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聂春洁 通讯员 赵依婷 赵钰佩)记者从郑州东站了解到,受今年4号台风“妮妲”影响, 昨日,郑州东站48趟列车停运,郑州火车站19趟列车停运。
据介绍,郑州东站48趟停运列车具体车次为:G541、G850/47、G548、G75、G74、G93、G546、G544、G531、G532、G65、G68、G67、G70、G71、G72、G69、G66、G844/5、G846/3、G76、G73、G80、G79、G542、G547、G826/7、G94、G545、G550、G549、G820/17、D901、D902、D903、D904、D909、D910、D921、D922、D923、D924、D927、D928、D939、D940、G4565、G4566。
8月2日郑州火车站停运列车19列,具体车次为:G850、G95、G824/1、G834/1、G4034/1、G832/3、K1535、K1626、G4032/3、G97、G835、D1003、G825、G839、Z168、G819、G823、G837、G841,同时加开临客3趟西安、上海、洛阳方向的列车。
铁路部门提醒旅客,由于目前办理退票业务旅客较多,已购买停运车次车票的旅客,不必急着前往车站办理退票业务,所有停运列车车票可在票面乘车日期起(含当天)30日内,到任意火车站退票窗口免费办理退票、改签手续,通过12306网站购票未取票的,也可在网站直接办理免费退票、改签。
途经郑州的普速列车13趟停运,车次分别为:K729/32次、Z186/7次、Z182/3次、K106次、K1620/2次、K134/1次、K570/67次、K1622/19次、K132/3次、K1282/3次、Z148/5次、Z108次、T398/5次。
8月24日,映象网(www.hnr.cn)记者从郑州火车站获悉,从8月29日起,将有部分旅客列车停运,此次停运调整涉及的列车主要是北京方向的列车,提醒旅客购票、乘车时留意车站公告和网上信息发布。
从8月29日起,将有部分旅客列车停运,主要是北京方向的列车。
2月17日,映象网记者从郑州交运集团获悉,大年三十至大年初三,郑州市长途客运中心站的班次从取消部分班次,大年初四将恢复正常。此外,大年三十至大年初三,郑州东站班次也有所调整,部分旅客列车限时停运。
德国西部地区9日晚遭遇暴雨和雷电天气,导致至少5人死亡,多数航班和列车停运。气象局提醒,北部地区10日将持续雷雨天气,东北部部分地区将有强降雨。
5日15时许,受连日暴雨影响,重庆市綦江境内川黔铁路两河口站至镇紫街站间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途径此区段的多趟列车受到影响,往返重庆、贵州、成都等地的多趟列车停运。铁路部门提示,敬请广大旅客关注西南铁路官方微博、车站公告或拨打12306咨询列车具体运行时刻,合理安排出行。
记者从北京铁路局获悉,受暴雨影响,5月12日,北京西开往深圳的T107次列车停运。铁路部门提示,已经从车站窗口和代售点购买T107列车车票的旅客,请到车站窗口办理退票手续。
下个月起,郑州到西北方向、北京方向,将加开55趟列车。11月,兰州-北京西间加开K2062次,郑州14:20到,14:40开;北京西-兰州间加开K2061次,郑州18:00到,18:37开,具体日期可扫描右侧二维码查看。
下个月起,郑州到西北方向、北京方向,将加开55趟列车。11月,兰州-北京西间加开K2062次,郑州14:20到,14:40开;北京西-兰州间加开K2061次,郑州18:00到,18:37开,具体日期可扫描右侧二维码查看。
据介绍,许昌始发北京的这趟高铁,车次是由G90次(郑州东-北京西)延伸至许昌的,在不同的区间段会使用不同的编号。其中,G6916为许昌东至郑州东区间的车次编号,G90次为郑州东至北京西区间的车次编号。
已经购买上述停运车次的旅客,可以到车站售票厅进行全额退票或者改签其他车次,或者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另获悉,我省棉农进疆摘棉花的季节马上就要到了,为此,郑州火车站将在8月底、9月上旬增开19趟棉农专列。
已经购买上述停运车次的旅客,可以到车站售票厅进行全额退票或者改签其他车次,或者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另获悉,我省棉农进疆摘棉花的季节马上就要到了,为此,郑州火车站将在8月底、9月上旬增开19趟棉农专列。
8月18日,记者从郑州火车站获悉,受近日粤北地区持续强降雨影响,京广线广州段上下行线中断行车。受此影响,郑州火车站8列列车停运、7列列车晚点。
8月18日,记者从郑州火车站获悉,受近日粤北地区持续强降雨影响,京广线广州段上下行线中断行车。受此影响,郑州火车站8列列车停运、7列列车晚点。
黑龙江省主要江河水位16日仍在不断上涨,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多地发生了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针对当前严峻防汛形势,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从8月16日12时起,启动黑龙江省Ⅰ级防汛应急响应并开展相应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