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限购令,我有离复婚。”曾有人总结民间应对楼市调控政策的“假离婚”,10月10日发生在郑州花园路上的一幕,则将夫妻相约“假离婚”的买房智慧,演绎成了房产 易主和妻子失联的悲情戏。
“假离婚”后妻子失联了
10月10日15时15分许,花园路英才街口附近,一名男子突然由人行道进入机动车道,踉踉跄跄地出现在一辆驶近的162路公交车前,随后更是直接坐在了车前路中。
车长何山下车查看,男子却晃动着手中的玻璃酒瓶催促他离开。他将男子搀至路边坐下,不确定对方还会不会再度拦车,开始和男子交流了起来,想不到几句话语,竟打开了男子心扉。
男子自称在花园口区域居住,最近想再买一套房,就和妻子商量假离婚,离婚证办下来后妻子不见了,几番联系和寻找后他发现假离婚弄假成真了。
妻子给他发来短信说“已经离婚了,不再有关系了”,还表示要换掉手机号码断绝双方联系,准备带着房子重新嫁人开始新生活,随后果然失去了联系。
人财两空郁闷醉倒路中
11日,郑报融媒记者见到162路公交车车前监控设施拍下的视频,拦车男子30岁左右,和车长交流约10分钟时间,从动作判断可能已经处于醉酒状态。
“掂着酒瓶子,一会儿往嘴里送,一会儿把酒吐在路上,哭得很伤心。”何山说,男子原本存有一部分钱,前两个月房价上涨后,才和妻子商量通过“假离婚”购房,此次醉酒失控痛哭就是因为人财两空郁闷所致。
当日15时20分许,何山将男子手中所提的白酒拿走,又将男子搀至路边拦下一辆出租车,随后拿出50元钱要求的哥帮忙将男子送回花园口的家中。
何山说,自己从男子手中夺下的酒瓶中只剩一点酒了,“就算洒了,估计他也喝了七八两,肯定是醉了”,他希望对方能够从痛哭和欺骗中尽快振作起来。
按照政策,以户为单位计算,秦红和先生名下已有两套房,在上海不能再贷款买房。秦红介绍,按上海市规定,300万以上的房子属于非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为70%,与之相对,300万以下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比例为50%,“300万在上海只能买60平米的房。
时隔两年,郑州市再次启动楼市“限购令”,为了购房名额,“假离婚”又热了起来。对于财产分割,“假离婚”协议的效力,比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备案的离婚协议效力要低,一方当事人可能会落得人财两空。
对于财产分割,“假离婚”协议的效力,比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备案的离婚协议效力要低,一方当事人可能会落得人财两空。
当日15时20分许,何山将男子手中所提的白酒拿走,又将男子搀至路边拦下一辆出租车,随后拿出50元钱要求的哥帮忙将男子送回花园口的家中。
记者在金水区婚姻登记处了解到,8日下午办理离婚的80后占主流,其中还有一个男方是1993年出生,女方1995年出生,俩人8月才登记结婚。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概念,离婚登记具有公示效力,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
“上海楼市限购将升级”的传言虽已被辟谣,但其引发的“离婚潮”却未平息。9月5日,厦门继苏州之后,成为第二个执行住房限购政策的二线城市,加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全国已有6个城市实行了不同程度的限购政策。
刘某和丈夫周某结婚30余年,婚后双方生活稳定、感情基础稳固,并育有一子,现已成年。
部分地区再现应对楼市调控的假离婚潮。网民“舒圣祥”也表示,“楼市离婚潮”表面是人们为了购房而不择手段,背后却是楼市调控仍停留于复杂的“需求侧调控”而非简单的“供给侧调控”的弊端。
结婚30年的丈夫周先生以政府欲征收高额房产税为由,劝说妻子刘女士与其“假离婚”。
结婚30年的丈夫周先生以政府欲征收高额房产税为由,劝说妻子刘女士与其“假离婚”。刘女士诉称,她和周先生于1985年9月28日结婚,婚后双方生活稳定、感情基础稳固,并育有一子,现已成年。
社交媒体近日流传的一则“假离婚骗贷700万炒房”消息引发关注。数据显示,首套房方面,农行调整为8.3折,南京银行、建行、天津银行、东亚银行调整为8.5折,花旗银行调整为8.6折,利率8.5折仍为主流;二套首付方面,南京银行调整为4成。
社交媒体近日流传的一则“假离婚骗贷700万炒房”消息引发关注。数据显示,首套房方面,农行调整为8.3折,南京银行、建行、天津银行、东亚银行调整为8.5折,花旗银行调整为8.6折,利率8.5折仍为主流;二套首付方面,南京银行调整为4成。
这几天,网络社交媒体上,一条所谓“炒房终极模式”被高频次转发,引发热议。一道看起来“完美”的“稳赚不赔”的算术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属于梦想,不可能”。
本市一男子为躲债与妻子办了假离婚,将房产过户到妻子名下。当天等到晚上10点,被他打走的妻子仍未返家,躲债男不忍10多岁的孩子没人管,便决定把孩子送到位于杜儿坪的姥姥家。
齐女士当天本来是陪朋友去看房,但她对房子确实很动心,售楼小姐见状便极力怂恿她趁着价格优惠订一套。新政策出台肯定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另外,住房限购政策是为了抑制投机,稳定房价,市民完全没必要办离婚规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