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发帖称:现在商家真是越来越自私了,把店门口的公共用地当成“自家”的,不在他们店消费,车都不让停那。不仅商家存在这种行为,一些单位也会在单位门口放置一些“禁停标志”,防止其他车辆停在那。
网友“宝小宝”:很多时候开车看到空停车位,却被告知不能停,这感觉超级郁闷。空着的地方不让停,这不是浪费公共资源吗?
网友“发如雪”:我也遇见过好多次,刚把车停好,就被商家撵走。有一次商家不让我停在那,我就问他有什么法律依据,如果有,那我二话不说,开车就走,如果没有,那他就不能不让我停在这。后来商家,也就没再说不让我停。
网友“四当家的”:很多商家都认为店门前的地方,是他的。这个想法真不对,店门口的空地是于大家的,姓“公”不姓“私”。
“停车收费10元”“非本店顾客停车收费50元”“不在这消费,不能停”……9月5日、6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区交通路、滨河路、泰山路等多条路段,发现多数商家都把门前用地用“禁停牌”给“圈走”。
【滨河路】
不在店内消费 停车收费
9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区滨河路与交通路交叉口西侧,记者看到在滨河路南侧看到,有不少商家都在自己门店前的人行道上放置了“请勿泊车”的牌子。
其中一商家门面较大,在门店前放置三个“请勿泊车”金属牌,它们之间还有铁链相连。最东侧的一个牌子上面贴了一张字条,写着“非本店顾客停车收费50元”。接着,记者沿着滨河路向西行走,看到有不少商家门口都放有“请勿泊车”的牌子。
不仅门店前的人行道上有“禁停牌”,门店前的停车位内同样也有。五一路与滨河路交叉口西侧时,一商家门店前的停车位内,放了一个“请勿泊车”的金属牌。
【解放路】
车刚停店门口 商家撵人
9月6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市区解放路北段,刚把车停在路边一商家门前人行道上的空地方时,从店内出来了两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地方禁止停车。
“你是来我们店吃饭的吗?要不是,你给车停其他地方吧,这个地方不让停车。”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说,他们门前人行道上的空地只允许来他们店消费的人停,其他人的车一律不能停在这。
当记者询问不让停车是否有规定时。他们告诉记者,并没有规定,现在很多商家都是这样做的。
【市民】
呼吁加强执法力度
9月6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市交警支队。市交警支队宣教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公共停车位内放置禁停牌、反光锥等物属于“占用公共停车位”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规定,擅自设置或者占用、撤销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或者在机动车停车泊位内设置停车障碍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五百元罚款。
“既然有相关法律规定,那就赶紧管管,治理一下啊!”家住市区长江路小王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联合执法,对这一现象进行彻底的整治,并建立长效机制,谨防这种现象再次反弹。
原帖
热议
11月27日晚,汝州市民张先生发现一个怪现象:自家的爱车停在交警施划的正规停车位里,却被“贴了条”。张先生定睛一看,哭笑不得。
“这里不通电,怎么会买家电?家电下乡补贴款都让家电经销商套走了!”尽管家电下乡政策已过去两年,平顶山市检察院反渎局大要案中心副主任杨耀宏,仍死咬着这件渎职案不放。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不断增长,周口市区道路两侧可供停车空间出现“一位难求”现象。为了满足停车需求,我市相关部门在部分道路两侧规划了公共停车位。但有的商家为了做生意方便,擅自在店门口的人行道上安装地锁,摆放写有“禁止停车”“××会员专用”“××餐厅专用车位”等字样的警示牌。连日来,不断有市民拨打本报新闻热线称,由于七一路地段好,金泰王朝和云鼎新城小区楼下每天都在上演“抢车位大战”,公共停车位被越来越多的地锁霸占,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
近日,多位市民拨打本报新闻热线称,尽管停车难问题普遍存在,但周口市区五一路与育新路交叉口南侧的公共停车位却被一些店面以各种形式占据为“专有”车位。
合肥的刘女士近日向市消协投诉,其在某建材商城一经营户订购了6扇木门,并交了订金。为此,市消协提醒消费者重视签收验货环节,在对一些建材暂未打开包装验货时,最好在签收时予以注明,并请送货师傅签字或拍照留证。
近年来,很多的商家都会鼓励客户办理消费卡,但是随着店铺关门、老板跑路,本来方便实惠的消费卡成为了一张张“忽悠卡”。
去年3月,消费者陈先生在东丽区某商场购买了8卷壁纸,总价款为1900元。陈先生交了500元订金后,商家也未在订金收据上填写壁纸品牌,以致陈先生始终认为自己购买的壁纸就是爱舍牌的。
【投诉】
客户要求赔偿损失 国美在线销售宝马豪车摆乌龙,原本170万元的宝马,却被标成了17万元“白菜价”销售,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卖出十多辆。一名花17万元购买了宝马的消费者昨天也表示,不同意商家单方面取消交易的做法,这是明显的违约行为。
商家店员称:有些中国顾客实在太过分。
自己常去的健身房最近有充值优惠活动,赠品是享受4天3夜香港澳门免费旅游。
“集够100个赞,进口食品任你挑!”最近,微信朋友圈兴起一股凑赞换奖的热潮。由于获得足够数量的“赞”,就可以换取优惠券、礼品甚至旅游大礼包等,这也让众多爱“占便宜”的小伙伴疯狂点赞。
随着微博、微信的迅猛发展,一些聪明的商家也利用它们做起了生意,比如在大家经常玩的微信朋友圈里就有售卖商品的,有很多促销宣传活动,如集“赞”送礼品的活动。郑州市民赵女士参加了这样一个活动却失望了,因为她集齐了“赞”,可商家说礼品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