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际化
编者按
近期,郑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围绕郑州市国际商都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化,就今后三至五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明确了新型城镇化作为郑州四大工作的“排头兵”,并制订三年行动计划。
7月20日,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暨城市工作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值得关注的是,新型城镇化也是郑州新一届领导班子放出的第一个重磅议题。
新班子,新思路,与之前的新型城镇化不同,“马程”版的郑州新型城镇化有三个新核心:推进城市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这“三化”分别意味着什么?未来将对郑州产生怎样的影响?
几十年间,郑州从一个人口不足10万的县城,发展到如今近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在未来的征程中,郑州将义不容辞扛起“国际化”的大旗,一路向前。
介绍
国际郑的“三张面孔”
“国际郑”的名号已经喊出,但目前还只是目标、口号。《郑州建设国际商都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草案)》显示,未来郑州的定位是“国际商都”。
而按照规划,到2049年郑州才能实现全国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定位,成为亚洲经贸金融中心城市。如今,要做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强化国际化城市的基础支撑。
掀起盖头,来提前看看“国际郑”的三个绝美姿态。
范
陆空联运、国际国内直连
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未来郑州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依然离不开交通的支撑,未来郑州要建设的是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在空中将打造连接全球、辐射全国的航线网络。2018年,货运通航城市力争达到42个,国际地区货运航线力争达到40条,其中中转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350万人次。
陆上,中欧货运班列通达世界,“米”字形高铁、城际铁路交织成网。
中心城区,随着轨道交通建设、有轨电车布局、“井+环”快速路建设,2018年,郑州公共交通分担出行率将达到62%以上。
届时,郑州将以国际空港和国际陆港为核心,构建陆空联运、国际国内直连的综合运输体系。
范
留住历史文脉才有特色
元旦文庙撞钟,顺道逛逛民俗庙会,瞅瞅许久不见的吹糖人、捏泥人、猴戏……是许多老郑州人的习惯。
郑州素有“华夏之源、商都名城”之称。为了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未来郑州将重点保护书院街、文庙—城隍庙、二砂、国棉三厂、古荥五处历史文化街区。
未来,郑州将大力推进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四个中心”建设: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并确保奥体中心项目2018年建成。
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位于常西湖新区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市在公共文化事业方面投入最大的项目。建成后,该区域将成为集体育赛事、艺术欣赏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级文化创新示范区。
同时,这也是郑州中心西移,塑造西区现代城市风貌,实现郑州市东西均衡发展的契机。
范
出家门一个公交站的距离
就能娱乐、运动、就医
国际郑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就是以人为本。
为此,郑州市将打造市级“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每个中心会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与学校、医院等设施统筹规划,主要是以基本的社会化生活配套服务为重点,集生活服务、休闲娱乐、体育运动、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为一体。
市级服务中心
主要承担市级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协调等各类功能,为市行政管理的统一平台。
区级服务中心
围绕公园和地铁枢纽来建设,发挥多重功效,比如幼儿园、停车场。主要承担区级行政审批服务、政府性社会事业服务等功能。
居住区市民服务中心
主要服务半径500米~1000米(一个公交站的距离)的3万~5万居民。
郑州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国际时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12月14日、15日在郑州召开。今年9月2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千玺广场大厦顶层,从280米高空俯瞰新区新貌说,“这就是当年讲的‘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
遇暴雨就积水、遇狂风线路就断落、遇施工地下管线就要迁移场景,如今正逐渐在郑州成为历史,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要保持美丽,基础设施就必须非常完善。
郑州正变得越来越美丽,要不然国际性的会议咋会选在郑州呢!
遇暴雨就积水、遇狂风线路就断落、遇施工地下管线就要迁移场景,如今正逐渐在郑州成为历史,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要保持美丽,基础设施就必须非常完善。
独有的人口红利、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等因素,都是吸引像“地产十强”这样的实力房企落地郑州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