户为导向的定制化流通服务业转变。而体现在产业园上的,就是拆掉了之前五大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围墙”,将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相结合升级为服务业园区。
(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产业领域催生了各种新的形态,虚拟经济、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和认知方式。在新经济、新动能的背景下,需要的是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业态,也需要新的产业园类型。
而这些新的技术、思维、模式,催生了产业园的第三次升级,而且这种升级,不仅仅是在前两次升级基础上的改良和提升,不仅仅是前文提到的佛山模式、江阴模式,更大程度上是一次“创造”,一次“革命”。
而这种升级的方向和标准,可以从鲜易如今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进化中觅得不少端倪:将传统业态与新业态相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从O2O生鲜供应链服务商的平台型企业,到定位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的生态型企业。
(五)
展开来说,鲜易给产业园第三次升级,甚至“产业集聚”理论的未来,带来的启示和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更多的依靠市场的力量。
在互联网+时代,新经济的动能和新技术的产生,更多的来自于企业的创造和活力,更多的需要的是自下而上,从企业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政府引导的形式构建。
就像鲜易的第三次进化,致力于构建平台型企业、生态型企业,通过多业联动,将基地升级为园区、平台,为区域服务,为行业服务,发展共享经济,极大的提升了社会资源。
鲜易站在生态的角度进行跨界融合,进行包括纵的、横的系列创新,通过打破企业、行业界面,不单是以企业的角度来考虑和看待资源配置,而是以全球化的视野,整合生态圈的高端资源要素,共享标准、技术、信息、金融,尤其是人才等,和生态圈的创客一同创新创业。
从企业生态到产业生态的升级,应该是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
其次,打通线上线下。
这里所说的打通线上线下,并不是单纯的利用互联网技术,而更多的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从新经济的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本质出发,将线上与线下融合进产业链、供应链,甚至是价值链之中。
而对于鲜易来说,很关键的内容,就是一个词:数据,从产品到服务,再到数据,进而通过数据实现增值服务,这才是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关键所在。
鲜易在业务数据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线上的三张网“鲜易网、冷链马甲、日日鲜”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线上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冰山下巨大的产业体系的支撑,这方面,鲜易也有着20多年的沉淀和发展,构成了以中原冷链谷为龙头的1+6基地,华东基地、东北基地、华北基地等现代服务业布局全国的格局。这些布局构建起系统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流通性服务企业,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根基。
第三,与双创结合将成新的标配。
中国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是要解决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是要解决自主创新的问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双创也将会越来越深入到产业中去。
而依托产业生态圈,带动创客创业创新方面,鲜易堪称全国的标杆。一方面,鲜易运用自主创新经营体、事业合伙人、股权期权激励等机制,带动3200多名员工参与创业创新;另一方面,鲜易通过平台加杠杆的模式,为合作伙伴提供融资支持,先后带动3600多家小微企业加盟生态圈。
就像李克强总理在调研鲜易时的评价,“国家提倡的是大众创业,在这里你是引领万家创业。”
第四,从园区升级平台,从企业生态到产业生态。
在从企业生态,升级到产业生态过程中,园区也经历从园区到平台的升级。目前,已经出现了以鲜易为代表的大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能力,集聚产业链、供应链、甚至是价值链条上的企业、消费、服务等的资源优势,面对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形成了协同创新和生态发展,从过去独立发展,到抱团协同发展,再到平台化发展的三部曲式升级的模式。
鲜易的做法是,拆掉围墙,把加工制造业与流通性服务业结合,将基地升级为园区,再把流通性服务业和鲜易网、冷链马甲结合,将园区升级为平台,共享基础设施,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环保安全的社会共治,推动食品产业链供给侧改革。
更为重要的是,鲜易将产品与服务,线上与线下,硬件与软件,平台与杠杆,综合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将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城市配送、流通加工、冻批市场、农批市场等线下服务与线上鲜易网、冷链马甲相结合,形成了多业联动、多网协同和多式联运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系统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六)
回顾下,鲜易转型升级三部曲:经历了从做产品到做服务,从线下到线上延伸,从企业生态过渡产业生态打造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整套“综合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硬件+软件”、“线上+线下”、“平台+杠杆”、“产品+服务””的创新经验,最终形成了引领中国生鲜供应链业态发展,引领企业升级为平台的潮流,带动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而在鲜易的三部曲转型中,能看我国产业园的转型升级三部曲:从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和落地,到产业集聚理论的成熟和完善,而最终,通过鲜易的探索,来引领产业集聚的升级,来指引产业集聚的未来:即从企业,到园区,再到平台,这也许就是未来产业园升级的样本和模板之一。(作者是中国产业集聚专家)
“门前断头路的打通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客源,对于拉动经营起到了促进作用。届时,西至夏耘路,东至崇文路,南至长安大道,北至新平宝大道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道路网络,道路交通将更加畅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区域产业发展已不仅局限于国内,更要适应国际。笔者曾多次来到新乡考察产业发展和集聚区建设,发现在其产业发展过程,“自主创新”的特点,表现的一览无余。
昨日上午,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产业集聚区提质发展”议题,与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协商座谈。秦海彬指出,市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筑牢工业强市根基,实现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
11月7日,2016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开幕。未来越来越多河南制造,也将通过“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开启“走出去”这条产业转移的新方向。
4月15日,为期3天的2016年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启动。组:省政协主席叶冬松,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副省长张维宁及各省辖市常务副市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观摩点评信阳、驻马店、周口、商丘4市;
三年前,2013年春天,郭庚茂担任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当选河南省省长。2013年以来,时任省委书记的郭庚茂、省长谢伏瞻不但多次对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谋篇布局”,还三次带队,深入到全省十几个产业集聚区进行观摩点评。
8月25日,全市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工作会议在项城市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保仓,副市长王田业,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主任程新华以及市政府秘书长张继林出席会议。刘继标要求,要把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作为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升级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促进县市区工业经济升级转型,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根据《方案》,2015年,我省将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为方向,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
7月27日,唐河县产业集聚区内的亿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研发新产品。该县产业集聚区成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县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被确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产业集聚区”。
7月20日,唐河县产业集聚区光电电子产业园的技术工人们正在无尘车间忙碌。今年,该县800多名返乡农民经过培训后,在当地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就业,平均月薪达3000元。
5月13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前通报了2014年度产业集聚区动态调整情况,5个专业园区晋升为产业集聚区,7个产业集聚区因未达门槛标准被调整为专业园区。
5月13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前通报了2014年度产业集聚区动态调整情况,5个专业园区晋升为产业集聚区,7个产业集聚区因未达门槛标准被调整为专业园区。
古老的周口正在抓住改革进程中的每一个机遇,焕发出早已久违的勃勃生机。
4月18日,河南日报“四个全面”大家谈第三站走进汤阴,在汤阴县产业集聚区举行。王永辉(汤阴县发改委主任):目前,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有10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近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县政府专门设立了1个亿的主导产业基金和5000万的创新基金,扶持企业创新。
4月18日,河南日报“四个全面”大家谈第三站走进汤阴,在汤阴县产业集聚区举行。目前,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有10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