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平)记者5月28日从省卫计委获悉,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省卫计委、省医改办、省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河南省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了费用控制的阶段性目标,即2016年全省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8%左右,初步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有所下降。到2017年底,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参保患者医疗费用中个人支出占比逐步降低。
严禁给医务人员定创收指标
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要遵循临床路径的管理。医生采取什么样的临床路径进行诊疗,对病人看病花费起着关键作用。
在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上,《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处方点评、抗生素使用、辅助用药、耗材使用管理等制度;加强中药饮片合理应用监管,建立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方案》对这一措施提出阶段性目标,2016年县(市)二级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达到出院病例数50%以上,城市二级以上医院达到30%以上。
加大基本药物配备使用
积极稳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合理配备基本药物,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的重要举措。
《方案》以“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为措施着手,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组织辖区内公立医院,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联合采购,通过量价挂钩、统一付款等措施,有效降低药品价格。
对此,《方案》同样提出具体目标:三级综合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到30%以上,城市二级综合医院达到45%以上,县(市)综合医院达到50%以上,专科医院应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扩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日间手术
支付制度影响着卫生服务体系中每个机构和个人的行为,是矫正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的“牛鼻子”。
《方案》提出要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与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方案》同时提出,到2017年底,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病种数达到100个以上,县级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病例数达到出院病例数30%以上;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达到30%以上,其他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达到20%以上。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日间手术”在缓解病人住院难、加快医院病床周转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方案》进一步提出,要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日间手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
《方案》要求,建立医疗费用监测与考核评价问责机制,要求加强日常监控,定期公布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把医疗费用控制指标纳入内部绩效考核方案,与医务人员评先、评优、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挂钩。
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是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其中,破除“以药补医”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
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是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其中,破除“以药补医”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
国家卫计委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2月10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卫计委新闻司副司长姚宏文介绍,2014年工作重点仍是公立医院改革。
激起各地院长们兴趣的不仅是他作为北京市三甲综合医院院长的身份,更重要的是,陈勇所在的朝阳医院是北京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两个分开”、“三个机制”和服务模式创新等6项综合改革任务,又具体分解为16个专项任务和44个具体任务。
除中药饮品外,今后患者到县级公立医院看病买药,将可省去药品加成钱。记者从9月9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了解到,近期,我市将全面开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有望于11月改革到位。 医改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据了解,省委、省政府连续5年坚持把医改主要任务列入“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并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旨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调整医药服务价格、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改革药品采购机制、加强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格局等。