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丰林
核心提示丨“这就是药!”,一款名叫“福达平”的保健品在销售经理的口中,变成了救命良药。8月16日,郑州市民詹女士向本报投诉称,她的大伯被人“忽悠”,购买了一万的“心脏病救命药”,但在服用后没多久就心脏病复发住院。事后她发现,大伯高价购买的“药品”都是保健品。
记者调查发现,这个销售“福达平”的公司其实是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因涉及虚假宣传和超范围经营,昨日,辖区工商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投诉丨买来心脏病救命药,吃后心脏病犯了
“说是治心脏病的药,竟然都是保健品!”前日,市民詹女士向本报投诉称,7月份,她大伯被人以“免费领鸡蛋”的名义,召集到桐柏路上小岗刘新城的一处民居里听讲座,在那里先后购买了一万多元的“心脏病救命药”。詹女士说,她大伯的心脏病犯了,并仓促转院到北京治疗,她赶回来之后才发现这些药都是保健品。
詹女士给记者展示了她大伯购买的“药品”,名为“福达平”磷酸果糖胶囊,在包装盒上,明确标注该产品是卫食健字的保健食品,有耐缺氧,抗疲劳的保健功能,生产单位为南京圣诺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但在该产品附赠的一本《健康导读》上,很多地方都写有“防治”、“治疗”某些疾病的功能。
“明明是保健品,却忽悠老人说是药,他们就是在欺骗”,詹女士称,大伯出事之后,她联系了该产品的一位销售经理,提出要把药品退掉,对方一开始同意,随后却又反悔。
现场丨包装盒上写明保健品,销售经理咬死是“救命药”
8月16日下午,记者和詹女士一起来到小岗刘新城1号楼1单元13楼的民居内。走进房间,客厅摆放着一个长桌子,桌子旁坐着四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桌上摆放着四五种不同名称的保健品,一名中年男子正忙着跟老人讲解。在客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了一个条幅,上写着“救命的良药,养生的极品”。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堆放了七种保健品。
正在跟老人介绍产品的中年男子自称姓康,是这里的负责人,也承认向詹女士的大伯销售过“福达平”。随后在康经理和詹女士的交谈过程中,现场的一位杨姓销售经理还一直坚持称“福达平就是药品”。康经理解释称,福达平确实是保健品,但因为福达平胶囊中含有一种成分,在医院临床上有针剂使用的情况,把福达平说成是药品,并无不妥。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更不能宣传有疾病治疗、预防的作用。记者随后又提出看一下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康经理也拿不出。16日下午,詹女士和康经理经过单独协调,最终康经理同意为詹女士退费,并于当晚7时许退还了詹女士大伯的买药费用。
查处丨涉及虚假宣传和超范围经营
昨日下午,在接到投诉举报后,中原区汝河路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对詹女士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对该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询问,并要求相关负责人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答复。工商人员来到现场时,房间墙壁上悬挂的“救命的良药,保健的极品”的条幅仍在,房间里堆放着的保健品和包装盒也没变动。但康经理并未露面,只有一名苗姓女工作人员出现。苗女士称,她无法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而对于墙上悬挂的条幅,苗女士说她“来公司两个月了,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工商人员陈忠心现场查询后获知,苗女士所说的公司名称为“郑州奥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登记地址在“金水区紫荆山路8号2单元”一高层房间内。记者随后登录工商企业查询平台查询到,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并不包含食品和保健品销售。
陈忠心告诉记者,“郑州奥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登记地址不在此处,如果在该房间内存在销售行为而未办理相关的证照,则属于无证经营。陈忠心表示,将保健品宣传为“救命良药”,并用“极品”来形容的宣传方式涉及虚假或夸大宣传,工商部门会要求其进行整改并处罚,而营业执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查。随后,工商人员对房间内的其他保健品包装盒及办公物品进行登记,并下达询问通知书。在“福达平”的包装盒上记者看到,该产品主要原料为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
公开资料显示,1,6-二磷酸果糖,被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病症的辅助治疗,并且,该品尤其忌与碱性溶液、钙盐混合使用。对本品过敏者、高磷酸盐血症及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有心力衰竭者用量需减半。但在福达平的说明书里,该产品的不适宜人群只列了一个“少年儿童”。
在调解后的第二天,消费维权协调员和王老先生再次来到位于联盛大厦的今易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见到了负责人卢志勇。可没想到,卢志勇却不愿协商解决问题。那么,王老先生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月30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医生展示周师傅泡水喝所用的“药材”。10月28日晚,因为嗜睡、呕吐加重、全身乏力,女儿将周师傅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丁宁询问周师傅家属后,得知周师傅用某类“药材”泡水喝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老年人适当的吃一些养生保健品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却把保健品当饭吃,这样的话不仅不会对身体有好处,反而还会带来负担。以上就是关于老年人正确看到养生保健品的几个方面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到保健品的真正功用。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治疗疾病。近两年,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整顿保健品市场,不断曝光违法行为,但市场中鱼龙混杂的现象仍十分严重。
家住福田区梅林的易奶奶今年80岁,她的老伴古大爷也已是90岁高龄了,除了一些小毛病,平日里二老身体还算硬朗,本以为能幸福安稳地度过晚年,谁知从2012年开始,二老开始被人忽悠购买各类保健品,并逐渐沉迷其中。4年间,他们将这些年辛苦积攒的60余万元退休金花费殆尽,换来的是一屋子”没什么作用”的保健品。
每克售价高达千元的“极草”,日前被国家相关部门从保健品中“除名”。骗人的 与“极草”相似,近年来保健品“忽悠”式营销不断升级,特别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费者对此偏听偏信。
每克售价高达千元的“极草”,日前被国家相关部门从保健品中“除名”。
老年人口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子女一般都是在外打拼,留下老人独自在家。
听信电话推销,汉中81岁退休教师王大妈迷上了保健品。近半年来,花16万元买回一堆保健品。
21岁的广西女孩小丽为了美丽,平时常吃一些具有美颜、瘦身等功效的产品,还经常多个保健产品一起吃,2年多从未间断。后患上严重胃溃疡。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骗子将目光锁定到老年人身上,其中用保健品忽悠老年人成为主要模式。
72岁的王大妈,平时省吃俭用,为了健康,偏爱购买各种保健品,在她家里大大小小13个纸箱子里装满了这几年买的部分药品,总共有30多个品种,投资近40万元。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老年人成为最易被骗人群。王大妈在健康产品上投资40多万元,还从亲戚那里借了几十万。不 法商家忽悠老人四大招:第一招,洗脑营销。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吓唬老人掏钱治病。
当你兴高采烈地买上一大堆“美国生产”的保健品准备回家馈赠亲友时,一份针对相关保健品的调查报告会让你大跌眼镜。
“他说能治好老伴髋关节的病,我就相信了。”今年1月初,施先生出门遛弯时被一位热情的男子搭讪,没想到对方竟是个骗子,所幸他及时报警追回了损失。男子和施先生攀谈中,得知施先生老伴患有髋关节疾病,便马上说有一种特效保健品,专治这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